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公路实体温度场观测是分析冻土路基温度场的基础,是温度场分析中必须履行的研究程序。本文为分析多年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下冻土路基的温度场情况,在G214国道重点选取了一个典型冻土断面(属连续多年冻土地区湿润型亚区),并布设温度观测装置,定期观测路基下冻土的温度场,最后进行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省近年来修筑的路基穿越多年冻土区路段较多,为保证路基稳定,结合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祁连县大冬树山路段冻土路基处治经验和科研成果,浅谈我省在建共和至玉树公路在多年冻土区主要采取的路基处治设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特点,提出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类型的路基结构型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形态,针对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与温度密切相关的特点,从路肩、边坡以及排水设施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其养护的关键措施。针对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养护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对其进行合理及时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区修筑公路等建筑物后,改变了多年冻土地表的冻土水热条件,造成多年冻土融化,路基失稳,导致一系列的公路病害。片、块石利用多孔介质自然对流传热和热屏蔽特性,有利于保护冻土,保持路基稳定性。片、块石路基有效改善了多年冻土区路基下热状况,是一种有效保护多年冻土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磊 《青海交通科技》2015,(2):36-39,49
结合国内修筑在多年冻土区的G214线的通风管路基现场试验段测试结果,分析了通风管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深度、宽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天然土体和路基中心处的温度在四季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是路基中心处的活动层厚度较天然土体更深;路基下表面年温度变化幅度较上表面小,降温幅度较明显;路基不同位置处的地温年变化近似呈正弦状分布,且地温周期大致相同,但阴阳坡土体温度场呈现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在214国道进行的多年冻土区管道通风路基试验工程的科研情况,并借鉴铁路通风路基试验工程的监测资料,分析了管道通风对于强化路基稳定性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隔热层路基在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隔热层路基中所采用的隔热材料的特性,探讨了隔热层路基的适用条件和设计原理,对其施工季节的选择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但在公路建设的速度规模扩增的同时,寒区冻土对于当前的公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尤其在新疆区域,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冻土路基热稳定性问题,成为了保证公路路基稳定安全持久的关键,多年冻土路基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路基热融下沉极容易引发不可忽视的经济安全风险.基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保温板基路国道214线、青藏公路试验段地温进行分析,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多年冻土区保温板路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受气温及水分变化等影响,公路病害发生严重。为了使公路养护部门合理利用资金,最大限度避免冻土病害,有必要建立冻土区公路路基路面评价预测系统。文章介绍了冻土区公路路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常规路基路面评价预测的方法上,还使用了马尔可夫等预测方法,以适合冻土区公路路面破坏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大气-热管-土体耦合传热模型进行分析简化,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系统建立了热管路基三维传热模型,并以青藏铁路北麓河地区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为背景,对普通路基和热管路基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得到了两种冻土路基不同时刻的路基温度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托某线路工程,分析软土路基的失稳机理,探讨线路工程穿越软土区时,成层软土路基可行的极限填高计算方法。通过填高与稳定性的横向和纵向分析得出路基的极限填筑高度,再用数值法计算由填高产生的路堤和路基内位移分布。研究表明,用整体稳定性确定成层软土的极限填筑高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广西南宁盆地区域地质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划分工程地质组层分别进行岩土体质量评价,进行现场和室内试验,测定岩土体参数并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地基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红砂岩地区的公路施工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大量的红砂岩土因其材料本身的特殊性难以作为路基填筑材料而被丢弃。文中通过分析红砂岩的特性,就施工中采用何种设备及工艺对红砂岩进行处理,以确保填筑路基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有效地解决红砂岩土利用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简写FLAC)对粉土路基于粘土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路基高度、地基种类及边坡形式等对路基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规律:路基边坡安全系数随路基高度增大而减小,但此变化存在一临界高度,在此临界高度附近,安全系数以不同的速度减小。如将粉土地基表层30 cm的压实度由85%提高到90%,安全系数将有很大的提高;但由90%提高到93%,则安全系数变化不大。对于10~20 m高度的路基,边坡形式(即一坡式与台阶式)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后者比前者对应的安全系数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寒区公路隧道的不断增多,寒区隧道的保温问题也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分析计算此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验证寒区隧道保温设计的必要性,确定保温设计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文章以某市西山隧道为背景,结合东北冻土的热力性质特点,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Ansys,对寒区隧道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且将计算的理论数据与实际测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温度场的分布、初期支护以及二次衬砌的温度变化过程,对隧道保温效果进行评定。数据对比表明,将保温层设置在二次衬砌外侧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东北寒区,对于断面半径达7m的大断面隧道,仅使用40 mm厚的PU硬质聚氨酯泡沫板作为保温材料是不合理的。为使设计经济合理,保温材料在径向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
综合处理软土方法在特殊路基设计中是一项实用型技术,文章结合广佛新干线路段的特殊路基设计,通过各种软土处理方法比较,提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该技术在广西软土广布的沿海地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供公路及其他行业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成因,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工程的综合处理措施,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多年冻土引起的输油管道问题,主要有融沉、冻胀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管道,该地区埋设管线因传热和震动引起冰层融化,产生冻胀、融沉问题,会使管线下沉或凸起,对管道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