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章结合平南三桥拱座基坑开挖施工技术,对该项目的基坑开挖特征、技术要点和处理方案等开展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通过采取粉质黏土层开挖、石方爆破、围堰施工等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能较好地完成拱座基坑的开挖施工,保证基坑的轮廓平整性,促使岩石得到良好破碎,提高基坑开挖效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混凝土浇注方案对钢管混凝土拱肋的受力、稳定以及拱轴线变形有很大影响。文章以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混凝土浇注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拱肋关键截面上下缘应力、拱顶挠度和拱肋关键截面横向变形为目标控制因素,依据最新评价规范,分析了四种不同拱肋混凝土浇注方案的可行性,得出了先对称浇注下管混凝土,待下管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再对称浇注上管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最为合理,同时也得出了其他浇注方案也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具有施工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钢管混凝土特大桥平南三桥南岸拱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仿真模拟分析拱座温度场,得到整体浇筑和分层浇筑下的拱脚处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提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及水化热等因素引起裂缝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平南三桥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拱桥,为保证拱座基础能够承载拱桥产生的巨大水平推力,北岸拱座基础采用超大型圆形地连墙结合坑底注浆加固卵石层的施工技术。文章针对该工程难点和结构特点,介绍了该桥拱座基础施工工艺,并阐述了地连墙结合坑底注浆加固施工技术修建拱座基础的可靠性,为今后相似地质情况下修建超大型桥梁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北京地铁6号线花园桥站下穿花园桥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确定PBA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地铁车站下穿桥梁的最优方案,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了关键施工阶段对地层和桩基的影响。研究表明,同等注浆加固条件下4导洞法控制远、近侧桩基位移效果比5,6导洞法稍好,相同车站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下对近侧桥桩区域适当注浆加固和大范围注浆加固效果相近,因此,确定5导洞法及近侧桥桩区域内适当注浆加固为最优方案;导洞开挖、扣拱和其它工序地表沉降比例为0.38∶0.32∶0.30;导洞开挖和扣拱对近侧桩基位移影响较大,站台层开挖对远侧桩基沉降影响最大,导洞开挖和扣拱影响次之,但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下穿既有公路的土江冲隧道双层管棚设计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常—吉高速公路上的土江冲隧道是一座下穿既有公路的四车道连拱隧道,施工中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在洞口段采用双层管棚作为辅助施工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319国道的畅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附近的管棚变形最大,隧道开挖纵向影响范围为1.5~2.0倍开挖高度。文章介绍了管棚设计、施工情况和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特大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兰渝线关子岭隧道为依托,针对特大断面隧道V级围岩段采取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两种爆破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最大位移出现在拱项部位,施工中应加强对拱顶部位及其他关键点的监测;最大主应力出现在仰拱中点和拱腰部位,施工中须加强对仰拱中点和拱腰部位的支护。  相似文献   

8.
浅谈公路双跨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连拱隧道先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混凝土灌注、中隔墙顶部混凝土回填、中隔墙防偏压处理等方面的介绍,总结了双跨连拱隧道先中隔墙施工后正洞掘进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跨度上承式拱桥拱座下伏软弱基岩抗推能力不足的问题,可采用扩大基础配置抗推斜桩和竖桩的方式抵抗拱桥巨大推力。文章以总溪河特大桥工程为例,针对其拱座下伏软弱基岩、承载力差的问题,提出10°和45°两种斜桩拱座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分析比选,最终得出45°斜桩方案可以有效减小设计桩长,其受力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立交隧道施工的难点在于两条隧道合并为一条隧道的交叉口施工,该处存在特大断面隧道、偏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型式的多重转换,施工风险高,对工法、工艺要求苛刻。文章以杭州市紫之隧道的地下立交交叉口工程为依托,提出了一种小洞开大洞,然后再横向开挖,最后反向开挖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结合工程特点,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方法验证了该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隧道交叉口采用导洞爬坡反向施工方法可以保证分叉段施工安全,解决小洞往大洞方向开挖的难题;分叉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所受拉应力主要集中在拱顶、拱底及中间岩柱上,所受压应力主要集中在中间岩柱及大拱拱腰、小净距外侧拱腰处;衬砌结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拱底,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拱腰处。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大桥钢管拱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案,结合施工体会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速铁路路桥结合部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病害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分析病害原因,提出开挖路基换填混凝土的整治方案,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整治技术可有效限制道床板上拱病害。经实践验证,该方案整治效果良好,形成的技术经验可为我国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类似病害的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连拱隧道也越来越多。连拱隧道一般应用于中短隧道,常常与边坡结合在一起,同时连拱隧道施工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施工方案带来不同的力学行为,故有必要对连拱隧道在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尤其是在边坡作用的情况下。本文建立了连拱隧道施工动态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先开挖边坡外侧隧道和先开挖内侧隧道开挖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并通过对中墙应力、围岩稳定性的比较,分析了边坡作用下两种施工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以浙江省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隧道围岩、喷混凝土、锚杆、中隔墙的应力、应变、位移随施工过程的分布规律.另外,通过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和不同的开挖顺序的模拟,得出了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其结论可为连拱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是一种新型的连拱隧道施工工法,而后行洞的爆破开挖将对先行洞衬砌结构产生振动影响。文章以云南楚姚高速陈家冲隧道为工程实例,开展红层软岩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首先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分析了连拱隧道爆破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爆心距、装药量和应力释放。随后针对后行洞的三台阶开挖和两台阶开挖方式分别在先行洞对应区域进行自动化振动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红层软岩V级围岩的爆破振动规律,通过反分析得出控制爆破振动的掏槽眼药量、导爆管雷管段数、经济合理的卸能孔个数及孔眼间距等,再结合现场工程状况,制定出符合现场需求的炮眼布置图和爆破方案。现场监测数据表明,修订后的振速临界值及优化的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后行洞的顺利掘进以及先行洞的二次衬砌混凝土不被震裂。  相似文献   

16.
长沙黑石铺湘江大桥上部为大跨度连续拱结构,采用2×653m两连跨70t缆索吊机覆盖全桥,斜拉扣挂法施工方案.主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肋拱和钢管混凝土拱的施工方法和过程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平南三桥为主跨575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其管径大、吊重大、吊装节段数多,如果采用传统的"先合龙,再封拱脚"的施工方案,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线形和各扣索索力均匀性较差。为确定合理的封拱脚时机,确保施工安全,文章采用"过程最优,结果可控"一次张拉施工优化计算方法,从施工线形、扣索索力均匀性和拱圈应力等几个方面对三种封拱脚方案(单片拱肋两岸各吊装第四段后封拱脚、单片拱肋两岸各吊装第六段后封拱脚、单片拱肋两岸各吊装第八段后封拱脚)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片拱肋两岸各吊装第六段后封拱脚方案的施工线形、各扣索索力均匀性和拱圈应力等均较好,为最佳施工方案。基于此,对第六段封拱脚施工方式下拱圈实测线形和目标线形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施工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乌兰木伦河三号桥P2主拱座混凝土工程为例,介绍了5 310m~3混凝土在最低-5℃气温下的浇筑措施及最低-17℃气温下的养护措施,并从温控角度出发,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施工措施,实现混凝土的低温浇筑及"内降外保"养护,为低温情况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
特大跨径(2×4 车道)"半明半暗"双连拱隧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山隧道是福建省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的一座双向八车道(2×4车道)双连拱隧道,开挖跨径宽达41.6 m(连拱开挖总宽度),是我国目前跨径最大的双连拱隧道。隧道进口位于地形严重偏压地段,为贯彻"‘零’开挖"理念,并确保施工安全,避免洞口"大挖大刷"形成高边坡、仰坡,隧道进口段采用"半明半暗"的双连拱隧道进洞方法。文章从设计的角度,对隧道不同的进洞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重点叙述了特大跨径"半明半暗"双连拱隧道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51座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资料,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设趋势、跨径发展趋势、区域分布等应用概况,并对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桥型、施工方法以及结构参数(矢跨比、拱轴线型和截面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相关数据和结论可为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研究者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