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永宁高速公路曾家顶小净距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的3台阶结合环形开挖留核心土的综合开挖工法、Ⅳ级围岩段的台阶法施工及光面控制爆破、中夹岩的加固等施工技术;并针对出口浅埋段进行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探讨了地表位移变形特征和开挖支护工法的合理性.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及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文章以重庆市大坪地铁车站为例,介绍了下穿地下通道段隧道的施工技术及监控量测方法,并通过对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和钢格栅拱架应力量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隧道围岩支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水平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当浅埋段初期支护超出允许变形量、侵入二衬施工范围时,对初期支护进行更换的施工工艺,并阐述了浅埋段隧道更换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铁路隧道施工中因受地质因素而极易发生变形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进度,因而如何控制隧道的大变形及变形后采取何种处理方法在千枚质板岩隧道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兰渝铁路天池坪隧道施工为例,针对开挖面围岩变形侵限情况,提出了换拱处理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指出通过采用合理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加强监控量测,并用量测结果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可以顺利地解决软岩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软岩大变形是影响隧道正常、安全施工的最主要因素,认识并掌握F7断层V~Ⅵ级围岩的变形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和支护方式,控制围岩的大变形,实现软岩大变形条件下的安全、快速施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F7断层软岩的特性和变形规律以及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等情况,提出了控制大变形的技术措施.现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得到初步控制,隧道施工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6.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软岩大变形是影响隧道正常、安全施工的最主要因素,认识并掌握F7断层V~Ⅵ级围岩的变形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和支护方式,控制围岩的大变形,实现软岩大变形条件下的安全、快速施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F7断层软岩的特性和变形规律以及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等情况,提出了控制大变形的技术措施.现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得到初步控制,隧道施工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罗汉山隧道设计为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度公路连拱隧道.文章对超大断面连拱隧道设计的技术标准、净空断面选取、结构支护参数拟定、中墙设计、施工工法选择、施工辅助措施以及监控量测等进行总结介绍,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为今后相关类似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张石高速北口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段支护方案的优化过程。通过采用现场监控量测法对优化方案进行动态监测,其结果与数值模拟结论基本吻合,表明隧道处于稳定状态,施工与支护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9.
分岔隧道是在西部山区交通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极具推广价值的隧道形式,文章介绍了在八字岭分岔隧道实施的锚杆轴力现场监控量测,分析了分岔隧道围岩和锚杆支护系统的变形和受力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分岔隧道中,小净距段锚杆受力最大,连拱段次之,大拱段最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研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F7断层长达817m,埋深340~600m,在施工中初期支护发生了连续大变形并被破坏,先后多次调整施工方案并加强了施工量测和结构压力、应力监测.文章介绍了该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了F7断层活动特性和对施工的影响以及隧道围岩、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变形特征,并针对大地应力及活动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苏家湾隧道发生的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病害,通过对隧道洞身地质条件的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及二次衬砌进行了验算,确定出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支护参数;并提出施工前加强对隧道中线顶部地表的地形地貌调查,完善排水系统、隧道内加强支护系统、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并加强监控量测等施工工艺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围岩量测的目的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此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以及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对某特长大断面双线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利用图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基本变形规律为急剧变形—缓慢增长—基本稳定三个阶段,并且具有变形较均匀、收敛速度快、变形小、拱顶下沉较水平收敛变形大的特征,这是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周围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和支护结构较强。围岩变形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谯生有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72-275
通过分析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点以及传统量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应用全站仪进行隧道支护变形量测的新方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在某隧道变形量测中的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全站仪进行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量测可以克服施工干扰,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刘成君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65-268
文章重点介绍了以监控隧道稳定性为目的的围岩监控量测在乌鞘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监控围岩和支护状态,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来调整支护参数及最大预留变形量,确定仰拱、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制定相关施工方案和措施,判定施工方法是否有效,并根据实施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性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监控量测工作作为隧道安全施工的一种重要保障,在隧道施工中进行应用已非常重要。本文以玉曲线红土山隧道监控量测为例,通过对红土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区域内的三个拱顶下沉量测断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其结果在避免隧道拱顶坍塌、调整围岩支护参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隧道施工中需要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通海隧道为依托,对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内力进行监控量测,详细介绍了压力盒和应变计的埋设方法,对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通海隧道的施工建议。实践表明,监控结果能反应出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情况,可有效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7.
侯俊敏  董辉 《现代隧道技术》2012,(6):147-151,157
登攀隧道进口段被残坡积土层所覆盖,且有大小不等(玄武岩球状风化物)孤石呈不均匀分布。为了解决隧道地表仰坡滑移、初期支护失稳的工程问题,首先分析了玄武岩球状风化物形成过程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危害;然后从经济、工期和环境影响几个方面入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动态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并采取变形监控量测手段,结合监测数据对动态施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验证。施工中采取的加强洞内支护、控制施工扰动和防排水措施的削坡加载方案,使围岩大变形和仰坡失稳的工程问题获得了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穿越炭质板岩和碳质叶岩(局部还有千枚岩)地层,且岩层走向基本与隧道轴线平行,存在较大的水平应力,施工中出现了较大的收敛变形。文章介绍了哈达铺隧道直立板岩段的大变形情况,从水平应力、地下水、地应力、隧道断面形式等方面分析变形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大刚度支护、二次衬砌紧跟、监控量测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南广高铁泥质软岩北岭山隧道出口端穿越F_(10)富水断层带,发生严重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现场采取一系列处治措施但未有成效。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演化全过程及隧道宏观表征,随后从不良地质、地下水与泥岩耦合循环作用、隧道结构、原设计与施工方案四个方面对初期支护侵限原因展开分析,并结合灾变期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对穿越富水断层隧道初期支护侵限机理展开进一步挖掘,最后在掌握初期支护侵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北岭山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初期支护侵限"洞内+洞外"综合处治方案,并基于数值模拟对处治方案的关键——换拱环节进行计算,获取最优换拱参数。采用此处治方案后,隧道出口端成功穿越富水断层带,该研究思路及处治对策能够为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带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提供理论及现场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双洞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行的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施工规程.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和围岩支护加固方式,以及中央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对小净距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