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运输信息化主要特征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道路运输资源的整合,是道路运输领域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之一.这点可从网络配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在运输领域信息化的核心地位明显看出.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化促进行业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以及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省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我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15日,交通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交通信息化工作会议,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做了题为<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交通信息化>的主题报告.张部长指出:交通信息化是交通行业迈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近几年交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要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扎实工作,使交通信息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联系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适应新形势和新<道条>,成为"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建设高效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实现区域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网络化和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带宽极限的不断突破和通信成本的大幅降低,各行业基于宽带的应用发展迅猛。摆脱局域网应用带来的各种限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广域网络应用平台已成为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重复建设后信息孤岛的尴尬近年来,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进程得到巨大发展和广泛应用,1997年,安徽省运管局开始组织规划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网络建设;2000年,成立了省局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2002年成立了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明阐述龙岩市道路运输管理运政网络系统(NT)设计背景、设计理念、技术要领和主要功能,这套系统主要面向龙岩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所辖企业而设计开发,为龙岩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建设是道路运输行业的关键。本文从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重点阐述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先进技术,建立起高效、完善、协调发展的道路运输体系,对道路运输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信息共享、交互、互馈的智能性,使社会公众得到高效、和谐、一体化的智能化运输服务,达到运输生产与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既是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难点和焦点.通过道路行车事故案例统计分析,文中归纳了我国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规律特征,并梳理了分析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仅在于技术革新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也意味着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进步,OA办公自动化系统、联网售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大量高新信息技术在道路旅客运输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得到不断完善。然而由于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客运企业信息化路程并不平坦,其中以GPS推行受阻、信息服务水平低及"信息孤岛"问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02,(1):F003-F004
<正>运输管理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部确定了道路运输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2001年到2010年道路运输发展的总体日标是:运输能力、运输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运输结构基本合理,骨干运输企业主导市场的作用明显增强,行业科技进步、运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取得显著成果,运输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依托的快速客货运系统基本建立,以全国公路网为依托的干支相连、长短配套、遍布城乡的道路运输网络基本完善;道路运输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适应。 ▲ 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近日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卧铺客车生产、使用和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  相似文献   

10.
李冉  李思聪 《综合运输》2022,(6):128-132
文章论述了我国道路冷链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情况和阻碍。为了加强道路冷链运输管理,提出搭建全国道路冷链运输监测BAAS平台,研究讨论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最后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交通部提出了“要保证70%以上的客货运附加费用于道路运输发展,并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在资金使用上,重点投放在道路运输站场、农村客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当前实现道路运输碳达峰目标背景下,分析了道路运输行业碳排放的特点,总结了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道路运输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道路运输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的具体建议,为道路运输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政管理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发展道路运输的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极大地促进了道路运输生产力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已基本实现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道路运输企业转向管理整个道路运输行业的根本性转变.但随着加入WTO后,国内道路运输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如何继续有效地对道路运输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道路运输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在此,笔者通过介绍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己在从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切身体会,谈几点意见和想法,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地利用部分分散、孤立、沉睡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是当前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管理需求,梳理了运输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探讨了总体框架设计、系统技术构架、数据库设计与信息资源共享、综合业务平台与现有系统关联、系统层次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企业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资源的交互共享,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从西宁市道路运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规范西宁市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交通运输业作为工业文明的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使运输事业在21世纪得到更大发展。所谓信息技术,主要指以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创造、分析、管理、交换等。在汽车运输中可以通过充分运用相应的信息处理技术极大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广西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广西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并探讨了实现创新高效、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服务优质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息园地     
<正>1上半年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有力2015年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以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及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四大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智能化水平,为行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新兴技术不断地被研发,并应用于实践。在道路运输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强国"、"大数据"、"交通强国"时代,国家大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促进道路运输转型升级,信息技术成为道路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显著特征。道路运输效率得到提高,服务水平得到增强,这都是信  相似文献   

20.
效力 《综合运输》2002,(1):37-38
<正>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形成了开放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客货运输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为道路运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因为没有《道路运输法减《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部门却一直处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地位,至多属于经济管理部门,这与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当前道路运输发展中所遇到一些问题是很不相适应的,必经把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法规范畴。为此,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提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道路运输执法的法律效力之前提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