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在公路设计中控制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是公路平、纵、横三方面综合作用结果,它的存在会导致行旅不舒适。提出了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在传统设计中的控制和评价方程,使其在公路设计中具有现实上的意义,对公路路线各几何元素起到了控制、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汽车在道路平曲线上行驶状况、受力情况的分析,从行驶力学的角度确定了横向加速度和轴向加速度的关系,进一步推导出综合了路线平、纵、横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模型。提出了以横向加速度变化率为指标来评价道路线形舒适性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该评价方法的对路段线型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检验。  相似文献   

3.
DTCC0187是为诊断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电路性能故障而设置的。车辆稳定性增强系统(VSES)根据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输入信号计算期望的横向偏摆率。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有效输出电压范围为0.25V-4.75V,故障诊断仪将零横向加速度时的输出电压定为2.5V。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偏压为传感器安装定位误差和电子信号误差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4.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总成包括一个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和一个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船根据车轮侧向滑移量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电压;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根据车辆绕其纵轴的旋转角度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电压。ECU利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和横向偏摆率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压,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电压以及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串行数据输出信号,通过与驾驶员想要的行驶方向进行比较,计算出车辆的实际方向.  相似文献   

5.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其舒适性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加速度或减速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就加减速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不同情况下横向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并以实例具体说明如何评价横向加速度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计算拖挂式货车临界倾翻速度的精确关系式,并评述了忽略最小半径曲线所引起的横向加速度,而建立的加速度公式非常接近于水平面内翻倒载重车所要求的值。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智能车避撞潜力,基于五次多项式构建含侧向加速度约束的避撞参考路径,基于预瞄转向几何理论实现车辆转向控制,利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得到期望纵向加速度,在避撞结构基础上,基于碰撞时间(TTC)和跟车时距(THW)预判行车风险,以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评价主动避撞的乘坐舒适性,以最大横向位置误差和航向角误差评价转向控制路径跟踪精度。不同工况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转向稳定性和路径跟踪精度较高,且兼顾了避撞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内蕴,提出了适用于列车过桥的舒适度表达式,建议以水平挠跨比作为横向刚度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加速度的概率分布,得出了确定允许挠跨比的理论方法,并通过算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汽车安全系统的领先供应商——TRW(天合)汽车控股集团正在开发能从多个方位同时检测碰撞情况,感应能力更强的远程加速度传感器(RAS)。常规碰撞感应加速计仅可从1个角度测量加速度数据,即正面碰撞时的纵向加速度(X轴)或侧面碰撞时的横向加  相似文献   

10.
油罐车转弯横向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铭年 《汽车工程》2001,23(5):359-360,F003,355
油罐车平地急转弯和坡上转弯是容易引起横向翻倾的危险工况。由于油罐留有扩大容量和油液的流动性,转弯时油液质心偏移,导致横向稳定性减弱,本文分析并推导了具有椭圆截面罐体的油罐车转弯时的横向翻倾临界坡度角和转向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介绍了横向稳定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1.
乘坐舒适性是决定乘客对智能车辆接受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智能车辆的舒适性,服务智能驾驶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开展了基于乘客主观感知的实车乘坐舒适性试验,试验中驾驶人驾驶传统车辆执行多次换道操作,获取了60名被试乘客对换道操作的舒适性评价数据,并采集了车辆的运动数据。选取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横向最大加加速度、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以及横向加速度转换频率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为不同晕车易感性的乘客分别确立了这5个车辆运动参数的舒适性阈值,并根据岭回归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5个车辆运动参数对乘坐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小于不易晕乘客的舒适性阈值,在换道过程中,换道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回正时横向最大加速度和横向加速度转换幅值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车辆运动参数和乘客生理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动态时间归整(DTW)和K最近邻(KNN)算法的乘坐舒适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对乘坐舒适性的预测准确率为84%,可用于智能车辆控制算法的舒适性判断。  相似文献   

12.
用于道路几何线形质量评价的仿真模型和动力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14-119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手段,模拟了车辆在路线上的运行情况。找出了车辆在危险位置有异常表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研究这些响应沿路线上的变化过程,最后得到了能够准确描述行车安全性的指标,一类是评价几何线形是否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要求的指标,另一类是衡量路线宜人性的指标。运用这些指标,根据车辆在路线上的运行结果,能对处于设计阶段的路线设计质量做出有效的评价。以四川省某2级公路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案能有效的识别出几何线形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13.
错觉及其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与公路几何结构设计密切相关的有关错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一些错觉方面的图例进行分析后,提出:在进行公路几何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应考虑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应注意错觉对公路使用者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确定与视觉效果密切相关的公路路线几何技术指标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为此,对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有关确定同向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的条款提出了具本的补充修改建议,并对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中一直困扰公路使用者的错觉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贺立新 《国外桥梁》1995,(2):120-130
给出大跨斜拉桥的在位移决定的风荷载作用下直接用有限元法求解其线性横向扭转失稳临界风速的方法,表述了考虑由位移的决定风荷载的三个分量及几何非线性后的风致横向扭转屈曲的分析模式。将本征值求下更新风速上下限的迭代法结合用于自动求解临界风速,结果表明:在横向扭转屈曲的分析模式中,位移决定的风塔载的三个分量与几何非线性共同作用所得出的临界风速,比通常煌非线性扭转发散和线性横向扭转屈曲分析所得的结果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车辆自主避撞,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为实时确定制动和换道时机,获取跟车状态下自车和前车车速、加速度、相对距离以及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计算制动安全距离和换道安全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制动危险系数B和换道危险系数S评估制动与换道风险,使得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程度和主动干预阈值更直观。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的变化特性,采用5次多项式法规划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避撞路径。为保证换道避撞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舒适,采用最大横向加速度约束换道避撞轨迹。为实现对换道避撞路径的线性跟踪控制,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横摆稳定性,基于车辆稳态动力学模型建立前馈控制,结合线性反馈控制消除换道路径的位置和横摆角偏差,修正参考路径实现直车道场景追尾避撞控制。仿真和实车交叉验证试验表明: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建立的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与驾驶人实际换道避撞路径基本吻合,结合碰撞时间和车间时距的制动避撞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的同时有效避免车辆追尾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施工过程中含有曲线主梁的桥墩墩顶横向位移与最大悬臂状态桥墩墩顶横向位移。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于横向挠度影响明显,横向联系梁先于主梁施工有利于控制横向位移,提高整体刚度,减轻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路基振动压实过程中振动轮动力学响应的产生机理,进而为连续压实监测技术中的谐波比类指标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考虑了纯弹性和弹塑性2种土体本构模型,针对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研究了几何非线性、接触非线性以及材料非线性对加速度信号畸变的影响,探讨了加速度信号频谱中谐波分量和次谐波分量的产生机理,并对其随弹性模量、黏聚力等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其中,弹性模型在发生跳振之前,可以分析几何非线性和由于接触面积变化引起的接触非线性的影响,在发生跳振之后,可以用来考虑由于脱空引起的接触非线性的影响,弹塑性模型可以反映材料非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对加速度信号畸变的影响不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面积变化引起的接触非线性是加速度信号谐波分量的产生原因,而跳振引起的接触非线性是次谐波分量的产生原因。此外,随着压实过程的进行,土体模量和屈服极限同时提高,接触面积变化引起的接触非线性增强,但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减弱,由于压实的中后期土体弹性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塑性变形量很小,同时由于局部脱空的影响,导致实际工程中,随着压实过程的进行,二次谐波分量呈增大趋势。最后,跳振不仅会引起次谐波分量,还会导致谐波分量量值的减小,同时跳振发生前后加速度波形并不是连续变化,而是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8.
在垂直拖链应用中,桅杆高度和行程长度总是在不断地增加,并且总是处于高速和高加速度的情况下。此时拖链立刻就会产生内外向偏摆,比如货架系统,特别会产生横向加速度。因为处于动态环境中,所以不可避免地碰到金属货架或托盘,将会严重损坏拖链系统。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2011款上海通用别克新君越2.4L轿车,行驶里程约为2.3万km,出现ESP(电子稳定控制)故障灯和ASR(驱动防滑)黄色指示灯均常亮的现象。故障诊断该车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由电子制动控制模块(EBCM)根据发动机工况、各轮速传感器信号及多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等来控制的。多轴加速度传感器是一个将车辆横向偏摆率、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传感器集成于一体的装置。于是连接故障检测仪,进入电子制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桩基和场地土以及地震动空间效应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以一座试设计主跨1 400m超大跨斜拉桥为试验原型,按1/70几何缩尺比设计和制作了一座包括群桩基础、模型土和上部结构等在内的试验全模型,缩尺后试验模型全长38.2m;根据动力等效原则,采用由砂子和木屑均匀混合而成的模型土模拟场地土,且用层状剪切土箱盛放。采用时间滞后的方法实现行波效应,通过多点振动台试验分别研究了纵向行波、横向行波对超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行波作用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非常复杂,纵向行波使塔顶纵向加速度和主跨竖向加速度的最大增幅分别约为50%和40%,而横向行波使塔顶和主跨横向加速度的最大减幅分别为15%和50%;纵向行波使主跨竖向位移的最大增幅约为40%,而横向行波使其横向相对位移的最大减幅为20%。行波作用对斜拉桥不同构件地震响应的影响也不同,与一致激励结果相比,纵向行波使塔顶、塔-梁以及墩顶相对纵向位移的最大减幅分别约为50%、40%和60%,使主跨竖向位移的最大增幅约为40%。此外,试验发现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主塔、桥墩的加速度响应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使塔底增大2倍多,墩底增大1.1~4.0倍。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或抗震设计时,需考虑行波效应和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