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欧日行人保护碰撞测试技术法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伟  邓亚东  周荣 《北京汽车》2007,(5):30-33,42
在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伤害中,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伤害是最高的,因此对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制定行人保护法规非常重要。目前欧洲和日本关于行人保护方面的法规已经开始执行,文中简要对比研究了欧洲和日本法规标准以及欧洲NCAP对行人保护碰撞测试技术法规,总结他们在行人保护法规及试验方面各自不同的条件要求,并对我国制定行人保护法规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3.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一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4.
目前欧洲、日本都制订并强制性实施了行人保护法规,为了便于汽车企业开展汽车行人保护方面设计,各国共同讨论和制订GTR法规.GTR法规的名称为<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加强保护和减轻严重伤害的认证统一规定>.目前中国已经在GTR行人保护法规的基础上推出了<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征求意见稿,预计在三年之内将强制性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行人在交通伤害中处于最不利的交通环境中。为了减轻交通事故中行人受到的伤害,欧盟于2005年开始实行新的行人安全法规,并引导汽车设计进入一个全新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6.
《汽车杂志》2009,(8):99-99
汽车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交通事故首当其冲。但随着安全带、气囊等汽车安全装备越来越全面,驾乘者的安全得到了更多保护。然而在实际的交通事故中,身处车外的行人却由于最容易受到伤害而真正处于弱势地位。那么,交通事故中行人伤亡情况如何?行人保护有多重要?又如何研发更先进的汽车提高行人保护水平呢?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害。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日益严重。为了保护行人安全,必须对交通事故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再现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因此行人交通事故的再现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汽车安全性已经成为车辆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中针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性能也逐渐被各国重视。欧洲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行人保护的相关研究,并于2003年颁布欧盟指令2003/102/EC,规定从2005年10月1日和2010年9月1日起分两个阶段,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新车都要满足欧洲行人保护要求。我国于2009年10月正式颁布行人保护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明确规定了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保护要求。随着法规的实施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国内外各大厂家和研究机构也针对行人保护开展了相关研究,从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两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人保护安全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文章以《欧盟行人保护法规》(Regulation(EC)No78/2009)为基础,运用CAE技术,考虑到行人保护小腿碰撞伤害值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对某乘用车的前横梁吸能板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吸能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中行人受到的伤害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我国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数量惊人,造成行人伤亡数量必然大幅增加。我国的交通是典型的混合型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在道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数年超过十万人,近几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在低能见度水平下影响行人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 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异质性。以某市6 405起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高、低能见度水平下机动车-行人事故中行人伤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建立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并通过弹性分析定量分析显著变量对行人受伤情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高、低能见度下影响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1)低能见度情况下男性驾驶员、高龄行人、卡车、沥青路面、凌晨、较暗的照明条件等因素会增加行人伤害严重程度。(2)低能见度情况下卡车和凌晨这2个因素具有随机参数特征, 分别使行人死亡的概率增加了4.39%和2.67%;此外, 当事故涉及卡车和26~35岁行人这2个因素时会增大行人死亡的概率; 而当夜间有路灯照明与凌晨这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行人死亡的可能性降低。(3)高能见度情况下未发现具有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但发现男性行人和摩托车等因素会增大事故严重程度; 而驾驶员年龄、沥青路面、周末和地形等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汽车迅速发展带来的后果是汽车安全事故的频发。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事故中行人的伤亡率,文章介绍了欧盟强制法规的碰撞条件及评价分值,以约束汽车结构和性能,增加行人安全系数。分析了在前期总布置中设计对行人保护有作用的造型和结构。指出总布置工作对整车安全和行人安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个厂家和消费群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Annually, thousands of unprotected pedestrians are killed or suffer serious injuries in accidents with moving vehicles. Numerous automobile organizations have performed research on pedestrian safety. The European Enhanced Vehicle- Safety Committee (EEVC), Working Group 17 (WG17) proposed three component subsystem tests to evaluate the friendliness of a vehicle to pedestrians: the legform to hood test, the upper legform to bonnet leading edge test and the headform to bonnet top test. In assessing the pedestrian friendliness of a vehicle, the present study adopted the WG17 regulations of the three component subsystem tests. We herein describe in detail a finite element subsystem model built to analyze the pedestrian friendliness of a vehicle using LS-DYNA. The first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imulate these three component subsystem impact tests and evaluate car front aggressiveness. The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analyze the frontal structures of a vehicle an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dentify dangerous area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vehicle front design that may decrease pedestrian injuries. The analysis of these models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may be used to help evaluate the pedestrian friendliness of a vehicle and gu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destrian-friendly vehicl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交通问题已经是每个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虽然城市交通规划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尚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尤其是很多交通规划只注重车辆交通的问题,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行人交通及行人的横向交通对机动车流的影响,道路过街处人车矛盾尤其突出。“人车分离,立体过街”将成为行人过街的主要方式。该文阐述行人立体过街交通设施的规划,介绍“第二套城市步行系统”的概念,并深入地研究其存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我国交通伤亡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并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行人头部损伤分析入手,对在交通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发生形式及严重程度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影响车辆—行人碰撞中行人头部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为行人头部保护装置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颅脑损伤准则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预测与评价性能,从已有的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中选出可以用于进行事故虚拟重建且具有详细人体颅脑伤情记录的10例行人车辆碰撞事故案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事故中人和车辆运动学响应及行人颅脑损伤情况进行虚拟重建,在此基础上,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准则与事故中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借助文献中的损伤风险曲线,分析了不同基于脑组织应变的损伤准则与行人典型颅脑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和脑挫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基于人体头部运动学响应的颅脑损伤评价准则中,同时考虑头部线性和旋转运动,且体现头部碰撞功率的头部碰撞能量(HIP)准则能最有效地评价真实的颅脑损伤;基于脑组织应变的颅脑损伤准则中,累计应变损伤测量(CSDM)准则相对于最大主应变(MPS)准则能更有效地评价典型弥散性脑损伤(DAI),而扩张损伤测量(DDM)准则所反映的脑挫伤程度远低于真实的损伤状况,所以该准则难以准确预测脑挫伤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的15%,居世界第一;混合交通是我国目前交通的基本特征,交通运输中行人长久以来处于十分弱势地位。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人保护新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改善我国行人安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在机非混行的交通环境下,对动态、随机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准确风险评估,基于行车安全场理论提出了考虑行人心理安全距离的碰撞行人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考虑行驶车辆是否会危及行人的心理安全,提出了心理安全距离的概念,包括心理安全通行距离和心理安全制动距离2个方面,并通过问卷调研挖掘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接着将心理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未来出行交通事故场景研究 (Future Mobile Traffic Accident Scenario Study,FASS) 数据库中135例人车碰 撞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对造成行人头部损伤的来源及车速对头部损伤来源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 数检验法,建立了车辆速度区间与头部平均 MAIS 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人头部致伤物主要来源于车辆,占比约 58%,其次为地面,占比约40%。行人事故中,碰撞车速对行人头部损伤来源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当车速低于30 km/h时,行人头部损伤主要来源为地面,当车速为 [30,50] km/h时,车辆和地面对行人头部造成的损伤风险相近,当 车速高于 50 km/h时,行人头部损伤主要致伤物来源为车辆。因此,在进行交通损伤流行病学研究、交通损伤事故数据 库构建时,特别是在中低速碰撞中,应重视地面对头部造成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Vehicle safet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automobile design. However, all efforts to improve safety devices focus on enhancing safety features for occupants. Notably, pedestrians are the second largest category of motor vehicle deaths, after occupants, and account for about 13 percent of motor vehicle deaths. It is essential to design pedestrian-friendly vehicles and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s to reduce pedestrian fatalities and injuries. To effectively assess pedestrian injuries resulting from vehicle impact, a deformable pedestrian model must be developed for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 analysis.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pedestrian-collision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LS-DYNA finite element code.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deformable pedestrian model, experimental data are used in the pedestrian model test. This study applies the proposed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s and injuries of pedestrians involved in collisions. The modeled results can help assess vehicle pedestrian friendliness and assis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destrian-friendly vehicl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