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汽车车身A级曲面的表示与次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汽车车身在光顺过程中曲线(曲面)的Bézier表示方法和B样条表示方法,并对2种方法表示的曲线(曲面)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选用Bézier表示方法光顺汽车车身A级曲面同时根据高次曲线(曲面)的振荡性和光顺要求,将曲线(曲面)的次数限制在2~7次.试验表明,采用Bézier方法得到的某汽车车身曲面符合造型要求,其曲面之间的斑马线光滑过渡,达到了A级曲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客车车身数值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车车身由大量的相互约束自由曲面组成。利用B样条和NURBS曲线曲面,以测量得到的数据为原始数据,运用逆向工程原理,建立了客车车身曲面片的数值模拟。并利用重顶点技术,对有公共交接的曲面进行光顺拼接及对三角域进行缝合,最终建立客车车身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3.
车身曲面造型光顺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车身曲线曲面的光顺准则,结合车身曲面造型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分阶段、多层次的曲面光顺性评价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各阶段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在ICEM Surf软件环境中应用该方法对某车型前保险杠曲面的光顺性进行了评价。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曲面造型过程的质量,并能缩小曲面的制作周期。  相似文献   

4.
车身外形CAGD中磨光三角域曲面的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凤崇  卢金火 《汽车工程》1997,19(4):252-256
三角域曲面设计一直是车身表面造型的难点。本文建立了磨光型三角域自由 曲面的计算模型,开发了软件,通过实际设计实例证明该方法光顺性好,计算稳定,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学非接触测量的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的纯几何评价准则是曲面品质分析和优化的依据。针对曲面的误差控制、曲面的几何连续性、光顺性、美观性等定量和定性指标,分析了非接触激光扫描测量在实物曲面重构中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通过非接触测量方法获取了车身覆盖件曲面形状,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一种车身覆盖件曲面品质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评定车身覆盖件曲面的审美学特征,为车身设计提供有效的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车身曲线曲面的品质主要由人工评定,难以定量化,导致评定结果主观性强、准确性差的问题,根据曲线小波分解后的光顺信息和细节信息定义曲线的细节比,由细节比的性质对曲线品质进行标定,根据细节比的数值划分曲线品质等级,由此提出一种定量评定车身曲线品质的方法,工程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车身曲线品质的定量、准确、高效评定。  相似文献   

7.
汽车车身A面的基本曲面边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身A级曲面的光顺需要涉及基本曲面边界的确定及曲面的延伸等诸多问题,为此,对异形曲面的构造、曲面边界形状和大小的确定及曲面延伸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设计准则和方法。实例表明,依据基本曲面边界确定的基本原则光顺曲面,可提高曲面光顺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UG软件中过渡曲面的构造方法,根据汽车车身A级曲面的要求,给出了各种光顺方法的连续性情况,并以此作为选择各种方法的依据.通过对某汽车车身腰线处的过渡曲面光顺,给出了复杂过渡曲面的光顺方法,并阐述了基本曲面理论交线的重要作用.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快速、高质量地光顺汽车车身复杂过渡曲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作者应用B样条方法进行计算机辅助汽车车身覆盖件几何设计的初步实践,介绍了重节点非均匀B样条曲线与曲面的算法、性质和应用实例;并对CAGD中应用B样条方法的其它几个问题,诸如非均匀B样条曲线的光顺、具有四条以上边界的曲面造型、曲面拼接与追加造型,任意斜截面的外形计算等,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所介绍的用重节点非均匀B样条方法设计的数控绘图程序,把前置与后置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动生成绘图指令信息与控带,不需用户书写源程序,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动编程的优越性。本文所用的方法和所设计的程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其它具有复杂外形的产品的几何设计。  相似文献   

10.
CAD/CAM集成环境下汽车车身CAD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礼  吴稚 《汽车工程》1993,15(2):92-98
本文在阐述了建立汽车车身CAD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现行车身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CAD/CAM集成环境下新的汽车车身设计的流程,建立了汽车车身CAD的系统结构,分析了实现车身CAD的主要技术即车身表面曲线曲面的构造方式和车身零件三维产品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进行车辆动力学研究,介绍并建立了包括汽车底盘、车身、转向、前后悬架、轮胎、动力总成等分系统的汽车整车模型,将整车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系统,建立微分方程,分别应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Car两种仿真方法,对整车模型进行了正弦激励输入下的仿真,比较计算结果可知达到稳态后的车身响应曲线非常吻合。研究表明:基于ADAMS/Car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准确,可以用于实际车辆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轻型载货车的悬架设计,提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设计过程。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台架试验,以检验方案的可靠性。汽车悬架系统作为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的装置,对整车性能指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对于汽车的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某款皮卡车的动力总成悬置车身端支架一阶模态频率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通过拓扑优化对结构进行减重分析,优化后车身端悬置支架结构不仅模态频率达到了设计要求,还实现了该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分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车身端悬置支架及车身上其他零部件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受全球环境影响,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汽车轻量化研究将是汽车工业发展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汽车车身焊接中运用到的传统焊接技术,并对国内外新型的车身焊接技术发展进行综述。为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焊接思路。  相似文献   

15.
车身支架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每个整车生产企业的车型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车型的综合竞争实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质量,周期和成本的考虑,成本也越来越重要;而在一个整车开发过程中,白车身的零件数量大约有300多个零件,而小零件的数量大约占白车身总零件数量的一半;所以小零件的设计在整个车型设计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高职《汽车电器》课程在有效教学视域下构建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文章结合作者《汽车电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了采用有效性教学手段构建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实践表明,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无缝对接,学生对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认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J1939协议的车身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并在实际的调试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简化汽车车身线束,提高电控单元信息利用率,实现共享传输大批量数据信息,充分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application of linear optimal control to the design of an activ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By inclusion of an integral constraint in the performance index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zero steady state axle to body response to both static body forces and ramp road inputs. Full state feedback is achieved by reconstructing the state variables from easily measured quantities.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化逐渐完善,各大自主车企的汽车设计无论是在外观内饰设计上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汽车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汽车的功能、工艺以及在技术层面上逐渐走向趋同化,汽车外观造型将在整个汽车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汽车的造型除了艺术层面的审美需求和技术层面的规范以外,更应该根植于本土化的融合。本文以当前红旗轿车的车身设计及未来设计的趋势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本土化语境下的汽车造型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结合感性工学进行分析,对我国汽车工业设计水平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安全、环保、节能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主题。开发车体轻量化、安全性能高的汽车,同时又要使设计、制造的成本降低,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变截面柔性辊弯成型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下一代辊弯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