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转向组合开关换挡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汽车组合开关的评价参数.通过对评价参数进行大样本容量的试验测试,确定了每一项参数与组合开关操作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开关换挡过程中换挡力的分布区域、换挡力与换挡位移的离散度与操作性能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可以换挡力的分布区域、离散度及换挡位移的离散度作为汽车组合开关操作性能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2.
介绍汽车开关力特性的影响因素:行程感、力感、档位感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乘用车自动换挡操纵机构在设计开发、验证过程中,内部评价团队提出换挡力不合适引起换挡操作不舒适。通过对相关自动挡车辆换挡力测试和主观评价得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换挡力优化的必要性及提出了换挡力的优化目标。进一步地分析、确认换挡器和换挡拉索无负载操纵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换挡操纵系统的开发成本和周期,选择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化方案来达到优化换挡力目的。最后把优化方案的改善样件进行装车效果确认,满足了优化换挡力及操作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客户通过操作开关希望得到明确的反馈(如操作力、声音),感知相应的功能已经开启,因此开关的手感是其所有特性中的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影响顾客的操作感受,同时也是整车品质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具体说明了哪些是开关手感的关键特性,如何保证手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主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对中间位置转向力特性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线控转向系统,针对中间位置转向建立了一个参数可调的转向力特性模型,运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12种不同的中间位置转向力特性。评价人员在驾驶模拟器上对这12种不同转向力特性进行了主观评价。同时,通过离线仿真,按照ISO中间位置操纵特性试验方法对这12组力特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试验。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主观评价项目与客观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相关性对主观评分进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最后,基于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求取了关键客观评价指标的理想值。该方法可有效地指导转向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TCU换挡策略对汽车驾驶性影响多通过主观评价来测试验证和标定,针对软件在环、硬件在环等仿真方法不能实现对TCU换挡策略的主观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驾驶性评价方法。本文中首先搭建了驾驶模拟器驱动AutoBox嵌入的人-车-环境闭环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建立能识别驾驶意图和道路环境的TCU换挡策略模型,总结出了TCU换挡策略相关的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表。然后利用搭建的平台对建立的TCU换挡策略进行了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获得了主观评分结果和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评价,验证了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的平台和方法可用于TCU换挡策略驾驶性快速主客观评价,有效减少实车测试评价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某乘用车配置的自动变速器,其换挡摇臂仅有P挡和非P挡两个物理位置,其他挡位(R/N/D)通过换挡器本体的电信号发出,从整个换挡系统来看,P挡与R挡之间的切换力不仅包含换挡器本体P挡与R挡切换力,还包含变速器P挡与非P挡之间的切换力,而R/N/D之间的挡位切换力仅由换挡器本体提供,换挡器本体换挡力的产生主要由螺旋弹簧和齿形板的配合实现,换挡器换挡力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变速箱P挡和非P挡切换带来的影响,而且要考虑与R/N/D之间切换时主观感受的衔接,本文旨在说明换挡器本体换挡力是如何实现与变速器换挡力进行匹配,以及如何进行局部优化以获得良好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运用证据理论对不同驾驶员给出的主观评价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经证据合成后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系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各自的缺点,能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汽车换挡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杆式电子换挡日益应用广泛,换挡感是其主要设计内容之一。换挡力的变化是杆式电子换挡手感的重要构成且可设计分析的部分,通过对换挡力的构成进行受力分析,获得换挡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重型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换挡过程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主动调速的品质控制基础上,针对影响控制品质的换挡操作元件(离合器或制动器)充放油缓冲特性与充放油速率等参数进行了设计,以换挡品质评价指标为优化目标,对缓冲充油速率与接合速差等关键换挡品质控制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控制参数使换挡品质大幅提高,符合换挡品质指标要求;研究得到的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夏长高  王岱斐 《汽车工程》2004,26(2):174-176,232
利用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某轿车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的力变形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出了决定汽车不足转向度相关参数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2.
轿车液压减振器阻力特性模拟预测预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夏利轿车后减振器阻力特性模拟计算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建立了该减振器工作过程的模拟预测物理模型及模拟预测优化搜索程序。经过模拟预测搜索计算,得到当该减振器内构成阻力特性的结构主参数改变时的工人油工作参数变化新曲线族,从而定量地模拟预测出该减振器结构主参数改变后的新阻力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3.
高云凯  袁泽  段月星 《汽车工程》2020,42(4):552-559
为给滑移门导向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提供可靠的输入数据,基于某车型滑移门关门力试验数据,进行汽车滑移门典型关门驱动力的构建。首先从3种关门工况下的大量实测关门力曲线中提取出10个特征参数,运用PauTa法则剔除异常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构建典型的关门驱动力,并将其曲线拟合成STEP函数以便于在工程上实现驱动力的加载。最后,将特征参数的拟合前后数据与其试验数据平均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所用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说明此构建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韩成珂  叶英 《隧道建设》2015,35(8):802-809
为了解决一般安全评价方法单一性、滞后性以及易受人为主观影响的问题,借助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实测资料,分析了以往公路隧道施工事故原因,在对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工作机制以及在头道穴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随着多元信息预警系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自动采集和监测,构建的评价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风险因素及时转化为直观的安全评价结果,同时能够指出具体风险源,最大限度地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从双连拱隧道结构设计的全局出发,提出了3种双连拱隧道单洞常用内轮廓形状(单心圆、坦三心圆及尖三心圆)的优化选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以路面以上开挖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限界、通风、受力等要求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并采用简易复形法对其进行了求解。运用建立的优化模型及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合理,表明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人机工程角度出发,参考相关标准规定的布置要求及多款竞品车型离合踏板布置,并依据本企业标准及操作舒适性评价结果,对离合器踏板力及行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离合踏板力及行程舒适性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乘用车开发FT阶段乘坐舒适性太差的问题,在该车型底盘调校过程中,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底盘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减震器阻尼特性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多个优化方案,其次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车的主、客观测评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调校后的车辆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汽车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车体6个自由度加上前轮转向系统1个自由度的汽车数学模型;该汽车数学模型不需引入很多的人为假设;可以实现给定汽车前轮转角,也可以不给定前轮转角;不依赖需要复杂测定的侧向力函数及相关模型参数;考虑了轮胎的滚动特性。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的仿真软件,该软件能够满足所建模型的校验和在特殊工况下的仿真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该软件使之服务于汽车运行的其他方面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证实山区道路纵坡参数与驾驶人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明晰纵坡路段参数影响驾驶负荷的内在机制,在3条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开展了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采集道路纵坡参数、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驾驶人心电信号、加速踏板力和制动踏板力。基于实测数据,描述制动和加速踏板力幅值的分布特性,分析坡度值对踏板力的影响;探讨加速踏板力、制动踏板力与心率增长率H之间的关联度,并建立H与踏板力之间的回归模型,最终从体力和精神负担两方面揭示了纵坡路段驾驶负荷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踏板力的均值和特征分位值均高于加速踏板力,对应最高使用频率的制动踏板力幅值也高于加速踏板力,即下坡路段踩踏板操作的体力负荷更大;踏板力与H正相关,其中下坡制动踏板力与H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下坡路段尤其是陡坡路段的踏板操作更容易导致精神负担;当踏板力超过某幅值之后,部分驾驶人的H对踏板力的增加变得敏感;对纵坡单元各被试驾驶人的H和踏板力数据取均值,发现在消除驾驶人的个体差异之后,H踏板力的相关性变得更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关门声品质主观评价维度进行解构,将关门声的主观感知细分为总体响度、厚重感、紧凑感、精致感4个维度,并采用语义细分法结合等级评价法进行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进一步对声品质评价的大量客观参数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找到了与关门声品质4个感知维度相关性在0.9以上的对应客观量化指标,分别为峰值响度、低频能量、响度特征谱包络和平均尖锐。结合某乘用车关门声品质的优化案例,对提出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表达人对关门声品质的主观感知评价,在车门声品质开发过程中能较准确地诊断问题,对汽车关门声品质的评价与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