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载货汽车车身油箱盖部位及车身局部在磷化后出现条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即车身脱脂后表面局部变干,造成脱脂剂在水洗工位无法被清洗干净,并随车身进入磷化槽,进而对磷化产生不良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后,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
钛系表面调整剂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表面活化处理剂,制备了双组分(JA和JB)钛系液体表调剂;探讨了表调槽液中JA和JB的浓度对磷化膜的膜重、表面微观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表调槽液中JA浓度(含胶体钛)升高,对磷化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和膜重无影响,大生产用量一般控制在2~5 g/L;随着表调槽液中JB浓度升高,磷化膜表面晶粒尺寸和磷化膜膜重都有变小的趋势,磷化膜膜重太低将减弱磷化膜对基体的防护性能,大生产用量一般控制在1~2 g/L;该双组分液体表调剂的最佳使用方法是将JA和JB预混后配制槽液。  相似文献   

3.
磷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磷化处理前,一般要对钢铁表面进行碱洗除油。但钢铁表面经碱洗后受到侵蚀,导致形成的磷化膜结晶粗大、抗蚀性差。因此,为提高磷化质量,需要对钢铁进行表面调整。通过试验探讨了表面调整槽液的温度、浓度、pH值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和实际生产情况得出了最佳的表面调整工艺条件,为提高整车涂装质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铝材的涂装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汽车车身上采用铝合金的比率逐年提高,铝合金材质的涂装前处理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简要介绍了汽车用铝板的涂装前处理工序,如脱脂、表面调整、化成(磷酸盐处理)等,并对其工序的处理要点作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化成工序中铝离子及氟离子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AZ91D镁合金表面的锌系复合磷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细致均匀的锌系复合磷化膜。用X射线衍射仪(X RD)对膜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镁合金上磷化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磷化溶液中促进剂和添加剂的加入使膜层表面质量提高,结晶组织细致。该锌系复合磷化膜作为前处理膜层可提高有机涂层与镁合金基体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6.
磷化工艺是利用化学原理,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溶于磷酸盐的磷化膜。此膜能保护金属并可作为油漆的底层。故磷化工艺代替了过去对汽车零件中的油漆复盖件的表面处理一贯用洗油、磨锈、喷砂等一整套的旧生产工艺。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我厂的磷化生产线用于驾驶室及除车架外的所有油漆复盖件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影响车身磷化膜与涂料配套性的几个因素。从制造角度提出了改善磷化膜与车身基材表面和涂料配套性的相关措施,并从维修角度介绍了磷化底漆的防锈原理和调配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客车生产中车身和构件要经过脱脂、酸洗、磷化等过程,会产生酸洗磷化废水;车身表面油漆处理会产生油漆废水。两种废水先预处理再生化处理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难度较低,成本也较少。  相似文献   

9.
福田欧V客车车身用材涉及热轧型钢、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和铝板等多种金属材质.介绍了福田欧V客车整车车身的磷化膜要求,前处理工艺流程,低温、低锌磷化液配方,主要工序的要求;探讨了磷化液中的有关组分对钢板表面磷化膜P比的影响;观察、测试了不同金属基体表面的磷化膜结晶形貌、电泳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分析了磷化渣对电泳涂装的影响.北汽福田欧V客车1年时间的生产应用证明,所制定的工艺完全满足客车整车车身的涂装前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磷化是钢铁表面前处理的一道关键工序,钢铁表面在形成磷酸盐膜的同时必然产生磷化沉渣。但沉渣量过多时,不仅会缩短磷化液的使用寿命、堵塞设备管路及喷嘴、增加清除沉渣的工作量,而且沉渣极易粘附在钢铁工件表面,影响磷化质量。分析了导致中低温磷化沉渣量增加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客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客车车身涂装的防腐性和装饰性越来越受到客车生产企业的重视。结合客车整车喷淋磷化处理的实际生产经验,从预清理、车身板材、脱脂、清洗、表面调整、磷化工艺参数和整车磷化处理设备等方面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客车整车磷化质量的影响。还强调了几点影响整车防腐质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磷化膜作为涂装车身底层材料应具有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增加涂层与车身基材的附着力。防止漆膜与车身基材发生化学反应;减缓涂层破损锈蚀在涂层下的扩展速度。特别在近几年阴极电泳工艺的采用,对磷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即耐酸碱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磷化膜与涂料配套不良,直接影响涂层与金属基材的保护作用,很难达到车身10年无穿孔腐蚀、5年外表面不生锈的防锈目标。实践表明,未磷化好的电泳涂层远不如未磷化的电泳涂层的耐蚀性好,其原因是磷化膜没有完全满足阴极电泳涂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快速发展,铝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率逐年提高。文章通过研究磷化工艺处理钢铝混合车身存在的问题,提出钢铝混合车身在磷化工艺条件下,对脱脂液、表调液、磷化液、钝化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优良的表面调整剂能够为磷化膜生长提供良好的晶核,从而提高磷化膜的致密性。针对本课题组制备的新型高稳定液体表调剂J1进行试验,探讨了表调槽液的pH值和温度对磷化效果的影响,以及水质对磷化膜结晶形态及槽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J1表调槽液pH为7.25~11.93时具有较强的活化板材的能力;室温使用的表调槽液即使因外界因素导致表调槽液温度高达60℃时,仍具有较强的表调能力;采用电导率范围为80~230μs/cm的水配槽,槽液陈放40天和90天后的表调能力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实测镀锌板磷化膜在电泳过程中的溶解量和对电泳漆液工艺参数影响的测定,通过试验得出了镀锌板低锌磷化膜的耐酸碱腐蚀性能优于普锌磷化膜的结果,为汽车制造厂家合理使用镀锌板,选择其涂装工艺、涂装材料及严格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钢铁制件经除油、除锈、磷化、钝化“四合一”(以下简称“四合一”)表面处理后,在其表面上生成锌、铁、镁等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磷化膜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吸附油漆、油脂、石蜡等物质,从而大大提高了金属制件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直观、准确地对"硅烷+电泳"与"磷化+电泳"的配套性能进行对比,制定了一种特殊的试验方案,即在同一块试验样板上采用两种化学处理方式——一侧用硅烷处理,另一侧用磷化处理,然后整体进行电泳。这样能够在样板两侧同一高度上获得完全相同的电泳条件,从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硅烷+电泳"的机械性能优于"磷化+电泳",而"磷化+电泳"的耐蚀性略胜一筹,因此,"硅烷+电泳"基本可以替代"磷化+电泳";硅烷膜层对底材缺欠的遮盖能力不如磷化膜,虽然两者相差不多,但对于有较高外观要求的涂层仍需进行硅烷和油漆的配套性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车体的防腐能力,对磷化处理形成的磷化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磷化膜中P相晶体的化学稳定性优于H相晶体,添加Mn组分后可改善磷化膜的H相晶体和P相晶体,并可提高磷化膜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预磷化处理对电镀纯锌钢板成形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预磷化处理对电镀锌钢板摩擦因数、可成形范围和镀层损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压生产前在电镀锌钢板表面附加预磷化膜将降低变形过程的摩擦因数,拓宽其可成形范围;由于表面显微硬度较低,电镀锌和预磷化电镀锌镀层比合金化镀层更易随基板变形,表面裂纹出现较晚且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循环交变盐雾试验机等设备就后处理技术在钢铝混材表面处理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身上的冷轧板、镀锌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磷化膜;铝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其表面形成钝化膜;随着铝材在钢铝混合材料中占比的提升,磷化渣产生量逐渐降低;当处理材料仅为铁材时,磷化渣量为2.5 g/m2,当所处理的材料全部为铝材时,磷化渣量低于0.5 g/m2;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钢铝混材时,磷化液中离子浓度均保持稳定水平;3种板材的漆膜附着力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冷轧板经过1 000 h盐雾检测后,单边扩蚀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铝板和镀锌板经过1 008 h循环交变测试后,单边扩蚀宽度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