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城市TOD发展模式的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铭  李旭宏  吕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00-104,110
以组团式结构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TOD发展模式下客运换乘枢纽的布局规划方法。将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布局和城市土地利用精密结合,在枢纽导向型的规划理念下,提出了宏观布局,微观建模的两步式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方法,给出了枢纽的选址模型及算法。该方法在天津市客运换乘枢纽规划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快捷、高效、安全、舒适、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指引下,对长兴中心城区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首先对客运枢纽规划布局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长兴中心城区对外客运交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结合客运需求量的预测,提出合理的长兴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客运枢纽规划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路客运枢纽选址布局不合理使枢纽周边成为城市交通秩序最混乱、拥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城市尝试公路客运枢纽外迁来缓解城市拥堵局面。文中提出依据城市交通小区进行交通流分配,结合客运枢纽选址布局原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选址布局公路客运枢纽,并以许昌市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外交通枢纽是各种动、静态交通流的交汇点,也是出行者的换乘点,是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的窗口.枢纽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出行换乘效率,制约着城市的对外交通联系,从而影响该城市的发展.从枢纽使用者出发,研究枢纽出行模式和机理,从交通需求的角度研究枢纽布局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大型对外客运枢纽布局的设计原则、基本布局模式和关键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环节直接影响到城市客运系统网络节点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实现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服务便利化,本文选取全国13个主要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基于旅客出行切身感受和便利化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枢纽在换乘标识指引、购票进站、信息查询、交通接驳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衔接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从而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服务质量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海虹桥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正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同时又不致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力求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综合交通组织的分析,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停车设施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城市停车设施选址规划的模型和算法,根据不同城市或区域的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分别提出了约束型和无约束两种选址模型,并分别设计了线性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模型和算法在示范城市苏州市的停车场选址规划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客运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提高城乡客运线路的运营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客运需求,同时有助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在有效换乘路径上城乡线路"无等待"换乘,对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线路之间的换乘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换乘枢纽的功能和布局,以及城市规模形态,分别定义了有效换乘路径和有效换乘站点,分析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换乘形式,并将城乡公交换乘形式划分为城区边缘同步换乘和城区内部同步换乘2种同步换乘形式。考虑乘客出行对换乘路径的选择,以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双层优化模型,模型通过优化换乘线路上车辆到站时间来实现城市公交线路与农村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其中,上层优化目标为乘客在换乘路径上的出行时间最短,下层优化目标为车辆在有效换乘站点相遇次数最多。为求解该双层优化模型,将该问题划分为不同模块,设计了对应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基于同步换乘的线路车辆发车时刻。最后,分别以城区边缘换乘和城区内部换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过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求解出城市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线路发车时刻的满意解,实现城乡客运线路间的同步换乘。  相似文献   

9.
综合客运枢纽站场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提出了定性决策备选、定量选取最优的"两步式"综合客运枢纽站场选址概念框架,探讨了站场选址规划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类客流的出行换乘时间,提出了以时间和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的站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效率的大城市合理土地利用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交通效率的新视角出发,采用总出行时间来衡量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效率和宏观可达性。通过把总出行时间分解为组团内部的出行时间与组团之间的出行时间,推导出指标的函数表达式,并建立了一定经济、土地、人口约束下,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结合城市交通规划模型,提出了能体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循环反馈关系的求解方法,从交通效率最大化或局部最大化的角度,对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何正确判定城市客运交通走廊是进行城市大运量客运交通方式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对交通源和交通方式的集聚效应特点,提出采用效应场和场中介质的概念来模拟交通走廊对交通流和交通源的吸引作用。应用衰减函数或磁感函数作为效应场函数模拟分析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对附近范围产生的集聚效应,采用人口密度、出行生成密度或潜力密度作为介质函数来表现走廊附近范围的土地利用形态,提出了一种直接根据用地来确定城市客运交通走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保障与体现。文章分析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内涵,重点辨析了城乡旅客运输的不同形式及特点,并在深入挖掘包头市城乡社会经济及旅客运输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是关系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了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决策变量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周转量。该模型的目标为最大化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该交通效率不是简单的各种交通方式客运周转量的函数,而是由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和各种交通方式对城市客运交通效率贡献率共同决定。同时考虑客运交通结构优化过程中应满足的出行需求总量约束、可达性约束、占地约束、能耗约束、环境容量约束和各种交通方式发展规模约束等。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何正强 《交通科技》2012,(2):119-12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向客流预测数据是各出入口通道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向客流预测研究工作开展并不多.文中以车站所属的线路客流预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采用“逐层分解”法预测各个出入口通过客流量,并研究了全日小时及高峰小时内部的波动系数,通过广州市轨道交通13号线鱼珠站分向客流预测研究证明,预测方法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生成预测实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城市土地利用特性为基本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交通生成预测实用分析模型。模型应用于浙江湖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践,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规划年城市土地利用特征变化所带来的各组团交通需求特性的差异,并且具有简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提升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效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的性质,建立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将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因素划分为4个层次:直接影响感知因素层、间接影响认知因素层、过渡连接因素层和根本性因素层,并使用有向弧对于层级之间与层级内部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了连接.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城市规模为根本性因素,资金投入为过渡连接因素,道路布局、基础设施、出行者特性为间接影响认知因素.研究结果确定了优化客运交通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以哈尔滨市为实例,从交通政策、土地利用、出行方式效用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发展中、整合多层面运输资源、支撑全方位客运网络的重要骨干节点,我国大规模开展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时间较短,现有标准规范虽然给出了功能和总体规模的规定,但不成体系,且缺乏针对安全问题的全面考虑.为了促进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本文在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主要安全和应急处置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就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方面,对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安全运营管理提出了诸如枢纽设计要结合实际运营需求、开展枢纽风险辨识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枢纽管理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桥下空间的规划与使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如何更加丰富、合理地开发这些条件受限的空间区域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常规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因素,并介绍了国内外一些较为典型的桥下空间开发的模式和案例,以期为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广大同仁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