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广州南沙区横沥岛尖项目为例,采用适用性较好的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作为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的推荐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理正岩土进行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进行固结验算;并对软基处理结束后堤防深层抗滑整体稳定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堆载期,沉降较大,最大为1.87 m;堆载期结束后,堤防深层抗滑稳定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效果较好,达到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2.
结合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路堤的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排水板间距、堆载预压时间及堆载预压荷载对软土固结度、残余沉降的影响。总结出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板间距并延长堆载时间,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并达到与较小排水板间距时相近的处理效果。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小排水板间距并结合超载预压,加快施工期沉降速率,满足残余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岩  刘海鹏 《路基工程》2021,(5):175-179
以深圳市某软土地基处理为依托,对堆载联合排水板处理渣土回填软土地基过程中,不同渣土厚度、排水板间距、排水板深度、堆载值、堆载速率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沉降及侧向位移的影响;采用设置应力释放沟和打设隔离桩的措施,减小对周边围堰及道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依托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地基处理试验段工程,开展了大面积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试验。基于地基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比较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效果。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对机场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均较好,地表沉降量可达到1 000 mm左右,淤泥质黏土层沉降值可达到30 cm左右。抽真空与堆载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预压结束后黏土层存在孔隙水压力残留。真空预压水平位移较大,约占沉降的40%,堆载预压区域外土体易发生隆起变形,需严格控制堆载速率。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处理沉降计算中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在保 《路基工程》2011,(2):96-98,101
通过粉喷桩、浆喷桩、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及砂桩超载预压等方法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其软基处理的压缩层厚度、侧向位移引起的沉降及其修正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层厚度采用应力比法?p/p0≤0.1为控制条件较合理。搅拌桩加固后,大为减小了地基总沉降。采用各种规范规定的沉降修正系数进行沉降计算的值均与实测值有一定差异,而采用国家规范的m值得出的沉降与实测推算的沉降相差最小。  相似文献   

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总结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实验段,对真空预压加固软基过程的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等随真空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详尽而深入的分析,对该方法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进行有益的探讨;总结该实验段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载过程及卸真空计划,提出科学而实用的真空卸载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真空预压联合不同工艺加固吹填土的实际效果,依托具体吹填工程,开展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分别联合水袋堆载、电渗及增压式真空预压3种工艺的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并对比分析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联合3种工艺的加固效果都要好于单纯真空预压工艺;真空预压联合水袋堆载工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相对最高、土体含水率相对最低;增压式真空预压工艺加固后的土体表层沉降总量、平均比贯入阻力和平均抗剪强度都相对最大,且施工单价成本相对最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工艺的加固效果与其他2种工艺相比,优势不突出。  相似文献   

8.
确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基变形影响范围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难点。依托珠海保税区某工程,以海陆交互相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对现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段路基变形实测数据开展分析,采用PLAXIS进行数值模拟,将实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相关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路基变形影响范围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随与路基距离的增大,地表水平向影响半径减小;距离处理边线越近,深层软土挤压效果越明显,距离处理边线超过15 m后深层软土挤压效果明显减弱;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吻合;地表最大影响半径随素填土模量增加而减小,随淤泥厚度增大而增大,随排水板长度增大而增大;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路基变形影响范围小于20 m。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渗透性差、强度低,在其上修建高速公路,将会遇到沉降、水平位移等问题。为此,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与堆载预压两种方法加固深厚软土地基,通过现场对比试验,以及对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相对堆载预压来说,提高了加荷速率、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工后沉降,效果显著,粘弹塑性损伤模型模拟值最接近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10.
葛连云  夏登全  马健俊 《公路》2005,(10):141-145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真空预压)在高速公路施工中是一种新技术,主要用于软土路堤的地基处理。在软土层较厚时,采用真空预压可以增加施工期间的沉降量,同时减少路堤的工后沉降,使公路运营后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真空产生的侧向收缩变形与堆载过程中产生的侧向挤出变形相抵消,因此,地基不会因为填土速率快而出现失稳破坏。同时,利用路基填土作为堆载,使土体在真空荷载和堆载联合作用下发生固结。固结完成后,地基土的强度可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11.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软基处理中的常用技术,两者均通过荷载作用将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使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增加,加速土体沉降固结,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变形、强度和稳定性等)。从两种预压方式的力学原理上分析了其异同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预压加载模式下软土地基的力学响应做了应力渗流耦合分析计算。着重研究了软基粘土孔隙比、有效应力、超孔隙水压和变形在两种预压模式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范围较堆载预压的大,处理深度更深,固结沉降量也更大。真空荷载的施加还可有效地减小软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三点法等预测超载预压情况下地基的工后沉降的局限性。反演导出沉降系数m,以反算的系数为沉降计算参数,同时考虑超载部分对工后沉降的影响,推导出能预测超载预压地基的工后沉降计算式,并针对沿海高速公路一段软土地基处理工程,较准确地预测了超载预压地基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3.
以唐山至曹妃甸的铁路工程为依托,运用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排水板在固结沉降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排水板长度和间距对土体的固结沉降影响。结果表明:ABAQUS所得的模拟值能够与实际值较好吻合;排水板能够缩短排水通道,加快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长短板交替式真空预压法能够较好地加固地基土,并对实际工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韩建文 《路基工程》2020,(5):154-158
结合唐山地区铁路站场工程,采用真空强排工法进行松软土地基处理,取消预压土,施工噪音低,无污染,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沉降主要发生在预压和堆载1~3个月内,可明显节省工期,其沉降值略大于常规的堆载预压法,后期沉降相对很小,沉降主要发生在路堤本体加固范围之内,对周边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桩周围不均匀堆载产生的土体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加大桩基内力,引起桩基侧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堆载法进行桥墩基础的桩基纠偏,结合软土地区某匝道桥的纠偏过程,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软土地区在既有桩基附近堆载须要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堆载速度,做好桩周土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艳  毕德义 《路基工程》2011,(1):114-116
简要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荷载比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从应力路径、强度、沉降量及排水量等方面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荷载的比例越大,排水量越大,土体收缩量越大,土体越安全;堆载的比例越大,沉降量相对大,应力路径更易靠近破坏线,不稳定因素增加。  相似文献   

17.
依托某深厚软土地区旧路提级扩建工程,以现场监测检测数据为基础,对采用真空预压法分幅处理新旧路基下伏软土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基处理深度大于10.0 m时,狭长型真空预压区对边界外侧旧路面开裂影响范围在6.0~7.5 m之间,当加固深度增大时,影响范围并未随之增大;狭长型真空预压区横断面方向,路肩和路基中心沉降量相近,处理边界附近真空压力衰减不明显,边界位置地基处理效果良好;狭长型真空预压区对边界位置的黏土密封墙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地基处理结束后,其强度可达到路基软土强度的85 %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中石油云南省某专用铁路场坪堆载预压下人工填土地基沉降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深厚人工填土地基在堆载预压下沉降变形规律,研究了时间因素对双曲线法沉降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给出观测数据不充分时预测值的修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堆载完成初期人工填土地基沉降主要为瞬时沉降,堆载一段时间后沉降为固结沉降;采用双曲线法预测装卸场地基的沉降时,时间起点取21天最合适,时间终点越大、观测数据越多,预测结果越准确;在预测点观测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用多个试验点分析得到的修正系数修正预测值可有效地减小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