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维修》2012,(8):48-48
中国政府网7月9日发布《节能-9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武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迅速递     
《汽车维修》2012,(8):48
我国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国政府网7月9日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新能源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原理、技术特点等,在对其进行环境和产业分析后,对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析,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噪音、零污染、续驶里程长、动力性高、燃料加注时间短等特点,将成为未来的终极环保汽车。文章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战略规划,对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研发、示范与商业化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就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发展瓶颈和商业化推广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约十年前,美国政府带动世界多国推出了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产业化规划。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表面上看,似乎国际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有所放缓,实际情况并不完全这样。世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12月3日~10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对初步确定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从名单上看,本次共有25个项目获得支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而获得支持的项目,财政部则会通过评估验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新能源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7.
清洁能源汽车的开发动向—燃料电池汽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是燃料电池。燃料是池按燃料供给方式可分为直接氢燃料电池,改质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指出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满足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各项要求,介绍燃料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研究开发动向及今后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文章论述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与发展现状,阐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驱动电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概况,并且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其生产工艺与效率必将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能量密度较低(动力电池容量一般低于1.5 kWh),因而不需要外接充电,仅籍由制动时回收动能为动力蓄电池充电或利用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多余功率通过发电机(电动机反转)为动力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行驶在纯电动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近几年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发展。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给出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各项政策,基于详实的数据,对2008年以来的三种新能源车型进行深入细致挖掘,分析当前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基于等效氢消耗最小策略,通过等效系数S与行驶里程的自适应规则调整目标价值函数,以控制动力电池电能消耗速率,同时引入参考SOC进一步修正等效系数S,使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尽可能多地获取电网电能,同时避免动力电池过度放电,从而实现控制策略对行驶里程的自适应性。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行驶里程超过纯电动行驶里程后,该策略能控制动力电池SOC在行驶结束时到达目标值。硬件在环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里程自适应的ECMS策略时,总里程为100,150和200 km的氢气消耗量分别比基于CD-CS的ECMS策略降低8.75%,14.21%和16.63%。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2月中旬,今年新招标和中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在一个半月内达690辆,占2020年全年公开招标数量的78.59%,比2020年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总数一半还多。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在2021年迎来产销量大幅增加。事实上,氢燃料电池车辆终端应用发展速度不慢,但氢源问题解决及供应体系建立速度仍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定位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近年来终端用户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接受度虽有一定增加,但由于燃料电池在成本、技术等方面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条件,因此现阶段对终端用户的科普引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化学性质,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中,氢泄漏安全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围绕受限空间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将氢泄漏安全保障问题拆解为燃料电池车辆、场景设置及应对氢泄漏措施3个方面的约束,系统探讨了燃料电池汽车在受限空间内的氢泄漏安全保障问题.该研究有助于受限空间内燃料电池汽车氢泄漏安全问题的解决,并可为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安全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也在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汽车新技术将开发新的能源作为主要的发现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文章从新能源背景下出发,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以及产业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具备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荔 《时代汽车》2020,(1):43-46
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由于零排放零污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而氢系统则是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对氢系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与优化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某车型项目70MPa氢系统框架进行基于功率谱密度的随机振动分析,发现其结构强度薄弱部分,进而对结构进行优化。振动分析完成后通过疲劳分析,对优化后的结构做最终校验并评估疲劳寿命。本文总结出一种适用于70MPa氢系统框架的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对氢系统结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法规标准的内容,介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标准的氢电安全测试主要项目,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销量开始突破万辆,2013年不足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相对较多,为1.46万辆,2015年累计销量50万辆。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国家文件中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插电式和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补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补贴额度逐渐降低、退坡速度明显加快的趋势。对于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测算是下一段政策评估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正>工信部披露的《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对于2020年或者更远的2025年新能源发展作出明确规划:其中,明确提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智能互联汽车是国内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仅要稳占国内市场头把交椅,还要走出国门,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