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中对一种带一个抗侧倾控制臂三点式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振动特性的分析及其匹配设计的研究.对其7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第7阶振动模态对悬置系统传递的动态力影响很小,故在进行此类悬置系统的匹配设计时,一般可不考虑频率相对很高的第7阶振动模态.采用一种简明、实用的多方案设计优选方法,较快地得出了振动模态频率配置合理、主要模态振动的多自由度解耦率高的悬置系统匹配设计方案,通过其受迫振动分析验证了优选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其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电机控制器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再进行模态试验,并与仿真结果对比,确保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电机控制器仿真模型进行频响分析及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制作样机进行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仿真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某乘用车整车怠速抖动问题,首先通过振动测试确定抖动问题的频率和阶次,通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刚体模态试验,研究抖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利用CAE仿真手段进行悬置刚度灵敏度分析,然后对悬置元件进行刚度检测进一步确认悬置刚度问题,最后通过重新匹配悬置解决了抖动问题。本研究对解决整车怠速抖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MATLAB/ADAMS的燃料电池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电池轿车采用新的总布置,引起整年参数改变,埘振动特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析评价。以困产某型燃料电池轿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分别利用MATLAB和ADAMS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从3缸发动机的振动规律出发,分析其合理的模态分布范围;分析了微型汽车悬置系统的布置型式及其常用悬置结构的特点。针对某微型汽车匹配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过大问题,对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及受力分析。通过调整悬置刚度及悬置结构等措施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动力总成模态分布及转向盘振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解决了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及转向盘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商用车白车身建立仿真模型,研究其在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进行了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将试验数据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有限元分析的频率与试验结果频率除第一阶外,其他各阶整体主要模态的频率误差在5%以内,说明有限元模型比较准确,计算结果可信,仿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振动特性,此白车身整体模态频率与二阶不平衡激励频率相差较远,引起整车共振可能性较小,预估整车舒适性及车身疲劳寿命满足要求。通过仿真手段评估结构特性,可节省开发试验费用,缩短开发周期,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车型电动汽车右悬置隔振差,引起车内振动问题,测试实际动力总成转动惯量并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运用扭矩轴理论对右悬置位置做出改变,根据解耦优化结果对右悬置刚度进行调整,对右悬置衬套结构进行优化以优化电机启动倒转位移量,最后对悬置支架进行模态频率优化消除原有共振频率.对整改后项目样车测试表明,整改后车内振动情况满足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高橡胶悬置装配状态下刚度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型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试验时,发现橡胶悬置的装配状态对刚体模态频率影响较大。针对该橡胶悬置结构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橡胶悬置装配后刚度特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结构消除了装配状态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提高了悬置刚度的稳定性,对改善整车振动与噪声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悬置看作弹簧阻尼元件,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矩阵,从而合理布置各阶频率,使模态间振动解耦。通过Maxwell力学模型求解悬置的频变特性和幅变特性,并建立含该力学模型的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整车系统振动响应表明,解耦优化后的悬置系统明显改善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NVH性能道路试验中,全油门缓加速工况受发动机频率激振影响,某悬置主动侧支架发生共振,导致在260Hz左右产生车内结构噪声的情况,采用hypermech-nas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悬置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模态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对该悬置支架设计优化。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结果验证悬置支架结构设计优化的正确性,可使整车在全油门缓加速工况260Hz附近的振动和车内噪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电机悬置系统6自由度振动分析模型,考虑副车架及其衬套的影响,建立副车架-电机悬置系统12自由度振动分析模型。以某电动车型 A 搭载的后电机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编写的仿真计算程序对该副车架-电机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频率和能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整车上测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12自由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这也验证了所编写的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某矿用载货车舒适性,降低发动机传递给人体的振动,在ADAMS中建立了某重型载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ADAMS/Vibration模块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并在ADAMS/View中对怠速工况下Z方向支撑反力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质心处加速度响应幅值减小了3.20%,4个悬置点支承处动反力合力减小了14.05%,减轻了发动机的振动,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悬置支架的优化设计与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孝勇  柴国钟  刘飞  徐驰 《汽车工程》2007,29(4):341-345
针对某型轿车变速器悬置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现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建立了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获得载荷数据。进而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变速器支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支架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台架试验和疲劳寿命预测对变速器悬置支架疲劳寿命进行分析以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牵引车轻量化考虑,使用铝壳代替铸铁壳变速器后,动力总成质量减轻引起整车怠速振动较大。利用ADAMS对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找出引起整车怠速振动的原因和优化方向。以悬置刚度为优化参数,以悬置系统主振动能量分布的加权组合为目标函数,给出优化后的悬置参数。最后,在怠速工况下对转向盘振动量和悬置传递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振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模态的影响,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液室刚度的幅变特性,推出了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表达式,并提出了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解耦度计算方法。接着,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幅值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和解耦度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模态类型的判据和垂向解耦度的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对系统的垂向模态、扭转模态和侧倾模态影响较大,其他模态基本不变,优化后的刚度满足隔振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冷却风扇总成模态特性,论文基于不同建模方式和网格类型等建立了多种在工程中常见的不同仿真模型,进行自由模态仿真并和自由边界试验模态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最佳的工程应用仿真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约束模态仿真和约束边界试验,结果表明:忽略扇叶初始位置、释放扇叶旋转自由度、采用二阶网格、保留扇叶和电机罩壳等有限元模型处理方式,所得模态频率和振型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前5阶约束模态的频率误差值最大为2.8Hz,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分析结果对冷却风扇总成的振动特性研究及结构设计改进有重要价值。且以仿真精度提升的自由模态分析为基础进行约束模态分析,是研究风扇总成模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某汽车空调管路由于共振导致的断裂故障,采集空调管路系统的随机振动激励,将其转换为功率谱密度曲线作为激励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得到管路的疲劳寿命,然后进行单位载荷的频率响应分析得到频率应力的传递函数,并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分析,通过试验标定管路系统中的橡胶复合材料,分析其对寿命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管路疲劳寿命低于试验要求,其危险点与断裂位置一致。通过在管路共振方向增加支撑支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管路疲劳寿命满足要求,整车耐久试验结果表明,管路的应力大幅降低,且未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由整车状态下模态试验得出了动力总成悬置隔振系统的运行模态参数,通过分析找到了某微型车座椅导轨怠速异常振动的原因。对该车型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重新制作样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现代测试手段和动态仿真分析技术相结合,能有针对性的对悬置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并缩短整车NVH调试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某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储氢瓶因悬置安装集成阀引起的瓶口附近疲劳问题,对储氢瓶模态和实车运行时的车顶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并导出了振动试验台重现振动所需的疲劳评价谱.利用该评价谱在振动试验台上对储氢瓶进行激振,测试储氢瓶瓶口在各种评价谱下的动态应力,并根据多轴疲劳理论分析了储氢瓶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该储氢瓶瓶口的疲劳强度在可接受的区域内,集成阀的振动不是储氢瓶瓶口疲劳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何家盼  何俊艺 《时代汽车》2023,(11):101-103
本研究基于ANSYS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块,对汽车转向节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并提取转向节的振动特性,得到了转向节的前十阶固有振型和频率。通过对转向节产生的模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转向节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振动模态,这些振动模态与转向节结构的不同部分以及工作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汽车转向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