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公路》2018,(11)
尽管多种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已被开发帮助并指导驾驶人,但在国内,ADAS的有效性并未被很好地测试。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来评估ADAS在跟车场景和Near-crash事件中对不同经验驾驶人驾驶行为的影响。招募了44名驾驶人(22名熟练驾驶人,22名非熟练驾驶人)开展现场运行测试(Field Operational Tests,FOTs),开发的试验车通过数据同步技术采集车辆运动学信息、道路环境信息和驾驶人操作信息。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354个稳定跟车片段和424例Near-crash事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稳定跟车场景中,ADAS对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均有积极影响且对非熟练驾驶人更为显著;在Near-crash事件中,ADAS对非熟练驾驶人有积极影响但对熟练驾驶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ADAS在我国的针对性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72429928人,与2007年底相比,新增8542556人,增长5.21%。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14638866人,与2007年底相比,增加7551729人,增长为7.05%。从驾驶人驾龄情况看,新驾驶人数量不断增加。3年以下驾驶人有60443735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的35.05%。其中,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有16841763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9.77%。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下驾驶人面对交通场景中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能力,利用自主开发的应激反应能力测试软件,通过设置场景风险提示来模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引导作用.选取操作准确率、反应时间和额外反应次数为测试指标,测试不同信息引导方式下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运用认知评价理论调查被试对测试软件和试验的主观感受.结果表明,视觉、听觉和视听觉引导均能有效提升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缩短应激反应时间;视觉和视听觉引导比听觉引导效果更好;有信息引导的驾驶人额外反应次数较少;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能够通过训练和心理激励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4.
深入理解驾驶人驾驶习性及其表征方法,对于实现在汽车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不同控制系统下的人机和谐交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搭建了驾驶人驾驶数据实车采集系统,在典型跟车驾驶工况下对驾驶人驾驶习性数据进行了实时采集;根据层次聚类理论,对驾驶人驾驶习性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引入随机森林模型建立了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并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模型训练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驾驶人驾驶习性辨识策略能有效辨识驾驶人驾驶习性,模型整体精准度可达97.1%。  相似文献   

5.
当前不少前向碰撞预警系统以预警距离作为预警的特征量对驾驶人进行预警,因此,提高对跟车距离的预测准度能够直观有效提高该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研究通过驾驶模拟器构建跟车场景,收集了41名驾驶员的跟车行为数据,按照3:1的比例将试验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驾驶人的跟车距离与速度作为长短期记忆模型的输入,跟车距离作为模型的输出,对驾驶人的跟车距离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数据集的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驾驶人的跟车行为,泛化性能较好,没有过度拟合现象。并且通过输入不同时间窗口长度的测试集发现,随着测试集长度的降低,预测结果的误差会更大。能够为提高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的精准度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增加驾驶员对预警系统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2005年“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郑州市“心理110”的两位心理保健师来到郑州市长途汽车北站,对长途汽车驾驶人进行心理测试,以进一步确保长途交通安全。他们表示,希望以此引起会社会及驾驶人本身对驾驶人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驾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会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多认同,但是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定量化实证分析的研究还较少。论文首先采用量表测量与仪器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以专业和非专业驾驶人为实验对象,利用气质类型量表测量驾驶人的气质类型;利用实验车在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下行驶以获得跟驰车辆对前后车的行驶轨迹,并计算得到影响驾驶行为的关键参数。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驾驶经验和气质类型对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加速度、跟驰距离、时间间隔等方面的影响。在跟驰时驾驶人的速度和加速度选择方面,专业驾驶人对速度和加速度的选择更加具有自主性,并且内向型性格驾驶人的行驶速度和加/减速幅度一般要小于外向型性格的驾驶人。在跟驰时驾驶人对空间和时间距离的选择方面,无论是跟驰距离还是时间间隔,气质类型对非专业驾驶人空间和时间距离选择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各速度段内向型性格驾驶人选择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一般大于外向型性格驾驶人;相同气质类型的非专业驾驶人选择的时间间隔都要大于专业驾驶人。经研究建立了驾驶人生理心理特性与驾驶行为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分析驾驶人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驾驶园》2009,(4):90-90
3月5日晚20时.廊坊市市区银河南路等主干道警灯闪烁.不时有机动车驾驶人接受着酒精测试。此次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主管大队领导带队在市区主干道重点路口设立3个检查点.警车增加重点路段巡逻密度.对涉嫌饮酒司机运用呼气式予以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高速公路入口合流区域并线事故频繁发生,在分析车辆并线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车辆在该区域的决策模型,用来预测驾驶人的并线行为决策,保障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借助详细的车辆轨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学习与测试,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驾驶人并线行为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线车辆相对于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是驾驶人并线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交通仿真的研究以及驾驶人辅助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到2015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分别增长4倍、175倍、169倍。截至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亿辆,其中汽车为1.9亿辆。驾驶人达到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亿人。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汽车增速、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影响特征,面向驾驶人、自动驾驶车辆、交通环境等内容提出自动驾驶测试研究框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为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测试评估提供有力支撑。研究以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交通流为要素设计18个高速公路接管情景,邀请被试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测试。从主观维度探究驾驶人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差异,从客观维度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驾驶人属性因素(性别、年龄、驾龄)和接管情景因素(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性别因素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高于女性;②驾驶人的年龄和驾龄因素对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技术接受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技术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驾龄和高驾龄人群的适应性相对较高;③不同因素水平对应的接管成功率、正确率和第一操纵行为不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接管情景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指标具有显著影响;②模型中引入驾驶人属性因素,发现与接管情景因素存在交互效用。研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度挖掘自动驾驶接管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交通安全的角度,为获取高速公路隧道行车视觉特性,利用Tobii Glass2眼动仪在夏季11:00—14:00开展了实车测试实验,采集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选取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平均注视时间、瞳孔直径、注视时间比例、扫视时间比例等指标,利用ErgoLAB平台和Origin数据分析软件对相关指标统计分析.以老山隧道为例,分析了隧道照明分段、半开敞棚洞段和隧道内部视线不良路段的驾驶人视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驾驶人在隧道照明出入口段驾驶过程中注视时间比例较高;驾驶人在隧道照明基础段行驶过程中注视时间比例降低,扫视时间比例升高;隧道出口段采用半开敞棚洞结构能够降低驾驶人行驶过程中的注视时间比例及扫视时间比例,减弱驾驶人获取驾驶信息的难度和驾驶过程中的紧张感;驾驶人在长大隧道内部视距不良路段行驶时,注视时间比例集中在70%左右,注视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视线正前方.   相似文献   

13.
面向冬奥主干通道兴延高速,以驾驶人适应性为导向,构建一种面向人因的车路协同系统硬件在环效能测试平台,针对多种道路条件、交通状态、特殊事件等面向高速公路设计13种交通情境,从主、客观2个维度实现车路协同系统包括主观感受、高效性、安全性、生态性、舒适性、有效性6个方面的驾驶人适应性评价,分析车路协同驾驶状态下的综合评估指标及影响机理。主观评估结果显示,车路协同技术对驾驶人有积极作用,52%的被试认为车载预警信息可以使行车过程更安全。客观运行结果表明:由于车路协同状态下驾驶人对于前方道路危险状况的可预知性,导致驾驶人提前降速,运行速度降低,效率有所下降;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加速度和换道次数明显减小,其安全性显著提升;由于车路协同系统避免了驾驶人对于突发危险状况的紧急制动,因此车辆的油耗、排放均明显降低,其生态性改善效果显著;归因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熟悉程度不足,导致舒适度各系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也表明驾驶人对于车路协同系统的接受度和信任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在车路协同条件下可获取不同路段的限速值和超速提示,其有效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速度跟随比有显著提升。所构建的测试平台和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层次挖掘车路协同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线控底盘电动汽车在遭遇执行器失效时的稳定性,并考虑人-车交互行为,提出了以驾驶人为领导者的一主多从(Single-leader-multiple-follower,SLMF)混合博弈容错控制框架。为实现驾驶人-车辆的交互控制,首先建立了两者的耦合模型。其次,将驾驶人及5个底盘子系统即主动前轮转向(Active Front Steering,AFS)系统和4个轮毂电机建模为博弈中的6个参与者,基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与多人合作博弈设计了SLMF混合博弈控制框架。考虑驾驶人具有优先控制权限及执行器对驾驶人行为的补偿作用,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了驾驶人与底盘子系统的主从博弈模型,其中驾驶人作为领导者通过感知跟随者的行为做出转向决策,而5个底盘子系统被建模为跟随者。由于跟随者追求共同的横向稳定控制目标,因此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建立了合作模型,并对领导者的转向策略做出最优响应。最后,为研究跟随者之间追求不同目标导致不合作时的控制效果,设计了非合作Nash博弈与Stackelberg博弈相结合的混合博弈为对比方法,通过实时硬件在环测试验证并对比了2种方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风格的驾驶人,所设计的方法可以保证遭遇执行器卡死失效车辆的稳定性。与不合作的情况相比,2种不同风格的驾驶人驾驶的车辆在底盘子系统合作时,车辆稳定性分别提升了54.62%和53.78%,驾驶人工作负荷分别降低了31.79%和36.07%。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和研究驾驶人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利用情绪状态可测定的特性,采用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建立人际-情绪危险性网络模型,并利用530个情绪与人际关系的有效样本作为建模样本占总样本量的80.7%,127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反复对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分别取得了建模样本68.3%的正确率,测试样本70.1%的正确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人际与情绪危险性模型,在系统关系不明确的状态下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驾驶人尤其是职业驾驶人安全管理和自我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下,不同性别驾驶人对于交叉口迎头侧面避撞情景驾驶行为影响规律,为提高车辆避撞预警系统功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汽车驾驶模拟器设计实验,招募具有稳定驾驶能力的驾驶人45名,采集7种预警信息发布时间(2.5~5.5 s),将无预警作为控制组,采用C#编程提取能够表征驾驶行为的变量.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在交叉口迎头侧面碰撞情景下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对驾驶人的制动时间、最大减速度、测试车辆与冲突车辆的最小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警信息发布越早,驾驶人的制动时间越长,最大减速度越小,说明较早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减缓驾驶人采取制动措施的剧烈程度.同时,预警信息发布较早,可以增大车辆间的最小间距,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女性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比男性驾驶人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17.
李德勇 《驾驶园》2011,(9):82-83
一方当事人未及时报案,就要承担事故责任吗? 问:孙某驾驶机动车将横穿公路的毛某撞伤.两人都没有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意私了。第2天.两人在商谈赔偿数额的过程中,因意见分歧比较大.孙某就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相似文献   

18.
叙永县公安交警大队强化源头管理,大队车管民警严格按照规定,对农民摩托车驾驶人进行心理素质测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1月5日傍晚,浙江省鄞县望童线横街镇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在公路旁晒谷的该镇人毛某一家三口(母亲毛某及她四岁的儿子和十余岁的女儿)被一辆桑塔纳轿车撞击,不幸身亡.  相似文献   

20.
8月8日14时25分.山东省肥城市老泰临公路仪阳镇某村驾驶人孙某酒后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将辆电动三轮车撞翻.致三轮车驾驶人死亡.肇事后.孙某弃下肇事客车逃离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