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Vague集的道路交通状态决策信息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取更加合理、准确的交通状态决策信息,针对交通状态决策信息的多源、模糊、时变特性,基于vague集建立了浮动车、感应线圈与人工报告作为信息源的模糊信息融合模型,能够实现路段与区域路网的交通状态判别。给出了一个路段多源交通状态决策信息融合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同时为主客观信息融合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概述。对常用的信息融合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出5类信息融合技术,即神经网络类、Bayes融合类、推理融合类、空间融合类、自适应滤波类等。依据5种不同的交通应用场景,即信息检测与采集、交通流分析、分类识别、诱导控制和定位导航,对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并指出随着交通应用场景的不同,融合技巧和算法也会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认知结构不确定推理框架采用4值(最值、置信度、信任值、似真值)表达不确定认知情况,并采用认知结构运算来进行不确定信息处理。该方法可以用来处理交通不确定信息的表达、融合和决策,进一步还可以对交通仿真中面临的多种不确定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文中探讨了采用认知结构进行交通信息融合的方法,并对认知结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了2个公设,将认知结构的运算由定义转化为定理。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无人机(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主要针对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的获取,同时尚未克服UAV自运动对交通参数检测精度的影响,难以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对于高精度微观交通参数的应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该方法包括:地空信息融合模型、道路关键点(IKP)检测及跟踪、车辆目标检测及追踪算法和交通状态参数提取及估计。其中,地空信息融合模型利用地基信息(IKP世界坐标)与空基信息(IKP像素坐标)进行最优化融合,并通过自适应IKP追踪算法与自适应UAV位置偏移判断算法实时更新模型参数,以此克服UAV自运动对车辆轨迹精度的影响,进而获取可靠的车辆级(瞬时速度、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与车道级(车道动态密度、车道流量和空间平均车速)交通状态参数。利用提出的感知方法获取实地拍摄视频的车辆级交通参数并进行了分布检验,同时比较了基于不同交通流模型的车道级参数估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车辆检测的mAP@0.5指数超过90%,同时提取的车辆轨迹相对完整,获取的车辆级和车道级交通状态参数也符合实际交通流状况。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地道路的交通拥堵检测及交通事件检测,该研究结果为UAV在现代交通感知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路网中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信息是 ATMS 的基础和核心,从实时交通数据中准确估计交通参数、判断和预测交通状态是 ATMS 的重要内容.文中在信息融合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交通数据融合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特点后得出:在城市路网环境中,虽然浮动车采集和线圈采集方式各有优劣,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互补和冗余.为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交通信息,应实现这两类数据的融合,并对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一般融合模型和基本融合方法进行了论述,明确了交通融合问题的2种研究方法,即通过仿真手段得到的数据和现场采集数据作为融合的数据源来验证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交通信息感知作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最为关键的功能之一,可为交通态势预判、信号控制等交通应用场景提供重要的数据与决策支撑,是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基石。目前,常用交通信息感知手段主要包括地磁线圈、雷达、视频、红外等,但这些单一的交通信息感知设备普遍存在信息感知不全面、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研究基于雷达与视频融合的交通信息感知技术,将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两者的检测数据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大范围、精准而全面的交通信息感知,以期为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以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为基础,依托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设计了固定检测器与浮动车检测器的信息融合事件检测算法,并说明了具体的检测原理和融合过程。通过Vissim仿真获得数据,在Matlab中编程实现了信息融合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级报警策略下,信息融合算法的事件检测率、误报警率和平均检测时间都达到了较高的检测水平,证明了所设计的信息融合交通事件检测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交通状态评价方法能够为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可量化的实时路网信息,为动态引导交通流、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依据。受限于交通路网的时变性和评价过程的主观性,目前传统评价方法的精度时常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动态获取路网信息优势,提出一种利用车路信息融合的实时交通状态评价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网联汽车与路侧终端间的无线交互方式,并确定数据协议以保证实时车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从实时数据中选取平均通过时间、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怠时间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应用多算子对计算的一级评价结果构成二级交通状态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同时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建立适用于各级道路参数的可变隶属度规则,从而融合动态车辆数据与静态路段参数,计算得出交通状态评价结果与评分;最后,由网联汽车、车载终端、路侧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搭建实际协同测试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所得到的路段实时交通状态评价得分与对应的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一致,能够准确体现城市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状态特点。该评价方法运用信息融合方法提高了交通状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与客观性,同时为车路协同技术应用于实时交通诱导,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基于实时GPS数据和高架线圈检测数据的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给出了面向动态导航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城市路网的实时交通流状态估计;通过构建实时交通信息系统,借助无线通讯方式为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动态路径规划服务,实现了在动态路径规划基础上的车辆动态导航。  相似文献   

10.
以避免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为目标,同时满足交通用户要求和交通系统交通流均衡要求,对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框架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特性及两者关联.探讨CPS理论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的各项技术要求.根据动态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内容,针对两者相关性、冲突性与解决方法,考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人机系统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理论的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框架.该框架包含计算部分、通讯部分、控制部分和物理世界部分,增强了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融合度,侧重从技术层面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为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信息化服务成为了智能交通领域又一热点。基于浮动车(floating car data FCD)和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的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对交通信息数据源、数据处理及信息解码分发至终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核心算法。该系统通过采集处理、多源数据信息融合、信息发布和信息终端软件开发,采用TPEG(transportprotocol experts group)信息编码技术,编码成二进制码流文件,并传输给DAB数字服务器进行信息分发,进而将交通信息实时传输到移动终端,为出行者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特征和超图理论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文  叶圣涛 《公路》2005,(4):12-15
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五种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基于车道和中心线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以特征和超图模型理论为基础,既保留了拓扑结构的优越性,又有利于数据以特征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最后。把这种基于特征和超图模型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应用于中山市道路普查系统,用于管理复杂的、与道路相关的各种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深度学习算法被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估计和预测研究。但是深度学习因缺少对交通流演化机理的刻画导致其可解释性不强,而交通流解析模型常因预测精度问题导致其应用效果受到限制。为了取长补短,首先对路段传输模型(Link Transmission Model,LTM)进行改进,提出了可以利用真实数据实时校准仿真网络从而提高预测精度的数据驱动型路段传输模型(Data-driven Link Transmission Model,D2LTM),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时空深度张量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temporal Deep Tensor Neural Networks,ST-DTNN)来捕获网络交通流数据中的时间维、空间维和深度维特征信息,形成融合路段传输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D2LTM-STDTNN。该混合模型一方面通过D2LTM机理模型来揭示交通流演化的基本规律,发挥其对城市路网交通流状态时空演化过程的精细刻画能力,增强混合模型机理的可解释性;另一方面利用ST-DTNN模型强大的高维数据挖掘能力和动态特征学习能力,提高城市级路网交通流的短时预测精度。该模型还考虑了交叉口不同转向的短时预测问题,具有更细的空间粒度和时间粒度,因此也具有更大的预测难度。实测结果表明:D2LTM-STDTNN混合模型相对于基准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且具备模拟演化机理方面的优势,提升了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状态预测能力,揭示了路段间的交通流动态演化规律,可为网络交通流模拟推演和主动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就交通调查工作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模板的交通调查分析系统的框架,并介绍了的实现方法.引入交通调查组织模板的概念,介绍了其功能设计和实现方法,改进了检测数据预处理的算法.系统降低了用户对复杂的交通调查组织的认知要求,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数据预处理的可靠性,扩展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分为交通调查组织模板、数据录入与数据预处理、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查询与结果显示、输出和系统维护模块.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城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研究中大多从中观角度将路口归入路段而忽略了交叉口对路网交通状态影响的问题,选取交叉口进口饱和度和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作为路网状态评价的基本参数,将宏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与微观交通状态分析相结合,定义了一种新的路网交通状态系数,作为交通畅通行驶的阻抗,研究确定了路网交通状态系数临界值,提出了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6.
车辆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艳  王健  孟友新  江峰 《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1):113-117
针对车辆智能导航系统中的交通网络模型、路径规划算法以及交通流预测这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首先着重描述了基于图论的交通路网模型的构建方法;其次分析了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算法等经典路径规划算法的性能及研究方向;然后详细介绍了交通流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车辆导航动态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时信息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含义进行界定.以实时采集到的各类交通信息为基础,针对交通指挥、交通引导和交通控制等系统的需求,建立了一套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路网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拥堵进行预测,有利于交通管理和避免交通风险。然而,由于交通管制、道路施工、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路网交通系统的拓扑结构时常发生变化,使得依赖于固定路网拓扑的拥堵预测方法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双重自适应图卷积循环网络结构(DAGCRN)来处理路网拓扑结构变化情况下的交通拥堵预测问题,该方法运用自适应辅助邻接矩阵对预定义的路网静态图结构进行适应性学习以动态优化原有连接间信息的传递,运用自适应嵌入邻接矩阵对预定义路网静态图结构进行路网隐藏信息的捕捉以确保路网拓扑结构的动态完整性,并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提取路网交通流的时间特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DAGCRN具备以下特点:①能够有效捕捉和定位路网拓扑结构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在拓扑结构变化时仍然保证拥堵预测的精确率;②相比较一些常见预测模型有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尤其是长期预测方面和克服路网结构变化方面更具优势;③进一步的双重自适应功能消融试验,证实了含有自适应辅助邻接矩阵和自适应嵌入邻接矩阵的双重自适应图卷积结构对于路网拓扑结构变化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缺少2个或任一个自适应模块,都会引起模型预测性能的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交通管理专网服务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交通管理信息微服务技术,整合现有各专网业务系统,构建专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基于专网的交通管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的信息服务,验证了专网综合应用服务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