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快速路是缓解城市拥堵的主要手段.通过介绍无锡市的城市特点,回顾了无锡市快速路网的演变过程.结合无锡市快速路网建设经验,总结了快速路规划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从建设必要性、城市规划、客货分离和线位选择4个方面对快速路规划进行了探讨.实施层面上,强调了快速路建设时序和设置形式的重要性,并遵循"慢进快出"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交通服务,国内各城市大力规划建设快速路。高昂的造价、中心区建设快速路的争议等因素,导致快速路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限制了已建快速路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率。部分城市选择规划建设适当降低标准的准快速路。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准快速路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城市准快速路规划建设现状,提出了准快速路承担的功能"延伸、补充、联络、过渡",以及设计车速、单车道通行能力等准快速路规划设计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城市快速路为保持其"快速"性,需解决快速路车流如何与地方路网衔接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槐安路设计中的优缺点,阐明快速路设计中如何服务于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路网,发挥城市快速路交通特性,并对目前存在的快速路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针对宁波中心城区目前的交通供需矛盾,分析了建设快速路的必要性。基于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解读,提出了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应采用环形放射式布局。其中主城区采用"田"字形路网结构,并重点分析了"田"字形路网的建设方案,建议采用"强环+十字通"的建设形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快速路与地面道路交通整合控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城市快速路与普通城市道路交通整合控制的必要性,叙述了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比较成熟的匝道控制方法及匝道与地面交通整合控制方法,提出了以城市快速路主线流量与匝道流量之和应小于合流处通行能力、主线车辆占有率应小于最佳占有率、速度约束以及普通城市道路地面交叉口的最大排队长度应小于路段长度为匝道控制约束条件;提出了以通过城市快速路系统和地面交叉口的总旅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实现城市快速路与普通道路的上、下匝道整合控制,以取得最优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通拥堵严重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以有效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结合武汉市雄楚大街(梅家山立交—楚平路)改造工程,对如何合理选择快速路建设形式和规模、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矛盾进行了论证,对快速路横断面设计进行了3种方案比选,并对快速路重要交叉节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推荐采用"高架道路+地面辅路"建设形式,主、辅路分别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横断面采用11 m侧式错位BRT(快速公交系统)站台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心城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城市快速路建设经验,提出了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思路。以南京顺天大街快速化改造为例,结合技术标准、规划协调、公众参与等7个方面对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一体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两型社会要求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杨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418-421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对城市的形象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长株潭"融城、"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株洲时代大道承载着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了加快城市共融、缓解融城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本文通过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点、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时代大道景观工程案例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一些想法,以达到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景观环境、促进使用者与道路、道路与景观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全国大城市在新一轮快速路建设高潮中开展快速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和谐社会"、"公交优先、"以人为本"、这是对快速路设计的要求,从二十世纪大城市建设快速路历程的回眸,总结了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经验与教训;重点介绍了本世纪三大直辖市城市快速路建设的发展以及2009年10月颁布的《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几点展望,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有效分离过境交通、解决片区交通拥堵,呼和浩特市南二环快速路改造工程于2015年竣工通车。南二环快速路实现了"快速路+快速公交"的"双快"模式。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南二环快速路改造工程的项目概况,分析了南二环快速路的功能定位,阐述了该改造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工程重要节点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由于隧道快速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最小,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速路采用了隧道的建设形式。现行道路设计规范对隧道快速路最大纵坡的取值存在一定的争议。提出了隧道快速路最大纵破取值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并以江阴市澄杨路隧道为例进行分析。应从隧道交通流大小、车型比例、综合造价、交通安全等方面科学系统地分析后确定,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以实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分离"、"快、高一体"的快捷、高效、安全衔接的功能,确保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转换运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快速路设计中贯彻安全、低碳、节能、环保的新理念,实现交通效率与安全、交通效率与资源的最佳整合目标,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了"城市快速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依托天津市快速路工程,对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及成果集成。这里重点介绍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功能复合的济南市黄河大道快速路为例,从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和服务城市发展出发,系统地研究了路轨共建的城市地下快速路的线位走向、敷设形式、出入口布置、标准横断面布置,对关键节点、结构工程、防灾救援、智慧交通等进行了重点分析与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中城市近十余年建设快速路的经验表明:城市快速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快速路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状况和实施效益。结合规划阶段的具体工作,提出以设施后评价、交通运行后评价、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后评价、实施效果后评价、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城市快速路规划实施后评价方法体系。利用该后评价方法体系,对武汉市快速路系统进行规划实施后评价,以指导未来城市快速路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陈霞  刘伟  张艺尼 《公路交通技术》2012,(2):122-125,135
由于需要在城市快速路上开设临时施工道口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因此需对施工开口进行详细研究,以保障城市快速路交通的畅通运行。针对快速路施工开口主要的"八""X""∞"3种型式,分析每种型式对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的影响和适应的地形条件,给出通行能力影响的计算方法和安全保障对策,为以后的快速路施工开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视频检测技术采集得到的北京城市快速路交通特征参数,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进行分析研究.选择车辆行驶速度和速度方差作为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分析的决策变量,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将交通状态分为自由流、谐动流、同步流和拥堵,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建立交通状态辨识算法,算法经验证表明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得到符合我国交通流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实现城市快速路的安全高效运行,首先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加速车道长度、两立交净距和减速车道长度3部分;然后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主线交通量对加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以概率论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思想,结合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对互通立交净距进行了研究;运用动力学原理并结合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对减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最后计算得到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规模扩大,片区组团间出行快速增长,需要快速路网支撑;快速路作为城市路网的主骨架,需构建复合通道系统,需同时具备较强的对外快速交通功能和服务沿线片区发展功能。通过对城市快速路地面敷设段沿线出行特征与需求着手,提出主辅布置因地制宜,节点转换合理衔接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案。对外有效衔接市域层面的重要通道,对内合理梳理地区道路。为国内快速城镇化地区地面快速路复合通道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是影响其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出入口的合理设计对提高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交通事故都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出入口的交通特性,对出入口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种形式的优缺点,最后对平行式出入口的设计,提出了观点和意见,可以供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