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软土地区,尤其是在临近水域处,超大深基坑开挖施工可运用水力冲挖法.依次介绍了水冲法的工艺原理、特点、方案、流程,以及设备和人员配置情况.文中以超大深基坑分区后的某单块基坑为例,分析了水冲法和传统机械开挖的效率,测算了经济成本,归纳出可能的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对比分析可知,水冲法非常适合临近水域的超大基坑的开挖,可应用在诸如大型机场航站楼在内的大型基坑的开挖.  相似文献   

2.
在深厚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及开挖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以东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例,介绍了水冲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该工程水冲法利用厂区周边充沛的河塘水,采用水力冲刷的方法开挖深基坑,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非开挖水平定向穿越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非开挖水平定向穿越铺设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优点,重点阐述了该施工技术成败关键在于施工前对周围原有管网的勘察、钻进泥浆的选择和配制以及优化设计的最佳轨迹曲线这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大型交通设施的扩建往往伴随着客流的进一步增加,有必要对项目周边道路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市两座重要客运机场之一,自投入使用以来旅客吞吐量逐年提高。根据机场周边道路配合改造的实际设计方案,从总体方案设计、邻近工程衔接以及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问题三个角度对大型交通设施周边道路设施的改扩建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S32立交的改造方案,形成浦东机场T3航站楼快速道路集散系统,满足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对外沟通需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缓凝水冲法的试验研究,分析整理出了"缓凝水冲法"操作工艺,得出了最佳缓凝剂喷洒量和建立了环境温度与冲水时间的关系曲线,并通过在项目上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本工艺成本低,操作方便,效果好,很值得在其他类似工程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有限元,从管线的位移入手,进行相邻深基坑开挖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研究,分析了相邻深基坑开挖方式对周围管线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线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中部,水平、竖向位移的"抑制点"均出现在基坑端部0.5倍基坑开挖深度处,非同步开挖时管线的水平、竖向位移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刘苏明  石达强 《隧道建设》2011,31(6):743-748
以某盖挖顺作地铁车站施工为例,对车站在复杂环境条件(站桥合一、先桥后站、地下管线密集、周边建筑邻近)下基坑开挖出土方案、钢管柱连接方案、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拆除方案等几项关键工序进行比选,介绍了各备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方案优化,最终选择了"出土孔上配龙门吊+局部坡道"开挖出土方案、钢管柱现场法兰连接方案及金刚石绳锯切割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方案,保证了车站的安全、质量和工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种类和特点,指出了其环保意义及其经济价值,并简单阐述了目前国内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9.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重点建设项目一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耗时三年零九个月。航站楼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阶段投入运营。T3航站楼的总占地面积约为986000平方米,分别设立了三个功能区:T3C、T3D和T3E。  相似文献   

10.
介绍振动水冲法在砂基振实中的应用,通过振冲前后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对比,可见振冲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桥梁铺装层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混凝土梁板顶面和调平层表面粗糙度不够.混凝土缓凝水冲法是混凝土表面糙化处理的新工艺,利用表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终凝时间差,冲洗未终凝的表层混凝土,去除表面的浮浆,使石子部分裸露形成粗糙的表面.通过研究获得了该工艺的几个重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成本低、效果佳和工效高的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某工程基坑为背景,研究基坑周边建筑重要且高大、管线众多等复杂环境下的基坑开挖方式.实践证明,对基坑进行精确化的开挖,能有效减少周边建筑的安全隐患,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津滨轻轨明挖区间横跨城市管线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对该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步骤:管线加固与导墙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分幅原则、泥浆制备、成槽工艺、钢筋笼加工安装、混凝土灌注等进行论述。此技术实现了不切改管线进行明挖地铁施工,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泥水平衡盾构工法中,通常会用密封舱的泥浆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从而达到控制地表变形的目的,因此,泥浆压力的选取十分关键。为了解决工程中泥浆压力的选取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平衡稳定原理,对泥浆在开挖面上的3种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渗透模型”在工程中广泛存在,且渗透作用会导致开挖面稳定性减弱。基于“渗透模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显示,渗流作用下地表最大沉降随泥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泥浆压力达到一定限值后(本工程背景下为400 kPa),地表最大沉降值不再减小,该研究解决了合理确定泥浆压力控制地表沉降的难题;通过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岩土体应力状态分区和地表沉降云图,构建了地表沉降范围预测模型,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可用于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范围预测。此外,在泥浆压力为400 kPa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泥浆渗漏计算,结果表明泥浆渗漏上边界距水库底面7.5 m,不会对保护区水体造成污染。该研究结果可为泥水平衡盾构施工中泥浆压力的选取、地面沉降范围的确定以及泥浆渗漏的影响这3个施...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阐述了其中气水脉冲清洗技术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了气水脉冲清洗技术在大口径给水管线中运用的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压力舱内泥浆压力梯度很难与地层土水压力梯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大断面时,其顶部泥浆压力显著大于地层土水压力,致使开挖面面临严峻的被动破坏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泥水盾构砂土地层开挖面被动破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极限分析法等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3个方面总结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缺少砂土地层中泥浆冲破泥膜、发生劈裂破坏及其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2)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展大直径开挖面被动破坏,尤其是气压支护-带压开舱等危险工况下开挖面稳定的离心模型试验; 3)离心模型试验采用刚性板模拟盾构开挖面,与土体实际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对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影响泥水盾构开挖面上泥膜形成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模拟了不同颗粒级配和不同密度的泥浆在泥浆压力作用下向不同孔径的地层中移动和泥膜的形成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泥浆d_(85)和泥浆密度有助于在地层表面形成良好的泥膜;地层孔径较大时,不易形成良好的泥膜,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泥浆颗粒级配和泥浆密度。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室内试验一致的3种泥浆颗粒堆积形态:泥皮型、泥皮+渗透带型和渗透带型。当泥浆d_(85)与地层平均孔径Dp的比值d_(85)/D_p和泥浆密度较大时,堆积形态为泥皮型;当d_(85)/D_p和泥浆密度较小时,堆积形态为渗透带型。3种泥浆颗粒堆积形态中地层水压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渗透带型、泥皮+渗透带型、泥皮型,而地层水平应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泥皮型、泥皮+渗透带型、渗透带型。泥膜的支护机理为由泥浆和地层的水压力差对泥膜的作用力平衡地层的侧向土压力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因此,形成的泥膜质量越好,泥膜的渗透系数就越小,泥膜处产生的水压力梯度就越大,可以提供的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水平有效应力也就越大。影响泥膜形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泥浆颗粒级配、泥浆密度和地层孔径;在泥水盾构施工时,可以根据地层孔径调整泥浆颗粒级配和泥浆密度,使开挖面上能够形成良好的泥膜,从而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介绍虹桥机场T2航站楼出租车上客点系统的设计及现场组织管理方法.通过对调查获取的交通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着如何提高既有交通设施通行能力,对虹桥机场出租车上客点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从而为已建和新建的机场出租车上客点设计及运营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扩建、改造工程量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排水管道的修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非开挖施工具有对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线改、扩建工程,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使用。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检测和非开挖修复技术,对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顶管施工法的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器“城网下地计划”的实施。城市中地下管线的总量正在迅速增加。对于高速公路、城市广场干道、铁路、机场跑道等特殊地段的地下管线施工,各级政府正通过立法等形式限制明开挖作业。地下管线工程任务的日益增长和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得作为明挖作业有效替换方式的现代非开挖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