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CFD的泵轮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利用Pro/E建立某型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全流道模型。借助多重参考系技术,采用FLUENT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结构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泵轮叶片进口角和出口角等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叶片进口角或减小叶片出口角,可降低失速变矩比、K因子和改善高速比下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的确定方法,推导了叶栅系统角度与变矩器的有关特性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泵轮、涡轮及导轮的进出口角度进行了优化计算,以求在保证满足启动变矩比、力矩系数、能容等性能要求的条件下,获得最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转矩特性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求得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根据一维束流理论和能量方程,以两者匹配工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以泵轮出口角和导轮进出口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大输出转矩和平均输出功率提高,高效转速范围的燃油消耗率降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陈凯  吴光强 《汽车工程》2014,(5):532-536
本文中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发动机转矩特性与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模型,求得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然后,根据一维束流理论和能量方程,以两者匹配工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以泵轮出口角和导轮进出口角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大输出转矩和平均输出功率提高,高效转速范围的燃油消耗率降低,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液力变矩器由外壳、泵轮、涡轮、导轮、单向离合器、锁止离合器和止推轴承等组成,大多为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受控于电液控制系统。液力变矩器具有随汽车工况变化而自动改变转矩的功能:车速低时增大转矩,车速高时不增加转矩(以液力偶合器方式工作)。在改变转矩的过程中,ATF的摩擦热很大,其温度可达120℃,这是液力变矩器的“热负荷”。在传递转矩的过程中,泵轮、涡轮和导轮间作用着不断变化的力,在“热负荷”和力的作用下,液力变矩器可能损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叶片数变化对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的影响,通过Imageware逆向建模得到了变矩器的流道模型,并进行了高速比工况下的三维流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工作轮叶片数对变矩器原始特性的影响;选取4种典型工作轮叶片数的组合方案进行台架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与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3.1%,最大误差为4.2%,证明三维流场计算结果是准确的,采用三维流场计算液力变矩器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3.变矩器 (1)变矩器的结构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导轮和壳体组成,其工作示意图如图158所示。泵轮与变矩器壳焊接为一体,由发动机飞轮驱动;涡轮与变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相连,是变矩器的动力输出端,同时也是自动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动力由泵轮传递给涡轮,其传递介质是自动变速器油(ATF)。  相似文献   

8.
提出兼顾动力性、经济性的轿车液力变矩器叶片角优化方法.建立以加权的最高效率、起动变矩比和泵轮转矩系数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对各叶片角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在传动比i=0.8时,变矩比、效率和泵轮转矩系数分别比传统设计提高了4.3%,4.4%和28.5%.优化后的变矩器叶片角及其原始特性与国外同尺寸成熟产品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固耦合仿真平台,对液力变矩器各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其结构与流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得到3个工作轮叶片的应力应变和叶片变形后变矩器内部流场情况;并通过与不考虑流固耦合时流场分布的对比,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和叶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变形使得流场中涡带增加,紊动加剧,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有所下降;另外,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速比0.01时的涡轮叶片最大变形增大了约46.5%,相应的最大应力也增加约45.2%,这意味着忽略叶片弹性高估叶片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轿车液力变矩器的改进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作介质流动状况复杂,难以形成准确、可靠的轿车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本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得到了正确,可信的轿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计算结果,在分析后,本文认为泵轮流道入口处的径向扩张影响了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依此,本文成功地改进了该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快速地预测钣金型液力变矩器在工作负载下壳体的膨胀变形、提高液力变矩器性能、减少由于整体轴向刚体位移导致与周围零件的干涉,借助三坐标测量仪及UG软件平台建立并简化了变矩器内流道模型和变矩器壳体模型;利用仿真软件Gambit,Fluent对内流道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壳体所受油压面力和轴向力;最后,借助软件MSC.Patran和MSC.Nastran对液力变矩器壳体的膨胀变形进行模拟仿真预测,并通过试验对仿真的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液力变矩器的轴向位移与油压大小呈线性关系;最大应力出现在壳体循环圆曲率发生突变最大的部分;最大应变出现在泵轮出口面和涡轮进口面所对应的壳体上.  相似文献   

12.
<正>10.机油泵总成机油泵总成如图19、图20和表11所示。作用:提供压力油。11.阀体总成阀体总成如图21、图22和表12所示。作用控制换挡元件的油路切换。三、A6F5变速器结构原理1.A6F5自动变速器执行元件工作原理(1)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如图23所示)包括变矩器壳、涡轮、泵轮、导轮和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通过内部的自动  相似文献   

13.
3 RE0F09A CVT构造(1)RE0F09A型CVT的断面图如图5所示。(2)液力变矩器(带锁定装置)。液力变矩器与以往的A/T一样,可以增大发动机的转矩,并把转矩传递给驱动桥。即采用了泵轮、涡轮和导轮3个部件;具有增转矩和耦合两种状态。液力变矩器断面图如图6所示。  相似文献   

14.
工程机械上使用液力变矩器,具有起步平稳、操作方便、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等优点。因此,液力变矩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轮式装载机上应用的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具有高效区宽广、变矩过渡至偶合工况平稳的特点。但这种变矩器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易出现过热、工作无力、内部元件损坏等故障。由于变矩器的拆装与维修比较困难,在维修液力变矩器时,必须在弄懂其工作原理和正确地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维修质量。本文以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为例,介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变矩器工作过程中的常见…  相似文献   

15.
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概述液力变矩器(TC)的性能优越,但最大的缺陷是效率低,为了降低装用液力变矩器汽车的油耗,而采用了闭锁(LU),它是指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与涡轮之间,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离合器,当汽车的行驶工况达到设定目标时,控制离合器将泵轮与涡轮锁成一体,液力变矩器随之变为刚性机械传动,其目的是:a. 提高传动效率。闭锁后消除了液力变矩器高速比工况时效率的下降,理论上闭锁工况效率为1,从而使高速比工况效率大大提高(见图1阴线区)。图1 液力变矩器特性与闭锁b. 闭锁后功率利用好,也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c. 由于效率的提高,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16.
液力变矩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清东  杨文正 《汽车工程》1997,19(4):210-215,225
本文简述了液力变矩器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和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液力变矩器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液力变矩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液力变矩器性能预估、叶形判断与叶栅系统入,出口参数计算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液力传动采用符号:i 速比n 转速(转/分)K 变扭比M 扭矩(公斤·米)η效率γ工作油重度(公斤/米~3)λ_B 泵轮力矩系数D 循环圆有效直径(米)C 液流绝对速度(米/秒)C_u 液流绝对速度的圆周分速度(米/秒)C_m 液流绝对速度的轴面分速度(米/秒)μ圆周速度(米/秒)β叶片角(指叶片骨线与圆周速度反方向之间的夹角)(度)β′液流角(指液流相对速度与圆周速度反方向之间夹角)(度)Q 循环流量(米~3/秒)r 距旋转轴中心的半径(米)g 重力加速度ω角速度(1/秒)A 流道过流面积(米~2)α流量系数H 压头(米)P 半径比h 损失压头(米)φ冲击损失系数K_f 速度吸收系数脚注:B泵轮,T涡轮,D导轮,P计算工况,C偶合工况,1进口,2出口,tl 通流,ej 冲击,e 发动机,max 最大相对于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液力传动则是通过液体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的一种传动形式。它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二种。通常把后者简称为液力传动,它主要是通过工作介质的动性来传递能量。在汽车上的应用形式为液力变扭器和液力偶合器。偶合器没有变扭作用,现代汽车已很少采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叶轮系统结构设计优化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某型汽车液力变矩器叶轮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轮的各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同时考虑结构应力刚化和旋转软化对运动状态下“叶轮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共振频率,为变矩器的结构改进、结构优化和动力修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修正,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就制动性能对叶栅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制动转矩为目标,对某型液力缓速器工作轮叶片进出口角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优化后的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形式是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换档的旋转轴式机械变速器串联.因它具有对外负载良好的自动调节和适应性,使车辆起步平稳,加速均匀,其减振作用降低了传动系的动载和扭振,延长了传动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通过性以及车辆的平均速度.自动变速器的效率低于机械变速器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液力自动变速器历经采用多元件工作轮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增加行星齿轮变速器档位、电子控制等多种方法,使之综合经济性能得到了提高.其中最有效的是最近十年来,在控制方面大量应用电子技术,使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换档点控制,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控制,换档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