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台轿车用柴油机燃烧低比例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配比的生物柴油燃烧污染物随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排气污染物,尤其是烟度污染物;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烟度和THC污染物的排放呈线性下降,而CO和NOx排放物的变化受发动机的转速和负倚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在发动机气缸内,汽油和空气混合并燃烧,大部分生成二氧化碳(CO_2)和水(H_2O),但也有一部分由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此外,当燃烧温度很高时,空气中氮与未燃的氧起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x)。CO、HC和NOx是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掌握CO、HC和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车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冷启动和热启动时污染物的排放特性,通过环境试验舱模拟不同的环境温度,轻型汽油车采用WLTC (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Cycle,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工况分别进行冷启动和热启动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启动时,由于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燃烧不良以及催化器没有起燃等原因,主要污染物(CO、THC、PN等)的瞬时排放值远超高温和热启动的值.在高温、高速和高负荷情况下,由于车辆的动力需求和催化器保护,导致燃油喷射过量,造成不充分燃烧,CO排放值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4.
一、点燃式发动机类 点燃式发动机一般使用汽油、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等不同类型的燃料,这些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HC化合物,与空气混合并发生燃烧时,主要与空气中的O2进行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的条件与状态不同,所产生的废气成分就会有所不同,其中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污染物主要是CO(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HC和NOx。  相似文献   

5.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双燃烧发动机的燃烧放热规律,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的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单用柴油的排放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对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影响,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LPG/柴油双燃料其烟度排放有明显降低,CO排放在大负荷,高转速时较低,NOx的排放在中,小负荷时较低,其余工况CO,HC,NOx的排放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由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固体微粒及少量的二氧化硫(SO2)和其它一些有害物质组成.上述污染物中CO、末燃烧的HC、NOx和铅化合物炭烟等,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少部分来自曲轴箱泄漏.其中HC还来自汽油车油箱和化油器中汽油的蒸发与滴漏.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排放诸多污染物。例如:过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日常使用中,若没能及时、合理保养,也会变相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我们要了解污染根源,掌握与排放污染相关联的多重因素,在汽车使用与维护环节强化排放管控。一、有毒害特性的排放污染物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包含多重有害物质。例如:在缺氧状态下,混合气没能完全燃烧,造成尾气含有一氧  相似文献   

8.
可变进气组分发动机燃烧控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组分进气燃烧控制技术是探索发动机低排放、动力强化和解决高原环境适应性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控制技术.通过氧氮份额调制控制和优化燃烧,是降低发动机污染的新途径.富氧可减少CO、HC等排放,特别在冷起动工况更加明显;富氮可降低NOx排放.着重论述了可变进气组分发动机燃烧技术的基本研究工作,分析了富氧和富氮燃烧控制的基本特性,阐述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公害(Vehicular pollution)是汽车行驶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和振动。汽车汽油发动机(包括摩托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物(HC)、氧化氮(NOx)和铅化物、悬浮颗粒物质。此外,汽车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碳氢化物与氧化氮,受太阳紫外线照射,产生光化作用的光化烟雾(Photochemicalsmog),这属于二次污染。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主要因汽油未完全燃烧而产生,但氧  相似文献   

10.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方面的规律.对汽油车用6102发动机进行了甲醇燃料排气污染物测试台架实验,并与汽油燃料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比较,CO、CO2、NOx、HC等常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