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灰色预测分析开挖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采用后验差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通过实例,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证明了在沉降变形分析中应用灰色预测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高路堤沉降的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在全面分析高填方路堤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2种灰色预测模型。即GM(1,1)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并分别对某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了实例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种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实例对比分析,表明Verhulst模型更适合于预测路堤沉降。  相似文献   

3.
灰色理论在软土路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根据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得到时间响应函数及预测模型,据此对路基沉降过程和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其预测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
灰色理论因其优良的灰色信息处理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沉降预测领域。但随着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灰色理论进行的改进从没间断过。从原始理论出发,结合近年来灰色预测模型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灰色模型在沉降预测中背景值、参数和控制量等方面的改进,分析认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将转向灰色模型方法改进,以及对灰色模型进行机理、权值组合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张生杰  谭勇 《隧道建设》2022,42(1):113-120
在基坑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为准确预测基坑未来一段时间内地下连续墙的水平变形,基于某地铁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利用LSTM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得到基坑变形预测模型。在前期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预测模型分别对基坑开挖期、浇筑底板后2种工况下的基坑地下连续墙水平变形进行预测,得到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预测值,并结合其他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相比于BP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LST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通过对多测点多工况的进一步预测验证,证明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动态灰色理论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灰色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动态灰色模型的实现,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陕西省某路段软土地基的沉降预测。实践及理论证明,动态灰色预测模型由于实时加入系统的最新数据,提高灰区间的白度,预测精度比传统灰色模型高,表明动态灰色模型理论正确,精度合格,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用MATLAB编制了动态灰色模型预测程序,使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变得简便易行,大大节省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陈喜凤  刘岭  黄腾 《隧道建设》2013,33(6):462-468
紧邻大型深基坑的地铁隧道因影响因素极其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其沉降变形,以致无法较早判定隧道的安全状况,亦无法根据其变形信息及时、有效地指导基坑施工。针对这一问题,立足TSP基本蚁群算法模型,结合地铁隧道沉降变形实际,在确定模型路径选择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构建信息函数和启发函数,确立信息素更新机制以及蚂蚁搜索机制,最终建立了地铁隧道沉降预测的蚁群算法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预测效果,为运营中的地铁隧道特别是紧邻大型基坑的地铁隧道沉降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交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较惯常的预测理论,灰色预测模型处理较少的模糊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预测结果具有更好的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9.
分析灰色GM(1,1)预测模型存在的理论缺陷,指出灰色GM(1,1)预测模型虽可用于小样本基础数据预测,但对基础沉降一类随机性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拟合质量较差,预测精度降低。因而,提出利用马尔可夫链修正神经网络模型,其计算过程为:首先建立神经网络动态拟合模型作为基础沉降变化的基准线,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链确定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最后通过系统状态划分样本值与模型拟合值之间的残差及中误差等指标分析计算,最终完成基础沉降的准确计算,该模型应用于基础沉降工程实例运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南京至高淳高速公路工程中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应用灰色Verhulst模型方法建立起沉降量预测模型;提出对粉喷桩沉降量预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朱亚林  张斌  石鸣  刘建军  汪亦显 《隧道建设》2022,42(Z1):166-173
为研究狭长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分区开挖是否能作为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有效控制措施,以佛山地铁3号线叠滘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收集整理其分区开挖时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监测数据,同时建立车站深基坑分区开挖和整体开挖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分区开挖对控制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狭长型基坑开挖对邻近基坑长边中间处的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显著;通过设隔断墙分区开挖,能充分发挥基坑的空间效应,减小“长边效应”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铁站基坑开挖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并导致周围地下构筑物倾斜、开裂等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结合陈家祠地铁站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的工况,分析基坑开挖对国家级文物建筑-陈家祠堂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邻近文物建筑站在基坑开挖及地铁运营时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3.
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北侧邻近新建住宅高楼,南侧毗邻另一个在挖基坑。以该车站基坑开挖为背景,通过分析基坑的实测数据,重点研究基坑在此特殊工况下其南北两侧围护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差异以及建筑物沉降和立柱沉降。分析实测数据可得:北侧围护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大于南侧,且常常超过变形报警值;北侧坑壁上的主动土压力大于南侧坑壁所受主动土压力,又由于周边卸载导致南侧墙底产生被动土压力,使得其向坑外偏移;北侧坑壁土体最大水平蠕变率和最大地表沉降蠕变率均略大于南侧;周边高楼沉降以及立柱沉降均在报警值以内,其中高楼沉降均匀,而由于南侧的开挖卸载,立柱的隆起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周彦军 《隧道建设》2007,27(2):40-43
通过对某软土深基坑邻近建筑物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介绍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引起邻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地基加固对房屋沉降的影响规律,确定基坑施工中的关键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吴波  李春芳 《隧道建设》2018,38(Z1):58-66
针对目前多采用不均匀沉降评价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忽略建筑物完损状况、基础类型等对基坑工程安全的影响问题,首先分析基坑变形及建筑物破损机制,并介绍基于不均匀沉降评价建筑物安全状况的方法; 然后考虑建筑物自身状况、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基坑支护方式等因素,建立基坑周边建筑物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福州地铁2号线上街车站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福州地铁2号线上街车站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整体处于低风险状态,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仅采用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值对基坑工程周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可能具有片面性,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不符,而考虑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刘俊超 《路基工程》2021,(4):173-177
依托杭州地铁某深基坑工程,通过对轴力伺服系统及周边环境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轴力伺服系统在软土地区深基坑中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作用,解决复杂环境下软土地层地铁深基坑变形过大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能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和减小周边地表沉降,从而保证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徐涛  王凯 《路基工程》2021,(2):166-170
以武汉金地中核凤凰商业城项目的大面积深基坑施工近邻运营的武汉轨道交通蔡甸线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为背景,对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深基坑开挖施工对运营的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施工保护和控制措施建议,确保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近接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的沉降趋势较为吻合;在现有保护控制措施下,大面积深基坑施工对地铁车站及区间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小,车站和区间结构安全整体可控。  相似文献   

18.
付一平  张呈祥  尹俊  顾蓉  张安 《隧道建设》2018,38(10):1706-1711
为解决既有基坑锚索侵入地铁车站基坑导致车站基坑局部地下连续墙无法施工的难题,分析处理既有基坑锚索侵入地铁基坑的方案设计难点,对既有基坑采取坑内部分土方回填、增设内支撑和向车站基坑侧放坡3种处理方案进行比选,选取最为经济可行的向车站基坑侧放坡方案,即在完成向车站基坑侧放坡的措施后,在既有基坑坑底回填土方,接着依次拔除锚索,并通过调整车站基坑内支撑的型式,保证车站基坑开挖期间既有基坑与车站基坑的安全。采用PLAXIS软件模拟向车站基坑侧放坡方案在既有基坑锚索拔除后及车站基坑开挖时的基坑和围护结构变形情况,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采取向车站基坑侧放坡方案处理既有基坑锚索侵入地铁基坑措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方某城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地铁深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地表沉降与基坑支护类型、开挖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最终表现为“凹槽形”;地铁车站基坑地表最大沉降变形量为0.01% H~0.05% H,平均值为0.03% H;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大多位于0~5 mm,小于控制值;在其他条件(基坑长度、宽度、周边环境)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地表沉降值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支撑刚度的加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