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职住平衡是反映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在一定规模城市空间范围内匹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结合其规划发展历程,研究职住比指标、职住总量、跨区通勤比例及跨区通勤量的发展趋势,剖析开发区职住分离带来的交通问题,从职住建设时序、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以及制定鼓励职住就地平衡的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层面的思路和对策,同时对开发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提出改善措施建议,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城市居民出行活动中使用出租车完成的通勤行为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出租车GPS设备所生成车辆活动轨迹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处理及GIS技术,对出租车出行起讫点信息进行甄别,在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出租车载客出行行为OD矩阵,提出了基于出租车出行的通勤客流识别模型,并据此建立了通勤距离和时长的计算模型,用于通勤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最后,以西安市为实证对象,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交通小区间出租车出行交通流波动系数在0.2时较为稳定;工作日的早高峰通勤交通流为20 000~27 000车次,晚高峰通勤交通流为15 000~27 000车次,其中,周一和周二相对稳定,周三至周五略有增加;工作日出租车早、晚高峰平均载客车次数基本一致,周二出租车通勤人数最多,周四相对较少;整月内所有工作日早高峰出行中依靠出租车的通勤出行量约占单日高峰交通流均值的27%;出租车通勤出行平均距离为3.7km,通勤距离主要分布在2.5~7km,通勤出行的平均时长为17min,通勤时间主要分布在10~20min;就业地和居住地的识别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性质所代表的地块属性基本一致,该方法可对城市居民使用出租车方式的通勤行为以及就业地和居住地进行有效识别,并为城市通勤服务交通系统优化及空间活动的异质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宏中观通勤交通分析多采用集计分析的方法,其基本单元目前主要以行政区、规划管理单元、或人工划定的单元为主,存在和实际通勤紧密联系区域不相符,不够客观等问题,不同的划分会影响区内外OD通勤数量,进而影响交通量预测、分配等后续研究.基于社区发现算法,提出了一种城市宏中观通勤交通分析单元的自动划分方法:它首先将城市划分成规则网格,并利用手机移动位置大数据统计网格之间的通勤量,然后在不同解释度下,根据网格间的通勤联系强度自动识别每一个网格归属的通勤单元,使同一通勤单元内的网格与网格的连接强度最强,从而得到不同解释度,亦即不同尺度下的通勤交通单元.通过在武汉的实证分析发现,所得到通勤单元边界清晰、内部完整,分区与实际的职住分布保持一致,边界与江湖、铁路线等通勤隔阻要素重叠.区内、区间通勤量相比基于区级行政区划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更具现实价值,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约车通勤出行比例日益增长,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冲击.通过研究影响网约车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因素,可以为网约车需求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考虑到空间变量的竞争和溢出效应以及误差变量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同时纳入考虑的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利用深圳市滴滴出行平台的网约车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信息,以交通小区为地理单元度量建成环境变量,研究职住地建成环境与网约车通勤出行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对网约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居住地影响因素更多,而就业地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其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绝对值是居住地对应因素的2倍以上;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公交站点数量可以在空间上更大范围地减少网约车通勤需求,促进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北京公共交通通勤出行者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出行满意度是一项乘客对公交直接反馈的重要信息指标,综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公交状况。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通勤公交乘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调查方案设计、安排调查,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和所建模型进行测评分析,得出了现状通勤公交乘客的满意度情况,找出其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勤"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19世纪以前的城市居民主要步行上班,但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可以扩张到更远的地方。汽车、火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现代各种交通工具让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许多大城市都有所谓的"通勤"地带,或称大都会区。这种区域包括很多"通勤"城市。人们在"通勤"城市内居住并到城市中心上班。如果城市伸展到非常远离中心商业区的地方,新的商业会在外围的市镇出现,从而形成一种反向"通勤"现象:住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7,(8)
正市域(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对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都市圈交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之一,解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支撑职住平衡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体系。《人民交通》杂志拟从多个角度对《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8.
为刻画居住选址备选方案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选取通勤成本、住房成本、小区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属性等效用变量,构建了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利用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研究了效用变量改变所引起的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改变.结果表明:配对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传统多项Logit模型更优的统计学特征,并且能刻画空间相关性随备选方案之间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较之以往研究中仅假定相邻空间存在相关性,该模型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人行道及建筑退界范围,共同承载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布局的需求,同时也是市民步行出行、便利生活、邻里交往的载体,与“基建、民生”等问题息息相关。雄东A社区作为居住为主导的宜居生活单元,鼓励城市建设用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混合利用, 引导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城市通勤圈已基本覆盖近郊新城和部分远郊地区甚至跨省级区域,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心城区与周边新城之间缺乏相连结的市域快线及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同质化发展模式严重阻碍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市郊铁路怀柔密云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客流量持续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行车次与需求不匹配、线路两端未深入通勤圈内部、与其他方式相比无速度优势等,难以满足通勤需求,亟需通过政策引导和功能改造提升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建议北京市郊铁路未来应尽快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与城市布局相协调的放射状市郊铁路线网,服务通勤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城市公共卫生事件下,考虑特殊时期的交通服务需求,通勤合乘模式解决通勤出行的可行性及组织效率,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基于疫情期乘客出行偏好网络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民众出行偏好及对不同出行模式的暴露风险感知。意愿调研显示,71%的私家车主及无私家车群体均对与同单位人员发生合乘有较高的参与意愿,60%的私家车主表示愿意提供合乘服务,73%的无私家车通勤人群表示愿意接受合乘服务。在单位层面组织通勤合乘,有需求、有条件、有基础,具有良好可行性。以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二元Logit模型对合乘出行驱动因素影响分析,研究发现疫情持续期出行者对交通方式主观感知风险将对合乘选择行为影响较为显著。结合出行群体在疫情持续期的交通方式选择偏好,提出基于健康管理的通勤合乘组织设计的公益互助、安心、用户群体固定、预约共享、合乘人数控制原则和服务水平要求。通过不同场景下合乘仿真,对该模式的预期效率进行解析,得出由单位组织的通勤合乘模式相较商业顺风车而言,前者“N对1”的配对需求与后者“NN”配对相比,大幅提高了配对成功率。在不同拥车率条件下,存在一个成行率较高的合理员工规模,且该合理规模不是很大。员工住地较为分散的成行率均低于住地聚集场景,当拥车率达到65%的水平时,不论员工住地分布集聚还是分散,均可达到较高的成行率。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探索通过城市交通组织模式创新来破解通勤的流动需求与风险管控难题,为城市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雷升祥  黄明利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22,42(10):1663-1676
为探究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规律和演变条件,采用工程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地下大空间建设风险特征与分类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城市地下大空间的定义,将其分为新建明挖单体地下大空间、新建暗挖地下大空间及网络化拓建地下大空间; 将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源分为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因素等,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施工风险源识别方法; 揭示了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独有的特征: 动态演变性、耦合放大性和高风险性;按照风险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进行系统分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法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极端暴雨频发与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防涝及流域防洪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SWMM模型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文模拟软件,具有免费开源、应用场景广等优点,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防涝、流域防洪等方向的研究热点。先对SWMM及其衍生模型进行简单介绍,再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对SWMM模型最新的的应用与研究方向进行综述,最后针对SWMM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V形刚构组合拱桥拱脚空间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某V形刚构组合拱桥的建设,采用8节点任意六面体(块体)等参元建立了该桥拱脚空间应力分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该桥拱脚局部应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传力特性,并通过模型试验,对该桥拱脚受力及传力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拱脚具有足够的受力与传力功能。  相似文献   

15.
韩艳  关宏志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7):131-135,141
基于小汽车通勤出行特性和成本分析,采用意愿调查法对小汽车出行者的社会经济属性、通勤特性和不同燃油价格下的出行意向进行调查,定量分析停车位供应状况、停车费、燃油价格等因素对小汽车使用者通勤出行频率的影响,以获取高燃油价格下小汽车通勤行为随燃油价格(出行成本)变化的规律.基于多项选择模型,分别建立了RP模型、SP模型和基于...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调节高速公路需求分布不均衡问题,构建了包含时间、空间、用户个人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指标体系,在K-means聚类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使用Mini-Batch-Kmeans聚类算法对出行用户进行了分类,同时从时间、空间、个人属性3个不同维度深入分析了各类出行特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出行者多为单次出行或周末出行;2)经PCA降维和Mini-Batch-Kmeans聚类后,出行用户可分为6类;3)时间上,用户出行早晚高峰为7:00—9:00和16:00—18:00;空间上,用户出行站点多在经济水平较高城市,长途用户多在沿海或有货物中转站的城市;个人属性上,通勤用户与长途用户多使用ETC支付且花费金额高。  相似文献   

17.
潘驰  赵胜川 《交通与计算机》2012,30(3):25-28,51
针对大连市主城区进行通勤出行方式的意向偏好调查.选取7家企事业单位的200名驾车通勤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以私家车、公共汽车为选择对象的二元Logit模型,研究停车收费及公交服务水平的变化对不同特性停车者的出行选择方式影响.结果表明:停车收费费率及公交服务水平对城市居民的通勤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将合理的停车收费体系与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相结合,是一种优秀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自行车共享"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公共交通方式在世界各地受到了欢迎。在我国也有超过100个城市已经或正在建设,而且这一数量还在逐年增长。其实共享单车的概念最先来自国外。美国费城:Indego如果要提名一个自行车通勤率最高的美国大城市,费城可能并不是你第一个想到的地方。但事实上,费城超过百万人有这种通勤特性。根据基于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评估,费城2012年自行车通勤率为2.3%,这与通勤率为1.6%的芝加哥或者1%的纽约有着明显的对比。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对交通状态进行状态划分及稳定性分析,结合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交通流检测数据,对速度一流量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快速交通流流量、速度、占有率关系模型,并进行交通流基本参数时变特性和空间特性分析。首先利用基本图理论,对3种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进行稳定性分析。随后,结合北京市典型路段实测数据散点图,对各种速度一流量关系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Greenshields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分析交通状态转换过程中的交通流参数时变特性和空间特性,对实际交通疏导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面向交通安全的移动互联环境下驾驶行为研究成为热点课题.为弥补现有研究中对车联网数据分析较少或对危险驾驶行为空间分析不足等缺陷,基于车辆自诊断系统(OBD)数据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了空间识别与提取,并基于交通小区(TAZ)分析了危险驾驶行为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揭示了危险驾驶行为空间分布差异的内在机理,利用百度兴趣点(POI)数据度量了城市建成环境因素,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识别出建成环境对危险驾驶行为显著影响的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得出了不同建成环境变量对危险驾驶行为的空间影响系数.模型显示,采用GWR模型拟合结果优于OLS一倍,并且可以有效地揭示出空间建成环境对危险驾驶行为影响的时空特征,为交通管理与规划部门制定措施或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