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三项国家标准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1999]127号<关于下达2000年度国家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承担了制、修订<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烟度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国标GB19758-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于2005年5月30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控制和减少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排烟。摩托车排烟的主要成分是氧化或未被氧化的润滑油颗粒,另外一些成分是发动机燃烧形成的硬质颗粒,这些颗粒如果  相似文献   

3.
泰国摩托车排放标准TIS 2130-2545(2002)是 一部较完整的规则,适用于车质量小于400 kg、排量 大于50mL的摩托车,其中包括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 放试验(工况法试验)和燃油蒸发排放试验;还包 括二冲程摩托车烟度试验。  相似文献   

4.
消光式新型烟度测量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消光式烟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可由烟度传感器将被测烟度的原始信号送入装在计算机内的一块烟度测量多功能接口板,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A/D转换进入计算机总线读写数据,最好通过Windows的界面形式将测量的烟度绘成曲线。介绍了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静态零漂试验,发动机台架试验及对电压变化的稳定性试验,通过计算,其测量精度完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烟度标准卡烟度值的间接换算法,给出了滤纸式烟度计的刻度公式和换算公式,给出了烟度标准卡的使用方法。文章的最后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烟度值的转换和烟度卡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对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检测与控制现状,通过烟度的试验,分析与论证,提出烟度检测技术改进的要求,从而研制出自动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效果,并论述了该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柴油车烟度排放检测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柴油车烟度测试的两种仪器滤纸式烟度仪和不透光式烟度仪,分别对这两种仪器的测量原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为治理大气污染,国家质检总局、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GB14621-201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双怠速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及压燃式汽车排放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就是俗称的柴油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就是俗称的汽油车。  相似文献   

9.
柴油车烟度排放测试方法与检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在用柴油车采用的加载减速烟度测试法、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测试法及自由加速滤纸式烟度测试法等3种烟度排放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了66台在用柴油车在这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下的烟度值,分析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与排气烟度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2007,(7):64-65
问:二冲程摩托车机油有什么特点?答:以康普顿二冲程机油为例,二冲程摩托车机油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润滑性。在进气过程中,二冲程机油能很好地粘附在汽缸壁及活塞等摩擦副上,从而达到润滑效果,避免在发动机燃烧室及活塞环上形成沉淀。(2)较好的排烟性。二冲程机油选用特殊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能减少灰分,降低排烟指数,减少发动机排气的烟度。  相似文献   

11.
戴晓锋 《汽车与安全》2014,(11):108-113
自由加速排气烟度不透光烟度法是检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常用方法之一。本指导书详细阐述了不透光烟度计日常检查方法、不透光烟度法检验步骤以及不透光烟度计校准方法,并提出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透射消光法烟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阐述了自行研制的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的设计原则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该仪器可用于研究柴油机的瞬态碳烟排放特性和加速烟度  相似文献   

13.
金马可 《汽车技术》1996,(10):13-14,27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验一些新的烟度排放,测量和仪器标准,并规定烟度符号采用SF,烟度单位为FSN,但由于尚未发布实施新的标准烟度卡,而仍然使用旧的标准烟度卡(烟度值为Rb)因此给烟度测量造成了一定的误差,论述了旧标准烟度卡烟度值Rb与新烟度标准烟度值SF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谢朝军  刘龙涛 《隧道建设》2018,38(Z1):110-114
为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的合理方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根据机房位置的不同将地铁出入口排烟设计方案分为5类,从气流组织、土建影响、排烟效果等方面对在车站大系统机房设置排烟风机、在地下通道旁边设置排烟机房、结合出入口设置地面排烟机房、出入口通道顶部设置土建夹层作为排烟机房、在地面出入口屋顶设置排烟风机等5类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度超过10 m的多级提升出入口防烟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不同情况下建议采取的最佳排烟方案,以期为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东伟  戴新  李国江 《隧道建设》2018,38(6):992-999
为研究水下多匝道互通立交隧道的通风排烟特性,及时有效地排除隧道内烟气,以南昌红谷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CFD技术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火灾时纵向排烟条件下不同纵坡和火源位置的烟气蔓延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火源与匝道位置等多因素耦合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隧道东岸进口匝道排烟临界风速需大于2.5 m/s,各匝道射流风机均应开启,以保证匝道间分岔部位无串烟现象; 2)东岸出口匝道曲度大,隧道阻力较大,排烟临界风速为3.0~3.5 m/s时控烟效果较好,并宜选择流线顺畅、烟气流程较短的匝道进行排烟; 3)根据进出口匝道烟气蔓延特性的差异和相应试验条件下测算的排烟时间,提出对应的排烟策略,调整风机原设计的运行模式,以达到优化排烟气流组织、提高排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隧道火灾集中排烟系统集纵向和横向排烟模式的优势,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在排烟过程中,大量烟气易从离风机较近的排烟阀排出,极大降低了排烟效率并浪费了能源,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均匀风量集中排烟模式的概念,通过调节排烟阀开启角度,使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最大限度的将高温烟气由火源附近的排烟阀排出。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以排烟道内烟流为控制体,建立均匀排烟模式下关于排烟阀流速、排烟量、排烟阀开启角度和排烟风机风压关系的理论预测模型并求出解析解;同时,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原型,建立世界最大断面尺寸沉管试验隧道,开展足尺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风量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排烟阀开启角度平衡各排烟阀排烟量实现高效排烟的目的;提出火灾时应开启火源最近处排烟阀且在满足烟气流速限值的情况下,控制排烟阀开启数量,既能缩短烟气蔓延范围又能实现有效节能;均匀排烟模式下,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排烟阀开启角度呈逐渐增大趋势,离火源越近排烟阀开启角度越小。最后,以10 MW火灾为例,通过足尺试验验证均匀风量集中排烟烟气运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集中排烟隧道中排烟阀设置参数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某大型过江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根据隧道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了火源规模,并设计了数组隧道火灾工况,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构建了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2 m高处能见度、烟气蔓延范围及排烟阀效率等排烟效果指标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排烟和双向排烟两种集中排烟模式下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开启个数及形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单向排烟还是双向排烟,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及开启个数三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排烟效果,一味的通过增大或减小其中的一个因素来提高排烟效果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但相同的排烟阀设置即相同的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及开启个数时,单向排烟模式比双向排烟模式隧道内烟气蔓延距离小,但总排烟阀效率要低于双向排烟时的排烟阀效率,同时,单个排烟阀形状为矩形时排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论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世界上一些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法规: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明确了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排放机理,指出自由加速烟度排放的大小并不能真实反映柴油车实际行驶烟度的排放状况,因而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法规对改善柴油车实际行驶烟度排放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