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燕  吴国雄  朱小容  刘剑峰 《公路》2007,(1):114-118
从长期效益考虑,针对红层软岩的工程性质,利用广泛的调查研究资料,分析了高速公路高填方路段的技术经济影响因素,构建了路堤与桥梁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作为测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路堤与桥梁相比的合理填方高度,为西部红层软岩地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楚高速公路红层软岩公路路堤病害处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安宁-楚雄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全面研究了红层软岩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红层软岩公路路堤病害的加筋防治措施,并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研究成果对红层软岩地区路堤修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植被防护前后红层软岩坡面抗冲性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荣  向波  周德培 《公路》2005,(12):59-63
采用现场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红层软岩坡面植被防护前后的抗冲性进行研究,得到有关红层软岩边坡植被防护前后坡面岩土的冲蚀量、径流量、截留量等结论。研究结果为红层软岩坡面冲刷防护措施的选取提供依据,为红层软岩坡面抗冲刷设计中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云南安楚高速公路9标段填方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在不同地基坡度、上覆路堤土层厚度、路堤高度等条件下,路堤边坡变形、沉降及土压力变化规律,阐述加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玉溪至磨憨铁路某一红层软岩区段案例,分析使用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路基填筑的方案及处理方法,论证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在车站大面积填筑的可行性;开展填筑压实试验,检验填料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设计采用翻挖晾晒、增设隔水层等措施填筑高液限红层填料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红层地区大型车站的填料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红层地区的普速铁路基床底层或高速铁路路堤本体使用高液限红层填料的可能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干湿循环条件下崩解性红层软岩填料的强度特性,开展了3项试验。首先,制备了经受0~8次干湿循环作用的红层软岩填料压实试样进行固结排水三轴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红层填料试样的峰值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固结阶段,经历不同干湿循环变化试样的体变是随干湿循环次数单调增大的。然后,进行了受限环境下红层软岩的崩解试验,将具有崩解性岩块放在受限环境中经受干湿循环作用。结果表明:具有崩解性的岩块在受侧限环境中经历干湿循环,岩块整体上不崩解,但边角存在剥落现象。最后,对在首先环境下经历干湿循环作用的岩块饱和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发现岩块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但是强度仍显著高于填料强度。以上试验研究表明:红层填料试样的峰值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与一般岩土不同。其展现的变化规律由3种作用机制综合形成,即干湿循环对岩土结构普遍的破坏作用导致的强度下降机制;受限条件下崩解性红层软岩经历干湿循环后仍保持原来的完整性的强度稳定机制;干湿和固结压力联合作用下,应力集中导致的颗粒边角被破碎形成的微观结构调整引起的强度上升机制。  相似文献   

7.
依托云南楚姚高速公路红层软岩高填方路堤工程,建立典型边坡断面模型,对路堤工后长期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路面最大沉降和最大不均匀沉降随压实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适当增大填料的压实度,使用非饱和(最优含水率)状态的填料,可以较好地控制高填方路堤的长期沉降,达到规范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进行高填方区域堆载预压,完成路基早期工后沉降,可减少通车后的长期沉降。堆载高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根据填方高度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堆载高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滇西红层高边坡的抗震稳定性,以滇西南地区大理—保山,保山—龙陵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软件对滇西红层高边坡的抗震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红层倾角与红层软岩距坡顶面距离对抗震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滇西红层高边坡倾角处于50°左右,安全系数最小,位移峰值最大,边坡已经失稳破坏或者滑塌;红层软岩与坡顶面距离达到20 m左右时,红层软岩已经从坡顶贯通边坡,坡脚处应力增长明显,位移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红层软岩的岩体结构及边坡变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安楚公路工程实际,对工程沿线红层沉积建造环境,红层与红层软岩地层的特性,地质构造的基本规律,红层软岩岩体结构特征,以及通过调查分析,对挖方边坡变形失稳破坏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红层软岩特殊的地质特征,目前对其受力、变形及水理性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文章通过三轴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下红层的破坏规律、极限抗压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取得了几种典型红层软岩的抗剪强度、残余抗剪强度以及水对这两种强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岩体中结构面同三轴极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红层软岩钢管微型桩抗压承载特性,为红层软岩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选取湖南衡阳强风化粉砂质红层软岩地基,开展了不同长度注浆钢管微型桩原位抗压静载试验,分析了桩体沉降、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并与规范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在修正微型桩荷载传递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桩顶位移的微型桩抗压承载力预测方法,并通过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微型桩轴力主要分布在桩身中上部,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呈“三角形”分布;随桩长的增加,抗压承载力非线性增加,桩顶沉降量非线性减小;桩长越短,极限侧摩阻力峰值越大;相较于规范计算值,实测桩端阻力、全桩长范围极限摩阻力均值以及抗压承载力均偏小。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抗压承载力预测值与原位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对误差为0.6%~11.6%。对红层软岩地基进行钢管微型桩加固设计时,建议桩端阻力不计入抗压承载力,按纯摩擦桩进行设计,并对规范中的极限侧摩阻力推荐值折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南地区红层边坡的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和破坏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红层边坡岩体结构归纳总结为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和基覆二元结构四大类,层状结构进一步细分为五个亚类;红层边坡破坏形式划分为顺层滑动破坏、软弱互层破坏、楔形体破坏、倾倒破坏、风化剥落和坡面冲蚀六类;针对红层特性,对红层边坡的加固防护提出了放缓边坡、分格排水、植被保墒工程措施,实践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有机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车竞 《路基工程》2014,(3):50-54
山区高填方路基应根据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形成针对性、综合性理念。通过广东省山区某在建高速公路,分析当前高填方路基主要填筑技术及工艺,提出综合利用填石路基、加筋土路基及高性能压路机补压等填筑方案和工艺,并进一步从稳定性及沉降方面研究对比各相关填筑方案。在四种方案中,“底部填石+中部加筋土路基+补强压实”方案,能满足山区高填方路基对稳定性和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盐渍土的特殊性和常规施工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路堤填料选择、基底处治、路基含水量控制和压实控制的技术措施。重新制定含水量测定方法,对常规烘干法测定的含水量进行修正;改进压实度检测方法,确定适宜的碾压工艺。最后提出了防止构造物腐蚀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路基压实度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压实度是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如何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是施工单位应重视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含水量、地基强度和填料等因素会对路基的压实度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用于控制压实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方东  罗强  朱江江  薛猛 《路基工程》2018,(6):127-131
以蒙华重载铁路岳阳至吉安段软质岩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其作为重载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工程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有较多次生矿物,使其具有一定黏聚性,全风化软质岩属于D组填料;增加软质岩填料的压实度或进行水泥改良能有效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渗透能力,并降低压缩性;对软质岩进行3.0%的水泥改良或4.5%的石灰改良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能够满足规范对于重载铁路基床以下路堤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