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水平软硬互层边坡在我国西南有广泛分布,在差异风化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大量岩腔,导致凸出的岩层形成危岩体并产生大量的拉裂型崩塌灾害.人工切坡从形成到因差异风化产生岩腔,从岩腔上悬臂危岩崩塌到边坡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反映了边坡演化的典型过程.以万州地区人工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万州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软硬互层边坡差异风化岩腔的形成过程和的形成模式,分析了高切坡悬臂危岩崩塌失稳条件和崩塌规模控制性因素,推导了悬臂拉裂型崩塌灾害的岩体失稳判据,模拟分析了岩腔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分布及特征,为此类边坡的工程防护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陕西省子长县山体崩塌事故,讨论了这类崩塌所发生的环境条件,分析了这类崩塌形成的原因。在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的陕北黄土地区,由于在黄土斜坡上切层开挖,平基建宅,严重破坏了自然边坡的稳定条件,导致伤亡性崩塌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对黄土宅基边坡的科学管理和预防,并采取削坡减重和排水等工程措施是恢复边坡稳定、减少崩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结合力学分析和极限分析中的上限定理,推导出了存在张性裂缝时边坡维持自稳的极限高度,对边坡发生滑坡、崩塌破坏的条件进行了理论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某土-岩二元结构边坡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方法对坡角、坡高影响下边坡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土-岩接触面产状一定的情况下,坡角是边坡破坏模式变化的控制因素,坡高对破坏模式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符合实际规律;对于本研究中边坡实例,当坡角在65°左右时是其发生滑坡、崩塌破坏的理论界限,小于此坡角时可能的破坏模式以滑坡为主,大于此坡角时发生崩塌破坏概率增加;当保持坡度在65°时,坡高的变化对坡体内拉应力发展深度及分布状态的影响很小,边坡的破坏模式还处于滑坡破坏与崩塌破坏的临界点附近。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模式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研究了遵循Hoek-Brown强度准则岩质高切坡超前支护问题。首先研究了无支护岩质高切坡的稳定性,给出了无支护岩质高切坡稳定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预应力锚索超前支护岩质高切坡的力学机制,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和预加固荷载确定方法;最后分析了加固岩质高切坡在地震荷载下的临界屈服加速度及其永久位移,揭示了开挖方式、强度参数对预应力锚索加固岩质高切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山区公路高切坡问题突出,具有数量多、地质环境复杂、高、陡等特征.高切坡施工过程需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但缺乏与该原则相配套的技术及规则体系.高切坡防治技术体系可归结为防护工程、支挡工程和排水工程等3大类别.高切坡防治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成果不断涌现,但如何确保施工过程及工后安全,保证防治结构的有效合理,施工过程的优化等,有赖于高切坡破坏机理、高切坡岩土安全理论、高切坡稳定寿命、高切坡监测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G314线奥依塔克-布伦口段地处高寒、高海拔、高烈度的"三高"地区,崩塌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研究该区域崩塌的发育规律,对研究区的崩塌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沿线崩塌发育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沿线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进一步研究了坡度、坡高、坡形及岩性等基础因子对崩塌发育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沿线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同时,据实地调查分析,沿线崩塌体的失稳模式主要有空间滑移模式、拉裂-错落模式、倾倒-拉裂模式、倾倒-折断模式及整体滑移模式五种。  相似文献   

7.
国道316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国道316白河~石泉段(K1732+100~K1871+500)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沿线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归纳了崩塌灾害的形成条件.根据危岩体形成的力学机制和其规模,得出沿线崩塌为中型崩塌,并且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倾倒等3种.结合灾害规模和治理难易程度等相关因素,针对不同破坏模式,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宝成铁路下行线K313+950~K314+300段右侧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对坡体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坡面组合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区裂缝下方的崩塌体在暴雨或地震作用下,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大;裂缝上方的坡面结构松动,再次产生小型崩塌的可能性大;东区山体已被两条裂缝深切,目前已形成大体积的危岩体,产生大体积崩塌的可能性大。基于变形机制分析的治理措施,重点放在控制西部崩塌体整体滑移和东部危岩体的大体积崩塌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评价三峡库区高切坡的危险性,基于MAPGIS平台采用Visual Basi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建立了高切坡危险性评价与灾害管理系统。以三峡库区巴东新城区公路岩质高切坡为例,根据岩质高切坡发育的特点考虑地形、水文、地质及构造等方面选取10类影响因素。在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信息量模型开展了高切坡危险性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建立高切坡危险性评价与灾害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高切坡工程信息管理和危险性评价的效率,为控制高切坡的灾害风险和防治工程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大方老鹰岩山体崩塌为例,在分析边坡地质条件及地下开采的基础上,崩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煤层开采阶段,采空区塌陷阶段,崩塌形成阶段。通过软件FLAC3D数值模拟,研究边坡在地下开采因素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将会引起坡体应力重新分布,产生差异沉降和应力集中,是形成该崩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澜沧江大桥的工程地质、岩体特征分析及有限元分析,对整个桥基边坡稳定性进行评定.赤平投影分析结果表明:大理岸岸坡整体基本稳定,瑞丽岸存在坡面小型崩塌落石的可能性,同时还存在拱座后方巨型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hr强度准则对两岸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峰  昌志军 《路基工程》2014,(2):188-191
崩塌属于比较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崩塌的形成,一般具备某些典型的发育特征,大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性的组合关系,是形成崩塌的前提条件。以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的和平互通工程为例,采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对崩塌堆积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法通过建模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边坡可能发生滑动的区域,Bishop法较精确的计算出坡体稳定系数。崩塌堆积体在自然条件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有应力集中现象,应加强防护。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3)
以拉萨市城关区为中心,对周边G318、G109和S202等3条重要生命线工程进行了累计282km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泥石流和滑坡,分别占60%、24%和16%。其中崩塌主要沿G318分布,以滑移式、倾倒式和错断式为主;泥石流沿G109和G318分布较多,以暴雨型的沟谷泥石流为主;不稳定斜坡数量相对较少,以公路切坡形成的不稳定斜坡为主。同时也常见溜砂坡、碎屑流和坡面滑塌现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特征,且极易由一种灾害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调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陕西国道108k 1427+170~k 1427+270处崩塌对公路的影响,对该崩塌进行了实地调查,查明了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底层岩性与地震等主要孕灾环境,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地下水等方面阐述了崩塌的形成原因和致灾机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防治效果角度出发,提出了削坡减重、工程加固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岭南(分水岭-南阳)高速公路6标段所在地区为低山区,路堑开挖前山体自然坡体较稳定.施工过程中,路基挖方段某处左侧边坡发生多处崩塌.文中对该典型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某高速公路拟采用路基方式通过一河谷左岸坡体,该处发育一崩塌堆积层岩堆体,文中在此路基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岩堆体的形成机制,并采用一般条分法、Bishop、Janbu和Morgenstern-Price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高陡边坡崩塌机理分析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坡崩塌是边坡病害的一种重要形式,易造成掩埋道路、车辆、行人等事故,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滑坡在机理上有较大的区别,边坡崩塌多发生于陡峭坡段,具有典型性、突发性以及较大的破坏性。在大量调查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岸城区高陡边坡岩土体崩塌形成机理,分析了崩塌破坏的一般形式、破坏机理及处治方案。并结合云阳县清凉场高边坡治理工程实例,给出此类高陡边坡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应华  黄林 《路基工程》2019,(3):104-110
结合麦秀山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运用MIDAS,PHASE2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冬冻春融及路基填筑对高含水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渗流规律的变化可能会对滑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路基填筑且春融坡面解冻前,整个坡体都是稳定的;路基填筑且春融坡面解冻后,高动水压力形成流土通道诱发滑坡进一步变形;填筑路基将导致坡体发生向下向前的位移。  相似文献   

19.
占样烈 《路基工程》2013,(6):102-105
山西临县地区黄土具有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类型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的边坡破坏类型主要有边坡剥落、坡面冲刷、黄土崩塌、黄土滑坡,并对它们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黄土所具有的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为边坡变形破坏提供了条件,广泛发育的落水洞、节理裂隙等不良地质现象破坏了边坡的完整性,成为水流冲蚀的优势通道,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一、山区自然特征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全国山区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1/3,北方山区(东北山林区)地势较为平缓,多为丘陵山地,平均地面自然横坡约在15°~20°之间。而南方山区多为山岭地带,地形、地质复杂,山脉连绵,山高谷深,峰峦起伏,山坡陡峻,平均地面自然横坡多在20°~35°之间。在自然横坡大的地段,地表土层簿、岩石暴露,形成悬岩陡壁、峡谷以及岩堆等复杂地形。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垂直性差异非常明显。降雨最一般是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夏秋雨季多暴雨。由于南方山区具有上述的特殊地形、地貌、地质以及水文气象等地理特征,经常发生一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岩堆、岩溶及雪崩等,危及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