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水安全的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安全的城市发展对策,要求根据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问题的特殊性,维护和保障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与科学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水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水生态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的天水市为例,分析了突出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涉水灾害等水安全问题。并从提高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力的思路出发,提出加强水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发展规划等几点具体措施。强调黄土高原地区在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影响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现代化农业、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缺乏均匀性,配置不够合理,水资源的使用率不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提高环境质量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完成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特征,提出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节能减碳的相关举措,并在具体工程案例中加以应用,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再加上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使得水资源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农业用水,更是缺乏有效的配置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山东省水资源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山东水资源总量,农业及工业与水资源的关系,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加强水资源立法管理,发展水生态文化;建立经济与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体系,将水资源纳入绿色GDP核算等。  相似文献   

6.
正1工程意义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是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是解决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有效遏制渭河水生态环境恶化、减轻关中地区环境地质灾害的重点支撑工程,是实现陕西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影响长远的永久性措施,是影响全局、改变缺水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同时也是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保障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地跨长江和黄河2大流域,穿越秦岭山脉,工程浩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因此在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时不仅要考虑需求,更要考虑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文章即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宏观优化模型,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各因素,建立了基于距离曲线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路的日常养护及应急养护两种需求,对应急养护站点设备配置进行研究,建立了应急养护站点设备优化配置模型。分析确定养护设备配置的影响因素及配置水平评估标准,对选取的应急养护站点原有设备配置水平进行评估,并结合应急养护需求对站点设备做出调整,制定出最初配置方案。选取经济性、适应性、技术性及协调性作为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最优配置方案。依据建立的公路应急养护站点设备配置理论模型,对榆靖高速公路应急养护站点设备配置进行了分析优化,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提升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效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因素的性质,建立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将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因素划分为4个层次:直接影响感知因素层、间接影响认知因素层、过渡连接因素层和根本性因素层,并使用有向弧对于层级之间与层级内部的影响因素关系进行了连接.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城市规模为根本性因素,资金投入为过渡连接因素,道路布局、基础设施、出行者特性为间接影响认知因素.研究结果确定了优化客运交通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以哈尔滨市为实例,从交通政策、土地利用、出行方式效用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实际筛孔尺寸和标准筛孔尺寸之间较为准确的关系,以便改善筛分效率,提出了筛孔尺寸配置的要求,研究了各层筛孔尺寸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筛分效率理论的筛孔尺寸优化配置模型,并对某3000型振动筛进行了筛分效率试验,找出了其第2层、第3层筛分效率过低的问题;利用筛孔尺寸优化配置模型对试验用振动筛的筛孔尺寸进行了优化配置,借助MATLAB 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第2层和第3层筛孔尺寸需略有增加,采用优化后的筛孔尺寸配置,试验用3000型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可达到85%以上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83-86,92,M0011
城市滨江岸线是一个城市稀缺且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为实现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化发展,必须做好岸线资源的规划控制工作。在对滨江岸线的功能分类、岸线断面及范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滨江岸线利用详细控制方法,采取“线-点-面”相结合,以河道蓝线和水位线为基准线,将岸线功能段落起终点投影至基准线的交点作为基准点。以基准点围合而成的面域作为各类岸线对应的控制范围。对全域岸线以“总图+图则”的方式进行规划控制,在各分图则中确定图则区位、岸线功能、岸线信息、控制要求等详细内容。并以南京市域滨江岸线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全市滨江岸线利用的功能分布、规划控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城市滨江岸线利用与陆域城市功能的协调及相关部门后续的统筹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做好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作,将污染控制在源头,将减少溢流混流污水对天然水体的影响,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结合地下道路的建设经验,对城市地下道路总体设计进行总结,探析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经验,以期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黄东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15-17,34,147,148
在中国的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发展好城市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交通规划不能只考虑交通方面的问题,而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相结合,根据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认真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一体化模型,阐述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安全问题是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加重、突发水安全事件等为特征的城市水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以兰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水安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娄中波  王海燕  朱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25-128,383,384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的完善,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又一途径。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对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总体设计进行论述,并通过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总体设计进行检验,给同行提供一种地下交通空间工程的设计思路,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设计出更多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7.
王勤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4):98-99,113,9
该文以节能和发展的理念,运用给排水设计原理,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详细探讨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看法及主要解决办法,以寻求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设计理念,旨在汛期控制并存蓄部分地表径流,随后将其加以利用.因此,它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为城市环境吸收或提供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需求,又能给城市建设带来更好的景观效果.以海南省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例,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厂区雨污水系统进...  相似文献   

19.
浅谈透水人行道结构的设计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硬质路面面积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增大了市政排水管网负担,降低了地下水补给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该文提出新型透水路面结构设计观点,旨在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提高其使用舒适性,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