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两江大桥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公轨两用、桥隧一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由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和渝中连接隧道组成,是重庆主城区标志性建筑,线路全长约2770 m,连接江北区、渝中区和南岸区。东水门、千厮门大桥均为单索面公轨两用斜拉梁桥,上层为双向4车道公路交通,下层为双向轨道交通。其中东水门长江大桥为双塔,主跨445 m(该桥已于2014年3月30日24:00通车);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单塔,主跨312 m(待通车);渝中连接隧道为双洞4车道,全长约720 m(在建)。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12日,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周年庆典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荣获第16届詹天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奖。该奖项于1999年设立,主要授予在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成绩显著的优秀土木工程建设项目。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其中,东水门大桥连接渝中区和南岸区,2014年通车。该桥是一座公轨两用斜拉桥,也是渝中半岛朝天门地区的第一座跨江大桥,桥梁主跨445 m,是世界最大跨径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12日,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召开2016年度年会暨表彰大会,重庆千斯门嘉陵江大桥工程荣获2016年重庆市市政工程金杯奖。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南穿渝中区洪崖洞旁沧白路,跨嘉陵江,北接江北区江北城大街南路。主桥为单塔单索面钢桁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88 m+312 m+240 m+80 m。主梁为双层桥面,上层为双向4车道及两侧人行道,下层为双线城市轨道交通。该桥与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渝中区地下隧道连接线构成庞大的公轨两  相似文献   

4.
重庆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是重庆市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和东水门长江大桥的地下连接道工程,受诸多控制因素限制,其线型和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对该工程的难点和控制因素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公司是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以工程建设管理为主要业务的投资建设管理企业。自2011年5月24日成立以来,已经连续6年实现安全生产,做到了所有承建的工程"零死亡"。6年来该公司先后以BT模式承建了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工程;以PPP模式承建的重庆曾家岩大桥工程被列入财政部第2批PPP示范项目;以代建模式承建了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接口工程、重庆市滨山大道隧道与轨道交通6号线共建段等重、特大型工程。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及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景观设计方案为例,对桥型、桥位周边建筑,重庆城市环境色彩及邻近桥梁色彩进行分析,以探求合理的桥梁色彩景观设计方法,为桥梁色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市"两江大桥"即将动工兴建,交会点在渝中半岛的小什字片区。预计明年12月底完工,让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轨道线在地下相连,并与地铁一号线进行  相似文献   

8.
结合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区连接隧道小净距段施工,采用Hoek-Brown 强度准则估算出节理岩体的力学参数,建立基于Hoek-Brown 强度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节理围岩的位移、应力和塑形区特征进行研究,获得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变形较大点以及应力集中区域,并提出监控量测和加强支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区连接隧道为依托工程,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分析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选取比较符合工程实际的节理围岩参数,且基于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建立节理围岩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并对其施工力学效应进行研究,详细分析隧道围岩的位移及应力变化特征、隧道开挖对上覆建(构)筑物的影响等。此外,还对隧道施工支护方法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目前城市桥梁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针对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简称两江大桥)项目,从标志布设、标线布设、突起路标、轮廓标、防撞桶及TPU柱和特殊段落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阐述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并对标志版面、普通热熔型标线及双组份标线分别进行结构验算和比较分析,提出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设施优化设计方案,以满足桥梁安全运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桥为公轨两用钢桁梁部分斜拉桥,跨径布置为88 m+312 m+240 m+80 m。作为国内首座重载公轨共建钢桁梁斜拉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梁刚度大,斜拉索索力大,索力调整困难,为此提出斜拉索1次张拉到位的总体施工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实现施工方案优化。现场应用表明斜拉索1次张拉到位施工方法可简化施工步骤,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城轨(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两用桥和单塔单索面部分斜拉城轨两用桥,主桥跨径布置分别为(222.5+445+190.5)m和(88+312+240+80)m,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者。文章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上游地区航运繁忙江段城市跨江桥梁主塔基础双壁钢围堰、围堰顶钻孔平台和施工栈桥等大型临时设施的设计与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管养工作的海量数据管理,基于云平台技术,开发了一套大型桥梁综合管养系统,其涵盖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在内的检查数据管理、加固维修数据管理和健康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管理。除基本的数据录入、查询功能外,该管养系统还具有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安全评估等功能,可适用于不同类型桥梁的管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评选结果获悉,由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代建的BT项目"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工程"获得2015年度"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荣誉称号。该奖项是我国市政行业在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中区,是一座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20 m,桥面宽21 m,全长1 000m。东水门大桥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车速40 km/h;轨道设计时速60 km,是连接渝中区与南岸区之间的又一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其斜拉索采用超大吨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稀索布置,索体规格为WQJX15.2-139,控制索力14500kN。针对2座大桥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所采用的钢绞线斜拉索体系的结构特点,对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的整体顶升张拉技术与应用进行介绍,说明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整体顶升张拉技术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从2014年3月31日零时起,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是重庆“两桥一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两桥一隧” BT项目的承担者,大桥工程从2009年底开始动工修建,历时4年3个月,创造了6项世界纪录: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世界首创;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拉索吨位创世界之最;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外轮廓呈天梭造型,为世界独创;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近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建门诊大楼,其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与在建门诊大楼最近距离约0.6 m。针对该隧道工程,提出基坑间近距离近接部分采用岩土体全部开挖、其余部分采用悬臂桩板墙进行基坑围护的工程方案,并对上述2个区域2种方案的基坑施工分别采用三维与二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以评估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在建门诊大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建门诊大楼基础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采用部分挖除基坑间岩土体、部分围护基坑的方法进行近接在建建筑物基坑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由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业主、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BT融资建设单位、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代理单位的重庆"两桥一隧"建设项目,于2009年12月29日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其中,东水门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岸区和渝中区,为双塔斜拉桥,长950 m,主跨430 m;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市今年将开工建设白居寺长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同时还将续建寸滩长江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红岩村嘉陵江大桥,进一步完善重庆市主城路网。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作为有山有水的城市,桥对重庆交通的意义不言而喻。据不完全统计,从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为彰显重庆"美丽山水城市"特色,打造国内一流夜景"城市名片",重庆于近日启动实施都市功能核心区跨江大桥、趸船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此次提升工程包括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含复线桥)、黄花园大桥、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含轻轨复线桥)、嘉华大桥、石门大桥、鹅公岩大桥等10座大桥和长江、嘉陵江15艘趸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