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是车联网的主要技术之一,针对DSRC测试评价的需求,在封闭测试场环境下构建了多个典型车联网应用场景。制定了详细的测试方案,以丢包率(PacketLoss Rate,PLR)和时延(Delay,DE)为评价指标,测试分析了速度、距离、遮蔽物等因素对DSRC通信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通信距离和遮蔽物是造成DSRC通信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专用短程通信(DSRC)和LTE-V技术的性能测试需求,在封闭测试场搭建了静态、动态条件下的5种场景,构建了面向智能网联交通应用的模块化测试平台,并设计了一种通信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以数据包投递率和时延为评价指标,通过测试对比分析了通信距离、遮蔽物、车速等因素对DSRC和LTE-V通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信距离和遮蔽物是影响DSRC与LTE-V通信性能的重要因素,但LTE-V较DSRC有更广的通信范围,在同一范围内有更可靠的性能;车速对二者通信性能影响较小,但在高速场景下,两车距离较近时,LTE-V出现时延突增现象,DSRC较LTE-V有更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网联协同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应用场景,而车联网的通信时延与丢包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为了分析时延与丢包对网联车辆控制的稳态与瞬态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网联控制器,并开展了仿真与实车试验。基于车辆动力学特性,将通信时延与丢包下的网联车辆控制分解为纵向控制与横向控制,进行了统一建模,并设计了控制器进行试验分析;搭建了网联自动驾驶的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及集成可模拟时延与丢包的LTE-V原理样机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时延与丢包率下网联跟车控制与网联路径跟踪控制的仿真试验与实车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时延与丢包对控制误差的影响形态有相似性;时延或丢包率取系统及工况参数有关的小值时,如试验中时延小于200 ms或丢包率小于20%,工况随机因素对控制误差的影响可能超过时延与丢包的影响;在更大的时延或丢包率下,时延与丢包的出现方式(如出现时机等)对控制误差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能实现针对网联车辆控制系统通信特性的控制器优化设计,使得当时延与丢包在工况相关阈值内时,系统控制误差有界。所揭露的规律一方面可用于对造成危险控制误差的时延与丢包工况进行预警,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基于给定的稳态或瞬态控制误差边界,判定对应工况允许的时延与丢包率边界。  相似文献   

4.
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内的重要基础通信协议,已广泛地应用于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城市路桥拥堵收费系统等智能运输系统中.它可为车-路,以及车-车之间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文中参考欧洲CEN DSRC标准,针对DSRC系统中低速数据延迟响应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低速数据延迟响应几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以完善国标DSRC标准.同时,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在基于专用短程通信协议的智能交通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鉴于不可靠的网络通信给车辆网联控制带来的隐患,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延、丢包等因素的网联车辆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建立包含随机丢包和时延事件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给出了随机丢包的量化控制器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方程矩阵的增广,提出了离散时延的跳变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分别对网联车辆横向与纵向控制两个典型云控场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时延或丢包概率分布已知的条件下所设计的网联车辆控制系统量化控制器,能保证在不可靠通信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车载通信DSRC标准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一代车车、车路之间通信标准协议,即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和车载环境下的无线接入协议。调研了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车载通信标准的最新发展情况,阐述了DSRC系统架构、技术原理以及通信标准,重点分析了DSRC物理层和MAC层关键技术,比较了IEEE 802.11和IEEE 802.11p异同点,最后展望了DSRC技术在汽车工业、汽车通信上的发展前景。本文全面深入讲述DSRC技术特点,为下一步我国制定车载通信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网联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安全行驶的需求,必须实现车辆全时空高精度定位。针对单车定位(Single Vehicle Localization, SVL)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滤波结构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定位框架。首先,基于卡尔曼滤波对各车辆状态进行修正;然后设计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的协同定位估计方法,通过构建一个主滤波器和多个局部滤波器,将本车状态与修正后的邻车状态进行融合;使用多种数据拟合方法,基于真实数据构建传输时延概率模型,基于高斯分布构建处理时延概率模型;此外,提出一种通信时延误差补偿方法,并融入协同定位框架;最后,设计了5组仿真试验,评估SVL、未进行通信时延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方法(CLWC)和基于通信时延误差补偿的协同定位方法(CLC)的定位性能,并深入分析了速度和行驶方向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环境下,CLWC相较于SVL,精度提高了15%~23%;在空旷道路环境下,通信时延较小情况时,CLWC优于SVL,CLC在CLWC基础上将精度进一步提高了5%~13%。在长直道、弯道、隧道等场景,CLC能够保证定位轨迹平滑,精度明显高于SVL,同时进一步验...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将制定措施要求全美新上路的汽车和其它小型车辆安装车对车通信系统。这种车间通信技术将能预防多达80%的交通事故。"联网汽车"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无线频率进行通信,即"专用短程通信(DSRC)"。虽然车对车(V2V)通信技术带来了许多道路安全优势,但这一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隐私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章介绍了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DSRC)的研究现状,根据现有DSRC技术的标准,分析了其设备的硬件构成,论述了协议控制单元的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基于ADSP—BF531的协议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探讨了DSRC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及时向高速公路一定范围内的相关车辆提供事故预警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车辆碰撞事故预警模型。首先,基于4G和DSRC通信网络构建了高速公路通信场景与事故预警框架。其次,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下双车道两车相撞的事故场景,分析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动机以及可能发生的碰撞事故类型。最后,分析了追尾碰撞与侧向碰撞发生之前两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接近的全过程,探索两种碰撞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建立潜在碰撞事故判定规则,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立了以时间、位置、速度、车间距以及制动距离为参数的车辆追尾碰撞预警模型与车辆侧向碰撞预警模型。针对实车场地试验对碰撞事故测试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Veins仿真平台搭建了具备4G和DSRC异构通信网络环境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仿真场景,对两种事故预警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的情况下,通过潜在碰撞事故判定得到预警结果,并给相关车辆发送事故预警消息广播,能有效避免追尾碰撞和侧向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网络的介入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和滑模控制理论,建立了2自由度线性车辆模型和8自由度非线性车辆模型,设计了主动转向控制器.接着,提出了基于CAN网络通信的分布式主动转向控制网络架构,应用仿真工具箱TrueTime建立了网络控制系统模型,在不同网络服务品质下对网络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网络环境对系统控制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信负载一定时,通信时延和数据丢包是网络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在系统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车载通信DSRC技术和通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技术是国际上专门开发的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的车车之间、车路之间的通信技术。文章从DSRC的特点入手,介绍了DSRC标准的发展过程,重点讲了DSRC的系统架构和通信机制以及DSRC的MAC层关键技术研究,最后展望了DSRC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弥补传统防追尾预警算法在兼顾虚警率与及时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防追尾预警算法。利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安全车距预警模型计算临界安全车距,自车车载单元(OBU)利用自适应广播算法将安全情况信息发送给前车OBU;通过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 Mobi 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以及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 Scan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预警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预警算法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这对发展与完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解决车辆纵向追尾碰撞问题,利用车联网技术,设计了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辆车速动态控制系统,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车辆之间的车速、位置等关键数据信息的相互共享,并且通过车载APP显示。系统通过对自车与前车之间的实际车距和理论安全距离比较,控制电机实现对本车的车速动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车辆纵向追尾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交通密集场景下,考虑到现有的DSRC和C-V2X两种技术都不能保证数据高效传输。本文首先介绍了所采用的车联网网络架构。其次,提出基于自适应主次窗口划分的IEEE 802.11p机制的设计,旨在降低车辆节点的冲突率进而增加数据传输率。再次,通过建立二维Markov模型获得传输时延等性能指标的解析式。最后,对改进机制进行了数值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机制相比,不管是交通稀疏还是密集场景,改进机制都能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同时,建立时延最小和可靠性最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提出机制进行优化,以获得均衡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实时估计和预测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状态,提升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基于高速公路网现有的DSRC检测器数据和点检测器数据,构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实时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在DSRC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DSRC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检测器间距的计算,异常数据剔除,数据匹配方法等;其次,结合DSRC数据及点检测器的数据特征,给出路段的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实时DSRC数据与点检测器数据的融合模型;最后,通过北京某高速公路上实测的DSRC数据与微波数据对提出的数据融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DSRC数据和点检测器数据实时融合后的结果能更准确地表征子路段实时的交通运行状态,提高了DSRC数据空间表达的实时性,改进了点检测器数据的局部有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停车位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利用CAN总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1种感知停车场车位空满状态的检测器.提出车位检测器总体技术架构与硬件组成,分析软件设计流程、车位检测优化算法、以及通信报文协议,并给出具体实现方案.通过对100个设备节点进行组网测试,结果表明:检测器的车位状态判定准确率大于98%,车位信息报文上传时延小于1.5ms,丢包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8.
通过DSRC与PHS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PHS的ETC联网收费系统,探讨系统结构和层次架构。该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PHS无线通信技术及功能模块,实现联网收费所要求的车辆识别、路由识别、拆账处理及车辆放行处理等必备功能。在层次结构上,通过添加表示层实现DSRC和PHS至应用层的映射,从而可利用PHS的多种通信手段实现路况信息通知和查询、无线急救电话等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9.
(接2011年第2期)通过上次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在整个汽车钣喷修复过程中,"准备"这一过程,即"原子灰/打磨-遮蔽-底漆/打磨-遮蔽"的工序要占到全部车辆修复过程的33%。这个时间的分析也告诉了我们,如果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将这部分时间尽可能地缩短,那么交车的速度就可以提高,维修站  相似文献   

20.
<正>通用汽车期望将其在V2X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开发成果带到中国,推出既符合本土市场所需又节约时间和开发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2015SAECCE)上,通用汽车分享了其在网联汽车(V2X)技术与标准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开发成果,并积极推动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标准在中国的应用。包括车与车互联(V2V)、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V2I)以及车辆与行人通信(V2P)在内的V2X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通过各种新型驾驶辅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