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2.
开发电动城市客车增程式动力系统测试台架,实现电机、发电机及发动机的耦合试验,在整车批量生产前完成增程式动力系统控制策略验证、比油耗验证、安装设计验证及整车性能验证,使某电动城市客车开发周期降低30%。  相似文献   

3.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混凝土搅拌车整车静态侧倾稳定角计算时与实际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推导了一种计算混凝土搅拌车静态侧翻稳定角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混凝土搅拌过程的质心转移及对悬挂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随后结合某款车型的实际优化过程,既验证了新的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又展示了悬挂系统和上装质心偏移对整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影响程度,找到了合理有效的优化方案,对同类产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一款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动力系统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及整车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参数匹配。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性能,采取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对整车的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在ADVISOR仿真平台下搭建整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对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的参数匹配以及采取的优化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大客车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旭  苏瑞意  范子杰 《汽车技术》2007,(7):28-30,48
建立了某型大客车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完成了整车振动模态、扭转刚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壳单元厚度为设计变量,以1阶扭转频率和扭转刚度为联合约束函数,以整车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整车刚度、模态和强度的分析与校核,表明该大客车轻量化方案满足性能要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户痛点、品牌调性、品牌溢价三方面介绍了开发整车专属气味的必要性,以某研发车为例,介绍了某研发车的定位、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确定了专属气味的种类即薄荷味,通过气味带入与植入两种方式进行验证,经过迭代,确定最终方案为将香精微胶囊植入到B柱下护板中,对植入香精微胶囊的B柱下护板进行香味持久性试验与物性试验。结果表明,气味植入技术在满足B柱下护板物性要求的同时可以长期有效改变车内刺激性气味,使顾客气味感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某MPV车型的气动性能,基于风洞试验结合试验设计优化方法对其尾部的尾翼零件包括尾翼本体和侧面饰板进行多参数的优化。通过在风洞试验中的优化获得了该车型尾部的气动最优造型方案,相比原始造型方案,整车阻力降低约2.9%。之后对优化前后的造型方案进行了CFD仿真,对比了优化前后的压力分布和流场的差异,分析了整车阻力降低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整车各区和零件上的阻力变化进一步验证了阻力降低的原因,为MPV车型的尾部气动开发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在常规的整车气味溯源方法基础上,引入材料"气味基因库"的概念,提出新的整车气味溯源方法,并以仪表板搪塑PVC表皮的气味溯源和气味优化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制造"理念。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对社会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绿色发展难题。其中,车内空气质量和车内气味关系着广大驾乘人员的身  相似文献   

10.
对汽车行业气味评价,特别是新车气味评价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工作创新性提出了群体气味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详细论述及实例展示。特别是对新车气味改进、不同方案对比、主体气味接受程度等评价工作,此方法更具科学性、区分度和说服力。此评价方法可操作性更高,更具稳定性,完善了整车气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5日,隆鑫生产的宝马850 mL发动机及C400整车稳定批量生产庆典在隆鑫C区宝马工厂隆重举行。宝马摩托车总裁施纳姆博士、隆鑫通用董事长高勇、隆鑫通用副总裁何军等出席宝马850 mL发动机及C400稳定批量生产庆典仪式。宝马摩托车总裁施纳姆博士祝贺两个项目稳定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车辆道路行驶阻力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阻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出发在实车上应用了一系列优化方案,通过实车滑行试验对方案进行了验证,并借助于Cruise软件将滑行数据结果应用于整车燃油经济性的仿真计算,最后通过油耗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滑行曲线得到了优化,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其结论可以为整车滑行优化及油耗目标制定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某重型工地自卸车的平顺性问题,通过与竞品平顺性主客观对标试验找出影响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与试验对标,搭建高精度的Adams整车多体动力学平顺性分析模型,对主要影响平顺性问题的底盘悬架和驾驶室悬置进行优化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经过实车验证,整车平顺性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结构拓扑优化的大客车车身骨架耐撞性改进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测试和仿真进行某承载式大客车耐撞性评价,分析车身结构变形的症结;提取前端驾驶区骨架为子结构,以其碰撞吸能量相同为等效条件,进行子结构耐撞性分析与改进;接着为控制子结构的局部失稳变形,以吸能盒碰撞力峰值为载荷条件,进行子结构空间区域拓扑优化,完成8组改进方案的对比分析,选取质量最轻的达标方案进行台车实验验证;最后将该方案导入整车结构中进行耐撞性改进验证。结果表明:整车的耐撞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激振器模拟动力总成曲轴扭矩输入的方法对某SUV整车进行试验模态分析,基于模态分析结果提出结构改进方案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噪声与原状态相比明显降低,轰鸣噪声基本消失,整车NVH性能显著优化。这对于整车NVH问题的优化与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配置电子稳定系统(ESP)轻型卡车,其内置的加速度和横摆角传感器易受整车振动激励,产生放大效应导致ESP/车辆动态控制(VDC)功能误触发。文章阐述了对于VDC误触发的硬件制动管路设计优化和软件算法优化两种方案。经过理论及实车验证,对于防止VDC功能误触发是非常有效的。该方案具备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门架的质量在运管车整车质量中占很大比重,因而龙门架结构的优化是整车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基于ansys workbench分析龙门吊结构,结合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得知原有结构设计冗余大,应对其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多组参数赋值得到多种优化方案,综合龙门架在吊装工况下的承载方式,通过分析各个优化方案的结构,最终类比得到最佳结构优化方案。由龙门架的结构优化分析过程和结果可将拓扑优化分析类推到分析和优化一些复杂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车型在整车安全正面碰撞过程中,车身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对加速度、速度曲线及车身关键件的变形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车身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正面碰撞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车型安全开发目标及车身结构的要求,对吸能盒、左纵梁内部结构件、副车架纵梁及蓄电池支架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对所提方案进行模型仿真模拟分析,并用HyperGraph对其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优化后方案的优化结果,并确认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有效地缩短了整车安全性能的开发周期,节约了实车碰撞试验验证的开发成本,为项目后期实车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目的在于论述某重型卡车进气系统匹配合理性及优化方案的制定及验证。进气系统是为发动机输送清洁、干燥、充足而稳定的空气,以满足发动机的需求。当进气系统匹配不合理时,进气流量不足,导致气缸内燃烧不充分,发动机出现动力不足,油耗高故障。文章以某重型卡车为例,以市场反馈油耗过高为课题来源,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运用FLUENT进行流场分析,确认某重型卡车进气系统匹配是否合理,并分析系统内各零部件内流速及压力分布情况,以计算空气流经各零部件时压降分布情况,对于压降过大的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减小压降,以使进气系统匹配合理。文章意在解决实际问题,在能应用于实车的基础上,优化进气系统匹配方案,然后按优化后方案进行实物验证,以整车进气阻力试验及整车实际油耗变化情况来确认进气系统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电池包在整车布置上的适应性,符合批量生产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模块化开发流程。首先,对国内整车电池的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结合整车需求及电池包布置位置,参照国内主要竞品参数及工况条件,以电池包模块化开发为指导原则,形成适用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电池包开发的概念方案;最后,展示电池包实物成果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此方案对电池包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