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6):111-111
<正>6月5日,上海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原水过江管工程顺利开工,标志着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青草沙水源地项目已正式启动。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供水和水源地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先后建成了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陈行水库等水源地项目,并保持了全市自来水总量供需平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水务局近日表示,承担上海中心城区八成原水供应的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已建立起应急防控平台,应对固定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等多种突发性风险,避免水质富营养化及咸潮的入侵。自2011年6月8日全面通水至今,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已让1300万市民从中受益。青草沙原水系统承担了上海中心城区80%的原水供应。但是,青草沙水库面临流域污染、固定源污染和移动源  相似文献   

3.
简讯一览     
<正>单个城市供水规模最大的工程——青草沙水库惠及民生今年6月8日,地处徐汇区的长桥自来水厂成功切换改用来自青草沙水库的优质长江原水,标志着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主体工程建成,并全面投入运行,工程的建成为上海供水水质长期、全面和有效地改善与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上海市政设计集团承担了青草沙原水工程的总体系统及大部分重要子项的设计。该工程  相似文献   

4.
盾构穿越江河大堤往往具有较多的技术风险和难度。该文以青草沙原水过江管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盾构施工对大堤造成沉降的理论分析和全方位的施工控制措施,表明通过系统的控制措施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控制住大堤的沉降。  相似文献   

5.
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历来是盾构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青草沙原水隧道中搅拌桩结合垂直冻结的盾构进洞加固施工方法。由于隧道埋深较深,该工程首次将接钻杆的超深搅拌桩施工工艺引入到盾构进出洞加固中来,同时辅以洞门垂直冻结的措施,确保盾构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坝址上游4.2km处庙子坪岷江特大桥受损较为严重,尤其是5~#主墩墩底现裂缝对桥梁的安全和耐久性影响最为严重。该裂缝位于水面以下约50m,最大裂缝宽度为0.8mm,修复加固难度极大。本文对该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该裂缝的深水修复加固措施:高压水下灌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青草沙水库库区流态及淤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Delft3D二维数学模型,分析了青草沙库区流态和淤积分布特征。研究成果表明,青草沙库区除北堤中段附近和青草沙垦区附近外,不存在明显的死水区,库内的水质点都可在不同的时间内运动出库;青草沙垦区南水道的流速大于北水道,南水道是主要的输水和输沙通道,青草沙垦区南部水道淤积远大于北水道。就整个库区而言,淤积主要在上游水闸与引水道两侧、青草沙垦区南部水道,而库区中部和库尾淤积较少。库区年平均淤积量一般在100万t左右。如果取水泵站长期不用,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取水泵站出水池的淤积。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在黄浦江新增防洪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防洪墙基础下原水引水管采用护管桥的措施,使其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通过监测手段,观测在防洪墙施工过程中对原水引水管的影响程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范围内不断有各类市政公用管线排入,由于管线信息滞后,造成上游堤防在养护、加固、大修等施工过程中因管线造成设计变更、工期延长、隐患风险加大,项目成本难以控制等现象.基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内的管线普查资料,设计和开发了黄浦江上游堤防管辖区域综合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堤防管线信息的动态综合管理,为堤防设施及附近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快速、准确、完整的管线信息,为提高堤防的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该文系统分析了“麦莎”台风期间黄浦江上游潮位变化规律,针对黄浦江上游出现历史最高潮位,而下游水位并不高的特点,从水利工程建设、水闸运行、上游来水、潮汐作用和降水等方面运用水文学和水力模型进行原因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黄浦江干流米市渡江段水位超历史记录,其中,大范围强降雨是潮位抬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用水力模型初步模拟计算了各种因素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是施工范围最大的一次在市区实施钢顶管施工的项目。其中,严桥支线的线路全长为双线27 km,钢管直径为DN3600 mm;金海支线线路全长为双线8.6 km,钢管直径为DN2800 mm。该文通过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严桥支线和金海支线的部分工程案例,分析了大直径长距离钢顶管的施工风险,并给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其施工技术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距离盾构法输水隧道设计要点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峰 《隧道建设》2011,31(4):484-488,499
结合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隧道工程的设计过程,探讨采用长距离盾构隧道建设大型原水输送隧道的适应性,解决长距离输水隧道工程设计过程中高内水压及防渗漏等问题,对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提出改进的相关建议,为长距离输水隧道的设计提供一些更为合理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裂缝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桥的裂缝观测、有限元分析及荷载试验,系统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裂缝形式与成因、修复与加固措施,提出防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在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对大型污水干管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某段约4.7 km的双孔老箱涵的修复工程为例,通过采取箱涵顶开孔、中隔墙渗漏伸缩缝的水下临时封堵、内壁外贴橡胶止水带封闭渗漏伸缩缝、箱涵底部土体加固以及运行配合等一系列措施,对运行中严重渗漏的双孔老箱涵成功实施修复,为其它大口径排水管道或箱涵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风险评价体系出发,提出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评价、质量安全专项评价的现实需求,并按"政府支持、专家服务、主体负责"的思路,总结了上海市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开展施工阶段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为健全建设工程风险评价体系、完善重大建设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中高承压水流沙层大口径钢顶管的进洞顺利,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点,提出了由沉井地基加固、降水、洞口高压旋喷加固、深井降水、顶管机头改造、顶管施工过程控制等组成的高承压水流沙层大口径钢顶管进洞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顶管进洞关键技术较好地保证了泥水平衡顶管在高承压水、流沙层条件下的顺利进洞,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层中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施工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广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裂缝的位置、形状等变形特征入手,研究裂缝的发展及其类别,分析了裂缝与滑坡的成因,探究了两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质、降水及引水隧道自身、地表下沉牵引等因素是裂缝产生的原因;青峰断裂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引水渠道的渗流,以及持续强降雨等因素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裂缝的类型和发展是影响滑坡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程正明 《隧道建设》2012,32(6):782-787
为分析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软基地段明洞不均匀沉降后的回填安全性和加固措施,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结论如下:1)填土后明洞差异沉降预测值为80 mm,最小安全系数为2.11,虽然结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但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裂缝、错台及渗水,严重影响隧道使用功能和耐久性;2)提出采用大孔径树根桩加固明洞衬砌两侧拱脚,TSS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中央,灌浆封闭裂缝,分层对称填土的综合处理方案;3)经现场监测验证,预测沉降规律与实测吻合较好,加固措施成效良好,变形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9.
雍毅 《隧道建设》2017,37(9):1153-1161
为解决深基坑近距离(基坑距房屋4.1 m)侧穿高层民房施工难题,结合数值分析,首次提出了在房屋沉降较大的部位采取预注浆和适时跟踪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袖阀管注浆加固至房屋基础下2 m后,有效地减少了房屋的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并对房屋附近地表沉降、基坑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等都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满足了房屋整体倾斜0.6‰和基础差异沉降10 mm的控制值要求。针对深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制订了相应的关键施工技术控制措施,并对房屋的裂缝进行了监测,施工前房屋原80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基本未出现加宽和加长的现象,施工后新增的45处裂缝主要发生在墙体部位,新增的墙体裂缝基本属于温度收缩裂缝。计算和监测结果表明:对房屋沉降较大的地方采取预注浆和适时跟踪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房屋的差异沉降和变形,基坑和房屋是安全的,模型计算与实测结果相符,该方案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十分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京哈高速公路北运河大桥病害及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桥梁出现的裂缝、混凝土缺陷和支座损伤,采用裂缝灌浆封闭裂缝、混凝土缺陷修补和替换支座等技术措施进行了耐久性修复。针对T梁承载能力储备不足问题,采用粘贴钢板和增设横隔梁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超前加固。修复加固后的桥梁在满足现状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指标和剩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