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公路》2019,(11)
根据海南省文昌市滨海一带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实验性地采用叙事策略对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进行规划设计,赋予不同路段特色故事主题,进行相应景观及旅游产品设计,以此突出地域文化及自然景观特征,对城市与自然肌理实现更好的保护,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同时,破除旅游组团的交通分隔,提高全域旅游可达性,满足城市发展和旅游建设的双重需求。以旅游产品化视角,传达公路设计理念,从设计公路到创造产品。利用工程、艺术、经济、生态等多种思维方式,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段建设为交通、旅游、文化、景观多功能复合的线性廊道空间。  相似文献   

2.
结合对美澳滨海旅游景观公路考察的总结,论述了如何借鉴国外旅游景观公路的设计与建设经验。结合广东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条件,在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中贯彻安全、环保、灵活、宽容、创作的设计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广东滨海旅游发展特点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板块旅游公路的建设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民族文化、丰富国民精神需求均具有积极意义。针对黄河板块旅游公路的特殊性,从选线、慢行系统、沿河景观、沿河路基等方面分析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黄河板块旅游公路设计过程和思路;同时,针对黄河旅游公路建设中重难点如沿河路基设计、高路堤稳定性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4.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以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公路经过区域各景观要素信息,应用景观生态学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该公路不同距离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定量化地研究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对公路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改扩建导致不同缓冲距离带内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景观分割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减小;公路改扩建前后各景观指数的变化幅度随缓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加剧了路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对景观格局影响集中表现在200 m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5.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的新方向。本文开展了公路与旅游融合路径的模式研究,将融合发展分为交通旅游大融合和小融合,并以四川九寨沟至绵阳公路为例,就该公路交通旅游融合中的战略定位研究、景观廊道建设、特色主题功能拓展以及服务支撑系统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具体策划研究,为国内公路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湘西地区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旅游消费理念的不断完善,开展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的分类、识别、评价和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湘西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资源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两层次分类方法,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公路自身景观资源和公路路侧艺术景观资源4大类;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并根据湘西旅游公路沿线景观资源特点,进行湘西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区系划分,建立了旅游公路景观资源利用水平等级评价方法与标准建议,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研究成果对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发展,公路正从过去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公路+旅游的美丽公路建设模式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介绍了云南美丽公路设计理念的概念、特点,并结合云南某国道改造项目为工程实例,对美丽公路设计理念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对云南省以及全国类似美丽公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美丽公路+旅游、美丽公路+文化、美丽公路+体育……浙江公路积极探索"美丽公路+"模式,构建美丽交通走廊,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西施故里诸暨,美丽公路建设和古越文化相结合,建设成"西施之眼""西施之裳""西施之恋""西施  相似文献   

9.
万宁滨海旅游公路是海南省级示范工程,是对滨海旅游公路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项目致力于建设集"生态、安全、景观、特色"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公路。通过旅游公路的建设,串联起沿线的旅游景点,同时,项目本身也成为一种景观。通过对项目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结合建设后的实际情况,对建设前后进行对比,对各种措施进行评价,可为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通过对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及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生态规划思路,使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从以交通功能为主转变成集交通、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路、景观路。  相似文献   

11.
公路旅游交通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路旅游交通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公路旅游交通量的方法。采用四阶段分析理论,以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旅游交通总量,在分析基年旅游交通量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路段的交通出行量。有效地预测了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旅游交通量。  相似文献   

12.
旅游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是近年公路建设中出现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该文依托深圳市西冲二通道(南澳-鹅公-西冲生态景观道路)规划研究,提出了旅游公路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结合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观序列,将西冲二通道沿线的生态景观划分为3个景观特色带,使每个景观特色带具有各自的特点,带给游客不同的驾驶体验。根据这些景观特色带的特点,在道路线形、边坡防护、观景台设置、植栽设计、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整条旅游公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正>旅游公路是海南"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性项目。日前,《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未来5年,一批集景观、环境、人文为一体,服务设  相似文献   

14.
郑涛  何玉婷 《公路》2022,67(2):201-205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美丽农村路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功能,它还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在乡村旅游发展及"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重庆美丽农村路品牌塑造与推广既具有现实需要,也具备条件支撑.在对美丽农村路进行品牌化过程中,应树立交通与旅游融合思想及整体规划意识,建立"建、管、护、运"全过程品牌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建设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延伸,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公路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工作日渐重要。本文结合将公路绿化同环境保护、环境美化有机结合起来的黄山旅游公路绿色长廊工程,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分析了道路景观绿化与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云南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交通运输功能和社会综合服务功能也随之不断提升和拓展,公路本身已成为一种旅游资源,目前,休闲自驾游已成为社会民众的主要旅游形态。在快达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的情况下,作为拥有独特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云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流旅游目的地。按照"跟着公路去旅行"的休闲漫游主题思想,通过对云南129个县市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和公路发展现状情况调查,利用空间聚类和缓冲区分析法进行研究,确定了"领略四季"、"走进异域"、"探寻秘境"、"畅游山水"、"穿越历史"、"追根溯源"和"体验民俗"等各具特色的七大主题约6 000km的云南美丽公路旅游线,并辅以3条连接线,规划布局了约9 500km的环云南美丽公路旅游线,简称"七彩公路",以期为云南美丽公路旅游线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中在阐述旅游公路生态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开发思想的基础上,以陕西107省道关中环线沿山公路为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了公路沿线自然、人文景观的开发方式,并尝试采用景观融合法,使公路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合理、有效地融入公路自身景观中.  相似文献   

18.
乡村公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管养好已建成的乡村公路,保证国家投入公路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明确乡村公路的养护主体,完善乡村公路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以促进乡村公路养护质量的提高,为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0,(1)
为合理解释游客出行意愿与旅游公路建设理念的内在影响机理,解决稳定的规模化旅游客流量与公路建设之间的供需与导向问题,提出将旅游公路细分为内在和附加两大品质属性后,应用针对山西省沿黄旅游公路的内涵分析及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对各影响因素予以假设及采用路径分析等方法进行量化,并构建了两大品质影响下的游客出行意愿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响应游客出行意愿的旅游公路建设理念,有利于促进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公路附加品质对吸引规模化的旅游客流具有正向影响,且较内在品质作用更加显著,舒适性、景观性、体验性及环保性等四大特性可解释出行行为53.2%的信息,并对稳定旅游客流具有积极意义,便捷性对旅游客流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路建设的大BOT融资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婧  王松江 《公路》2006,(11):93-96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作为干线公路网支撑的乡村公路受到了国家的日益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乡村公路发展的状况还仅仅停留在“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谁负担”的单一融资模式下,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乡村公路建设的需要。从探索新型的、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的公路建设融资方式入手,以转嫁政府风险、高效利用政策性投资、实现多渠道融资及道路建设、资源开发并举为目的,着重介绍了大BOT项目方式在乡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