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缓解当前城市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日益加剧的问题,在阐述国内外潮汐车道应用现状基础上,针对北京市潮汐交通现象明显的立汤路和朝阳路,进行了高峰时段交通调查,分析了潮汐车道交通流特性,论证了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根据路段现状设施、交通流量和流向特征,提出了潮汐车道设置方案,并采用Vissim仿真方法,对潮汐车道设置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汐车道对提高路段主要交通流向通行能力和降低延误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次要交通流向通行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陈海公路作为崇明岛内东西向唯一的交通性干线公路,为了满足花博会期间岛内的交通需求,对主线车道扩容,增加车道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优化平交路口数量和横向联系,提高通行效率;采用信号灯、立体过街及隔离设施,改善慢行环境,减少车行干扰;保证绿化带宽度,营造生态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车道公路改扩建中的S+直线段+S形绕行区、S+S形绕行区以及凸形绕行区,基于现场交通流参数调查与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了3类全封闭施工绕行区的车速变化特征,标定了速度-流量二次曲线模型并据此计算得到了绕行区各主要区段的自由流速度和实际通行能力值,采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了绕行区的交通冲突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直线段+S形及S+S形绕行区的交通瓶颈路段均出现在驶入曲线段,凸形绕行区的瓶颈路段则出现在警告区末端。3类绕行区瓶颈路段的平均速度较上游正常路段降低了70%左右,通行能力则降低了50%左右。在交通冲突方面,在低流量时3类绕行区的交通冲突情况差异不大,当流量增大到500 pcu/h以上时,凸形绕行区的交通冲突明显比其他2类绕行区更为严重;综合通行能力、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水平3个方面,S+直线段+S形绕行区是1种比较适宜的绕行区形式。   相似文献   

4.
平面交叉口信号相位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口信号相位方案选择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提出信号相位方案的设计不能单纯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为目标,还必须考虑交叉口行车安全这一因素。围绕这一论点,对不同信号相位方案下各种类型交通冲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6种类型的交通冲突情况做定性分析,进而研究各类交通冲突与信号交叉口相位方案之间的关系,最后以观察到的冲突数据为依据,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相位控制下的冲突率,建立小区域内的常用信号相位等级,为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运行效果,选取通行能力和延误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仿真与评价技术开展研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前后通行能力表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及右转车道长度对导流岛交通疏导效果影响很大.在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小、短右转车道情况下带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较高.采用IQA方法计算设置导流岛前后延误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带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机动车运行延误较小,只有在交通量很大的情况下,延误有增大趋势.可见,在行人和自行车交通量较小、右转车道长度较短的交叉口设置导流岛能提高通行能力,减小交叉口延误.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冲突分析技术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文中通过对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条件及交通冲突数据的分析研究,引入综合影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交通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信号平面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冲突率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的信号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系数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交道路流量比、交通组成及左转车比例等因素,确定对交通冲突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得出交叉口的安全水平等级。  相似文献   

7.
黄小芳 《交通科技》2023,(5):119-123
为合理分析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事故的起因,降低交通事故率,以建设路与仙衣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交通冲突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现状交叉口及优化后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分析现状交叉口的实际使用情况,就相关缺陷做针对性补充与完善,如增设右转渠化岛、增设交叉口信号配时、完善相关交通设施的布设等,可充分发挥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实际功能,有效提高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交通冲突技术是一种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以某市5个相似交叉口的实测值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了电子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基于排队模型,建立了ETC技术应用在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减少收费产生的交通延误以及降低能耗与尾气排放的效益评价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收费站通行能力相对不足的条件下,ETC技术应用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最佳路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指出现有路网性能二元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考虑路网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个方面的综合性能,针对城市路网设施的断面、路段和路网3个层面提出了断面通行效率、路段输送效率和路网运行效率3个新的交通效率评价指标;并在道路面积率和交通需求分布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了4个不同密度的路网仿真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路网服务水平的可靠性随路网密度的提高而增强,但路网交通效率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即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佳的路网密度,使路网在容量和服务水平2个方面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单开口式(即仅有1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即通过预信号控制动态借用的出口车道)的长度与左转交通需求匹配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1种双开口式(即设置2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及控制方法。结合逆流左转车道的车辆运行规则,分析单开口式、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上车辆排队行为特征差异,构建逆流左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延误计算模型。考虑主预信号协调控制、饱和度、交通波传递等约束条件,以车均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0-1变量表示各个预信号开口是否启用,将常规设计、单开口式、双开口式信号配时整合到1个统一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中,并给出逆流左转车道长度的设计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发现:①在逆流左转车道长度为80 m时,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幅度最大;②当通行能力满足需求时,逆流左转车道长度越短,交叉口延误降低越明显;③若为保证通行能力而采用较长的逆流左转车道时,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通行效率优于单开口式;④综合考虑延误、通行能力等因素,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长度宜设置为40~60 m,而双开口式宜设置为80 m左右;⑤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启用每个预信号开口,应用较为灵活,适用于各种流量场景。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和减少交通设计与管理阶段由于通行能力不匹配导致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交通规划阶段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匹配性评价方法。将信号交叉口上游路段、进口道停车线、出口道与下游路段四个典型道路断面纳入通行能力匹配性评价范围。提出衡量车流流经路径相邻上下游断面间的通行能力匹配程度的匹配度指标,并结合交通规划阶段的交叉口相交道路等级、交叉口各转向流量条件等参数计算信号交叉口综合匹配度指标。最后对两次干道相交而成的信号交叉口进行通行能力匹配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环形交叉口存在通行能力及安全问题的缺点,系统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的环形交叉口——涡轮式环形交叉口。根据已有研究的模型评价结论,与传统的环形交叉口相比,该类型交叉口通行能力可以提高25%~3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环形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最后探讨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动态可变车道优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交通量具有方向不对称性且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时,可变车道可以使道路双向通行能力动态适应交通需求,以减小交通拥挤.通过把剩余车道安排到通行能力相对受限制的行驶方向,可变车道应用在全世界的很多拥挤干道、桥梁和隧道上.研究可变车道的交通效率问题,并开发了车道最优分配原则使道路系统适应一天内交通需求的不对称性.通过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确立了设计动态可变车道的步骤,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总体通行能力,并降低系统总体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叉口交通冲突灰色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交通冲突技术是国际交通安全领域新兴开发的非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的特点而异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本文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引入交通冲突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 MPCU)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对以时均交通冲突和交通量数据为依据的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灰色聚类评价法,并设计了计算软件,为交叉口的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叉口安全改善方法,以实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使城市道路更好地满足宜居城市关于交通便捷有序、城市景观优美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形成节能环保型交通出行方式。针对于此,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及道路红线宽度方面进行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标准研究:以机动车道一条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计算得出不同等级、不同车道的通行能力标准;以规范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为基准,综合设施所处地位和服务水平,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横断面下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流运行、交通安全、道路绿化等影响因素,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断面形式下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从通行能力标准和最小红线宽度两方面为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提供了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7.
该文系统分析了环形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以常规环形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为基础,基于VISSIM交通仿真,采用交通冲突率和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环形平面交叉口出入口几何线形进行优化,提出了改进型环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旨在改善环形平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有效解决环形平面交叉口拥堵严重、事故频发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入口曲线半径为R=16m、出口曲线半径为R=130(80)m的改进型环形平面交叉口在通行安全和效率方面优于常规环形平面交叉口。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信号交叉口交通冲突模型,提取29个信号交叉口260 h的交通冲突数据,考虑交通冲突异质性,构建了随机参数(RP-PLN)交通冲突模型和随机效应(RE-PLN)交通冲突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仿真对模型参数后验分布进行估计,利用方差信息准则和残差标准化决定系数对2种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交通冲突模型都可以有效处理交通冲突异质性;RP-PLN交通冲突模型的拟合优度优于RE-PLN交通冲突模型;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直行交通量增加1%可使直右交通冲突增加0.54%;右转交通量增加1%可使直右交通冲突增加0.65%;右转大车比例增加1%,直右交通冲突增加1.06%;物理渠化岛和标线渠化岛的设置可以分别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8.9%和17.3%;设置加速车道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22.9%;右转半径增加1%,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0.5%;安装右转让行标志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16.5%;设置右转专用相位可使直右交通冲突降低29.8%。  相似文献   

19.
交通冲突技术是交通安全领域的一种非交通事故统计评价方法,是以大样本、快速、不同特征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从传统的事故统计评价方法中提高效果。应用交通冲突技术,建立了施工期间现状交叉口的仿真模型,结合SSAM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交叉口交通冲突特征。利用交通冲突数,对不同方案的平均车辆延误时间指标进行了比较,从而确保最佳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单向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向交通可大量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改善交通条件。基于HCM分析方法,对双向双车道十字交叉口实施单向交通前后的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双向通行,一路双向、一路单向和两路单向3种交通条件下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Corsim仿真模型为平台,以交叉口车辆平均信控延误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向交通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