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正确的油离配合,是安全驾驶的前提,也可以减轻汽车部件的磨损。在操作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油离并不是只有起步的时候需要。  相似文献   

2.
错误习惯一:先离后刹。新学员的油离配合一般都掌握得不好,容易熄火。为了避免新学员在驾车过程中频频熄火,教练通常会让学员在碰到情况要制动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制动。哪怕只是在正常减速停车时,也都要左脚先把离合踩下去。右脚才敢往制动踏板上放。有的人刚从驾校出来,其至养成了左脚一直不离开离合踏板,一有情况先踩离合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离顺操作方式入手,对“一脚”离合器换档法与“两脚”离合器换地的换档过程进行了必要分析,提出了驾驶员操纵离合吕的方式与节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坡道起步是摩托车驾驶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掌握这一技术需要驾驶员熟练地运用离合器、油门,制动器三者的配合.若配合不当,例如制动松早了,油门与离合器没有跟上,则会出现车辆下滑;离合器与制动配合较协调而油门跟不上,或油门、离合配合协调但制动松晚了,则会憋死发动机,车辆均无法起步.这对初学者来说很难一下子熟练地掌握.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手动挡车辆起步困难的分析,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起步辅助功能,通过整车上的离合开关传感器、空挡传感器及油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判断驾驶员的起步意图,在起步动作时由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发送指令控制发动机执行器调整进气、喷油和点火,在起步过程中增加发动机转速及发动机的储备扭矩,以达到增加发动机抗负载的能力,进而提升起步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董宝青 《汽车杂志》2005,(7):146-147
虽然有很多人提醒我,起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给足够的油,然后尽可能慢地松离合,车队赛车工程师在驾驶前的说明会议上也曾十分形象说,F1的起步就象是你们平常开车用三档起步!  相似文献   

7.
(1)路上暂停勿离前车太近。新手上路对跟车间距很难把握,遇有堵车或红灯时,制动过晚,以致车头离前面车辆太近,加上起步要领操作不熟,常常会过于急躁,很容易在重新起步时撞上前车。另外,假如前车驾驶员也是新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离合操纵系统为方向,简要探讨了重型商用车起步窜车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多种优化措施,最终解决该系列问题。同时总结了离合操纵系统的设计经验并提出了日常操作离合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18日23时左右.笔者接到报告称粤××号车在××油站。卸油后准备离开卸油台时,汽车刚起步.电控电源总开关起火燃烧,幸好油站当班班长及时发现.驾驶员立即停车关机,与班长一起用油站的灭火器灭火,在1min内把火熄灭。但汽车已无法再起动,原打算告诉驾驶员把总开关两根电源线连在一起即可起动,但考虑到汽车仍在油站.驾驶员不懂电工操作,怕再次产生电火花,故派电工前往接线,应急使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13,(8):129
对于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开车上班族应该很有体会,您想要不迟到就要早出家门一小时,常常有朋友抱怨,堵车害我半小时的路程开了一个半小时,踩离合踩得腿都酸了。开手动挡的朋友们也有同感吧!不停重复换挡、起步、油离配合的动作,使开手动挡车的快乐不复存在。在社会道路拥堵的大环境中,开辆自动挡车应是件幸福的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自动挡汽车以简单的操作优势已成为大众普遍选择的车型。从上世纪80年代自动挡运用到轿车上后,就成为"便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操作可靠性分析及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武宏  曹琦 《汽车工程》1994,16(4):207-213
本文从汽车交通事故的历史数据出发,论证了汽车人一机系统中驾驶员失误率评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分析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汽车能力的主要因素后,提出了驾驶员操作可靠性评定方法,确定了驾驶员的基本可靠度及其他相关参数,结果40名驾驶员肇发的交通事故,得出驾驶员安全驾驶车的量度值,同时展望了驾驶员失误率评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驾驶时间对营运驾驶员驾驶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王猛  汪林  李宏海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5):113-116,120
针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疲劳驾驶问题,以公路客运行业的营运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人机工程学和试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按驾驶时间的不同设计了区组对比的试验方案,并用试验仪器现场采集了99个样本的试验数据,利用F检验和H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驾驶时间对驾驶员驾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时间在8~12 h之间,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会显著降低,而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降低不明显;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随驾驶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时离合器会介入传动系统,容易引起较明显的冲击感,是影响整车驾驶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基于离合器双模糊和电机转矩协调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首先建立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以减小离合器滑磨功为目标,对模式切换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划分;其次,结合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的基本要求和驾驶意图,制定离合器双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对滑摩阶段的接合时长和转矩同步阶段的压力变化率进行控制;然后以离合器滑磨功和整车冲击度为优化目标,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对滑摩阶段的接合压力进行优化,从而获取模式切换过程中离合器的最优接合压力轨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计算离合器传递转矩,根据电机转矩响应快的特点,制定电机转矩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基于某混合动力试验样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缓加速、中等加速和急加速下的模式切换试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较好地反映驾驶人驾驶意图,保证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所产生的整车冲击度均处于合理范围之内,改善了整车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驾驶人是"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核心。近年来,研发人性化、个性化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弯道驾驶行为特性,为弯道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功效评估与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肌电信号的驾驶人弯道行驶过程操纵行为分析方法。招募12名驾驶人在试验场标准路面上进行实车试验,其中包含6名专业试车师与6名普通驾驶人,要求驾驶人分别以30,40,50 km·h-1的不同初速度驶入U形弯道并自由驾驶。试验过程中记录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数据和车辆运动状态数据,分析转弯行驶车辆侧向运动对不同驾驶能力的驾驶人生理体验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驾驶人在不同入弯速度条件下颈部肌电信号与侧向加速度的关联差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专业驾驶人和普通驾驶人颈部肌电特征值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特征与车辆侧向加速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驾驶任务难度的增加,驾驶能力好的驾驶人能够较好地适应任务的变化,在进行纵侧向耦合操纵时能够较好地协调身体生理反应与车辆侧向运动保持较好的关联特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并完善驾驶体验评价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可为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功能设计与智能汽车行驶性能的用户体验测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面向人机共驾车辆的驾驶人风险感知是接管时正确应激反应和操作的前提,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人机共驾车辆驾驶人风险感知概念及其特性;从驾驶人特性、自动驾驶系统、驾驶情景这3个方面分析了人机共驾车辆驾驶人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从驾驶行为表现、接管绩效和主观评价这3个方面对人机共驾车辆驾驶人风险感知衡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动换道控制技术中融合个性化驾驶人风格的研究,建立考虑驾驶人风格的车辆换道轨迹规划及控制模型以提高换道规划控制模型对不同风格驾驶人的适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驾驶人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得到了212份驾驶人风格量表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均值(K-means)聚类分析法将驾驶人按驾驶风格分为激进型、普通型和谨慎型,并通过驾驶模拟器试验采集不同风格驾驶人分别在自车道前车、目标车道前车和目标车道后车影响下的换道行为数据。然后对椭圆车辆模型进行改进,以描述不同风格驾驶人的行车安全区域,并据此构建3种典型工况下不同风格驾驶人的换道最小安全距离模型,结合驾驶舒适性约束、车辆几何位置约束以及不同风格驾驶人的换道行为数据,以换道纵向位移最短为目标,实现适应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规划。最后以基于预瞄的路径跟踪模型作为前馈量,设计基于动力学的线性二次型最优(LQR)反馈控制器,通过调节控制权重矩阵实现3种工况下不同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跟踪。PreScan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考虑驾驶人风格的换道轨迹规划及跟踪控制模型能够实现不同驾驶风格的自动换道轨迹规划及跟踪控制,可满足驾驶人个性化换道需求。  相似文献   

17.
车辆进入自适应巡航工况下行驶时,不同风格的驾驶人会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有不同的需求。文章首先通过对不同驾驶人在9种跟随试验下获取的实验数据分析,选取表征驾驶人风格的驾驶特征参数;其次对所有驾驶人驾驶特征参数利用K-mean算法聚类分析,将驾驶人三类,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辨识模型对驾驶人风格进行辨识。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以较高的准确率对驾驶人风格进行分类,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适应驾驶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眼动仪及车速记录仪记录了5种试验条件下3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和车速数据,分析了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的车速变化特征、驾驶员眼动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宽度变窄,驾驶员的注视点变近,对障碍物的注意变得集中,且习惯于以左侧障碍物为参照来调整车辆运行状态;通道宽度变窄使驾驶员信息感知阶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减小,而操作校正阶段时间所占比例增大,且通过条件越差,对驾驶员的刺激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行车过程中手机使用模式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依据功能类型及使用模式将手机操作分为8类,利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提取跟车速度、跟车间距、车头时距、横向偏移距离、方向盘转角5项指标表征车辆的横向、纵向运行状态,定义驾驶人的注视点分布信息熵、注视点区域分布比例、注视时长、扫视频率、扫视时长、眨眼频率、眨眼时长7项指标表征驾驶人眼动特性,分析驾驶人进行不同手机操作时的车辆运行特性与驾驶人视觉特性,并利用方差分析法验证上述指标作为驾驶人跟车行为衡量指标的有效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8类手机操作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并结合具体手机操作的分心内容、形式和动作时间,对具有相近功能的两两操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定的手机操作行为对选取的各项车辆运行指标与驾驶人视觉特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对驾驶人跟车绩效影响由大到小的手机分心操作依次是发送文字信息、阅读文字信息、手持接听电话、发送语音信息、按键拨打电话、听取语音信息、语音拨打电话、免提接听电话,文字信息的编辑和阅读等操作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影响大于其他手机操作;研究结果可帮助驾驶人明确不同手机操作对行车安全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s ensuing with the human being who is controlling the technical system, especially problems related to his skill levels, driving habits, capabilities and decisions (especially when impaired by drugs, fatigue or physical handicaps). It may be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 driver to operate a vehicle safely if certain parameters in the control of the vehicle a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river's normal characteristics. Value has already been established for tailoring certain attributes such as seat, pedals, steering wheel position and mirrors to a given driver through memory functions. This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assessing a driver'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odifying the control to improve safe operation of the vehicle on a real-time b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