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排水管网是否完善对于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排水合流制易造成下游河道污染、排水能力不足,也会造成城区内涝。以宁河县老城区为例,通过对其排水现状情况的调研分析,总结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改造方案,力求构建系统合理、功能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排水管网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对南方某特大城市主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排涝设施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进行排水管网一维(1D)模拟,评估不同重现期降雨情况下现状雨水管渠的排水能力。同时,基于GIS技术构建主城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1D排水管网模型耦合和二维(2D)地表漫流模型,分析确定50 a一遇24 h设计雨型工况下的内涝淹没范围形成风险分布图,并分析内涝成因,提出规划方案指导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在遭遇台汛威胁时最大程度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天津市降雨特点对下垫面进行解析,结合城区土地利用性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从排水防涝现状、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规划标准、城市防涝系统方案、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管理规划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LSH流域排水(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及其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LSH流域的排水(雨水)系统水动力学模型,对现状排水(雨水)系统排水能力和内涝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某重要区域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然后通过模型对改造方案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LSH流域的排水(雨水)管网达标率(满足2 a一遇)为68.4%,整体管道达标率较高。管道排水能力小于1 a一遇、1~2 a一遇、2~3 a一遇、3~5 a一遇和大于5 a一遇的管网占比分别为18.5%、13.12%、42.35%、15.38%、10.65%。LSH流域东南部区域存在较高的内涝风险。通过对沿齐州路东侧敷设1.2 m×1.2 m雨水管渠的改造方案进行模拟验证,表明该改造方案能较好的解决东广场区域的内涝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线监测和排水模型对平原河网地区雨水管网及截流设施开展系统评估分析。研究区域的雨水管网受末端闸门井的控制,旱天均存在一定的水深,部分闸门井降雨后开启不及时,开启水位与旱天水位相差较大,可能导致上游排水不畅和内涝风险,也会影响下游污水系统运行。通过模拟分析得到积水风险分布图,并与闸门井及其上游管网分布图进行叠加,识别了对上游内涝积水及下游污水泵站抽排负荷冲击影响较大的闸门井,提出了以应对内涝风险为主要目标的闸门井运行调度建议。结合在线监测与模型模拟评估可有效支撑排水管网运行诊断评估、规划改造和管理维护决策等。  相似文献   

6.
江苏武进为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为系统推进全区海绵城市建设,武进编制了《武进区海绵城市综合规划》及几个示范片区的系统建设方案,针对区域内存在的“四水”尤其是水安全问题重点梳理,并基于Mike urban构建模型,在雨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管网、河道及地形三者耦合,对30 a一遇设计降雨工况下内涝风险进行了模拟和评估,制定了“围+排+蓄”相结合的防洪排涝策略。同时,以行政中心试点片区为例,结合老城区海绵改造,通过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等措施,全面实现该区域“3~5a一遇不积水,20 a一遇不内涝 ”的总体目标 。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数学模型在排水领域存在诸多的应用问题,通过对模型软件的项目实践,以Infoworks ICM软件为例,总结综合排水模型的应用方法。介绍降雨事件选择、产汇流模型和模型参数率定方法,提供数学模型在排水管网、二维积水模拟和河道污染模拟的应用流程和关键指标,为数学模型在排水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力模型软件Infoworks-icm建立宣城市道叉河片区排水管网水力模型,模拟计算该片区遭遇3a一遇设计降雨时的排水情况,运用水力坡降法对管道的排水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管道瓶颈处进行定点改造。结果表明,运用水力模型软件能够快速、直观地找到排水的瓶颈处,明确工程改造的位置,有效提高工程改造效率,改造后的管网能较好地满足新标准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某城市道路为例,结合下垫面条件, 利用SWMM模型对拟建管网进行排水能力复核和排洪能力检验。通过GIS进行模型简化, 在SWMM中建立排水管网概化模型。在3 a一遇暴雨重现期条件下, 对研究区域排水系统进行模拟, 分析排水管网的承载能力, 复核该套管网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同时,在防洪设计暴雨重现期下(10 a, 50 a, 100 a),模拟分析管网的排洪能力, 明确研究区域中易产生积水的地段。  相似文献   

10.
对西安市明城墙及其周边区域排水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现状排水设施的排水标准,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研究区域内排水管网诊断分析及护城河水质检测分析,提出了西安市明城墙及其周边区域内排水系统综合改造方案。研究可对国内其他城市的老城区或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暴雨管理模型(SWMM)为基础介绍了管网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建模方法,利用Arcgis辅助处理模型基本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Thiessen Polygons)算法划分汇水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管网进行排水能力评估,并模拟了不同外江水位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雨水排放系统的数值模拟技术可对设计管网进行优化,便于管理部门进行管网信息查询和维护,更可通过模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并提前作出防灾预案。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某区城区多年来持续进行污水管网及排水设施建设,但尚未对排水管网系统及配套设施进行过系统性、针对性且较为客观的评估研究。通过建立污水管网系统运行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污水系统问题分析,其中包括雨污混接、外水入侵等,为制定合理的设施提效工程方案、后续管控提供依据。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某区城区污水系统连接问题多,排水设施运行效能低,管网持续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外来水入侵较严重。结合评估结果提出了管网补测、缺陷修复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贵阳市排水管网现状地下水渗入和雨污混接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贵阳市排水管网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下水渗入和管道混接管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南宁市的地理、气候特征及排水系统现状 ,从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及排水管网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 ,进而对如何排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内涝防治是一项涉及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统筹管理。结合洛阳市易涝积水点现状调查,分析了洛阳市排水防涝设施存在的问题,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以期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立交下穿道、轨道交通、隧道3类市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山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致涝因子,结合重庆市中心城区历史积水情况,运用现场调查、文献调研等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构建了山地城市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3级评估方法,旨在快速评估位于低洼区域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内涝防治能力,为后续内涝积水整改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针对高风险设施采用水力模型法校核内涝风险,中风险设施采用推理公式法校核,低风险设施无需校核。  相似文献   

17.
市政排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一般随市政道路同期建设,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工程。市政排水管网主要包括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市政排水管网设计要以上位规划为依据,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及设计参数,在管线布置上要与其他工程密切配合,实现排水管网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结合雄安新区高铁站片区的排水管网设计案例,从设计参数、水力计算、管道埋深、构筑物布置、专业配合及施工时序等方面介绍了该片区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旨在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力模型软件Info Works ICM建立广州市FY路2D排水模型,分析评估现状管道水力运行状况,找出内涝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利用水力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校核,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现通过实例介绍2D排水模型在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具体流程,可为其他地区模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0,(5)
为研究SWMM城市道路模型参数的敏感性,以湖南某市某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SWMM模型模拟现状条件下,采用Morris筛选法对Horton(霍顿)最大下渗率、Horton最小下渗率、Horton衰减系数、管道曼宁糙率、不透水区曼宁系数、透水区曼宁系数、不透水区洼地蓄水深度、透水区洼地蓄水深度这8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的灵敏度与暴雨强度和下垫面透水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中心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规划是水网平原地区建成区雨水管网改造的缩影,规划区四面环水,人口、建筑密度大,实施条件复杂。综合分析区块排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划分集水分区,调整排水方向,结合地铁施工、控源截污等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排水通道,提高老城区排水系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