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日中三国公路指路标志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伟  陈宏云  张高强 《中外公路》2007,27(6):190-193
在路网环境中,驾驶人获得道路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公路沿线的指路标志。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标志设置规范和实例,分析三国的公路指路标志在交叉点和路段中的版面形式、设置位置、指示内容侧重点等问题,提炼出美日指路标志设置理念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伟  姜明  唐铮铮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17-122,143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中国指路标志系统的特点,针对公路指路标志在交叉点和路段中的版面形式、设置位置、指示内容侧重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提炼出国外指路标志系统值得借鉴之处。从指路标志的识认性、系统性出发,建议国内指路标志系统设置作如下改进:进行地名分级、加强道路编号工作、完善指路标志图形化、明确标志形式适用性,确定交叉点、路段中指路标志设置的系统要求。希望能为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为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最新的统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2009版),详细介绍了美国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通过与中国高速公路出入口指路标志设置方法(2009版)对比,指出其因地制宜的原则、车道指示的理念和箭头布局的明确等值得中国公路设计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指路标志间接指引的规定,及我国指路标志间接指引存在的问题。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典、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在间接指引标志设置的规定和实例来看,间接指引多采用符号化方式对道路编号进行指示,也可用图形化方式表示。我国一般在匝道出口或交叉口标志上列出路线编号或路名来表示间接指引,很难区分直接指引和间接指引,易引起误解。在国内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间接指引标志设计原则:间接指引以指示路线为主;标志内容应简单易懂;重要道路间接指引应多次指示。提出了5套间接指引标志设计方案,并给出了间接指引标志的设置位置和使用范围,供科研、设计、标准制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2):121-121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上海市交警大队通过对本市高速公路网上近3000块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全面检查后发现,现有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主要问题是:用高速公路编号名称指示方向,使有些指路标志缺少了地点信息;个别指路标志还存在标志内容不完善、形式不统一、设置不完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先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先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  相似文献   

8.
公路标志与铁路和航道标志一样,对于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有着要重的作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设计准则”曾明确规定,为保征行车安全及指示行车方向,在公路沿线应设置交通标志和指路标志。实际经验证明,在公路沿线设置标志,对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便利旅客、美化路容都有良好的效果。过去所使用的公路标志多是用木料制作,容易损坏,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速公路交织段的概念,结合城市道路间断流运行特征及路侧指路信息对交织车辆的影响机理,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流实际交织长度的确定方法.根据道路交通设计特征及驾驶员变道行为特征分别确定了城市道路进口道交织段的起讫点.选取上海市典型交叉口对车辆换道行为及微观行车特征进行视频观测,共获得159个有效样本,分析了车辆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换道决策点在信息指示标志附近呈正态分布.结合指路信息的影响改进了现有交织段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比较了该交叉口三个典型断面的通行能力:停车线断面、交织段断面、路段断面,并指出随指路信息位置变化时交织段通行能力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指路信息最佳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0.
《公路与汽运》2006,(2):52-52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上海市交警大队通过对本市高速公路网上近3000块指路标志的全面检查,发现现有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用高速公路编号名称指示方向,使有些指路标志缺少地点信息;个别指路标志存在内容不完整、形式不统一、设置不完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三、沿线设施沿线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公路经济效益、保障行驶安全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现代公路的标志之一。 1.交通安全设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从公路、驾驶人员、行人、车辆等各个角度分别采取措施。但是,为了全面发挥公路的功能,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则是公路管理部门必须做的工作。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有:人行跨线桥或人行地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修建了8·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为了与道路网相适应,美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指路标志系统是十分重要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标准交通控制设施手册MUTCD,手册中规定美国指路标志系统分为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和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指路标志系统。  相似文献   

13.
陈建海 《汽车与配件》1998,(10):20-20,2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外大量汽车进入国内,汽车中的设备较多,技术选进,有许多警告、指示信号装置,车用仪表的图形标志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许多信息大多通过图形标志或声讯来显示。因此,正确识别和使用,对驾驶和管理进口车辆是十分重要的。汽车正常行驶中出现的警告灯亮或有蜂鸣声,说明汽车已产生或将要产生故障,应通过发警系统,排除故障后再行车。现将国内外汽车仪表图形符号摘编如下(包括GB4094—83“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8)
随着我国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数字化指路系统的应用问题逐渐显现。在分析数字化指路系统存在问题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双标识指路系统,并提出了公路双标识指路系统与现状指路系统的衔接方法。同时,基于我国公路交通标志现状,提出了公路双标识指路系统的应用方案。公路双标识指路系统在广东全省进行了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区域高速公路对指路标志设置的变化和需求,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区域高速公路的特征及其给指路标志设置带来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做法和我国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区域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原则和要点,并研究了互通间距较近、重合路段、互通立交指示等3种特殊情况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最后对我国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驾驶员完成一次出行任务时对指路标志信息选取的心理行为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路网条件下指路标志的特点和驾驶员的行为特点,提出了路网条件下指路标志信息的分类、发布原则和设置等基本要求。按照标志信息的重要程度和记忆规律将指路信息分为三级分类原则,并提出指路标志应系统、连贯、一致的发布原则。对于交叉口指路标志系统,首次提出了"提前预告、到达指引、过后确认"的三级分类及发布体系。并以北京市周边三条典型公路为例进行了实地验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当前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置不规范、指示信息不能有效引导交通等,该文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法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设计指路标志的重点步骤并给出了实践经验.最后,结合成都市蜀龙大道四期工程作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路指路系统存在问题和近年交通事故的研究表明,出口指路标志若设置不科学,交通安全将存在很大隐患.本文针对快速路上行驶的车辆,从正常行驶状态到发现出口标志之后而采取向右侧变换车道、减速、驶出出口的全过程,构建了车辆行驶模型.利用车辆行驶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路出口指路标志进行设计调整,提出了改进意见.结合本次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快速路网指路系统进行全面改造的机会,彻底消除此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对今后其他城市快速路网指路系统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般公路区域路网指路标志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路标志是非常重要的一类交通标志,它的设置关系到路网交通能否有效运行。首先提出了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指路信息需求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预告、告知、确认的一般公路区域路网指路标志系统构成与构建方法。实车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可有效提高指路标志的设置有效性,减少驾驶员走错路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从驾驶员主观认知角度出发,建立了驾驶员认知路标志信息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室内仿真和室外实地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指路标志信息量与驾驶员认知能力之间的数理关系,确定了指路标志的理论极限信息量及其发布原则。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驾驶员与指路交通标志之间的人机功效性,同时为评价公路指路标志的视认性和筛选指路标志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