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某牵引车车架横梁断裂的问题,运用CAE软件Altair HyperMesh建立了某牵引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得到车架横梁的应力云图及相关数据。为了增强横梁的强度,提出DOE的方法并使用Altair OptiStruct分析软件对车架横梁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试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相比初始设计方案明显降低了车架横梁处的应力,增强了车架横梁的强度,为车架设计与改进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乘用车早期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试验中出现的前副车架钣金开裂问题,基于CAE模拟台架试验对前副车架的强度进行分析,并对副车架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了最终的结构优化方案,并经过了多轮台架试验及整车道路耐久试验的验证,合理解决了前副车架的钣金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后副车架常见失效位置及形式,从后副车架开裂位置、横梁与纵梁搭接长度及形式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某重型自卸车第五横梁及其加固板开裂的可靠性故障,通过CAE受力仿真分析、生产工艺现场调查,以及标杆对比分析法,得出其可靠性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横梁与车架自身强度不足、横梁与加固板加工工艺不符合要求,推力杆支座结构不合理等,并以此进行整改后,通过市场服务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自卸车副车架支撑板焊缝开裂的原因及工艺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QD3140G6D型7.5t自卸车经使用后,支撑板与副车架、中横梁联接处焊缝出现开裂的现象,通过分析计算找出原因后,改进工艺操作加固副梁,解决焊缝开裂。  相似文献   

6.
前副车架是底盘前桥的骨架,对整车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针对某车型前副车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钣金焊缝开裂以及疲劳耐久性能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CAE仿真进行前副车架整体及局部的疲劳应力计算,然后进行了多轮结构疲劳耐久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最终经过整车道路耐久试验检验,确定了最终的前副车架设计方案,使前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得到了优化,疲劳耐久性能也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CAE在轿车结构件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轿车副车架焊接总成在道路试验中经常出现早期焊接开裂和材料破坏的情况,应用ADAMS/CAR和MSC/NASTRAN等CAE软件对3种典型工况下副车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应力分析,分析得到的应力集中部位与道路试验中出现的破坏部位基本吻合,表明CAE分析过程中的假定、简化、建模及分析方法基本正确,为以后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牵引车车架横梁开裂事件,使用Creo构建整车三维模型,导入Hyperworks中进行前处理网格划分等,使用Optistruct进行求解得出弯曲、制动、左转弯、右转弯、扭转、扭转+转弯工况等分析结果,将结果与实际开裂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扭转+转弯工况下第三横梁开裂,与分析结果一致,并提出横梁优化方案进行求解,分析结果表明在扭转+转弯工况下,第二横梁最大应力值降低38.1%,第三横梁最大应力值降低64.3%,提出后续牵引车设计时横梁优化意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蒋玮 《北京汽车》2010,(2):13-15
利用CAE、CAD技术对新开发的某轿车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设计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的可靠性,从而建立合理可行的结构件设计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CAE、CAD技术对新开发的某轿车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设计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的可靠性,从而建立合理可行的结构件设计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应变水平进行道路结构起裂层位预估并应用断裂力学理论阐述裂缝形成及扩展原因,采用室内试验测试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极限弯拉应变,研究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及扩展机理。在试验路段的各层位布设XYJ-2型应变传感器,监测道路结构的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基回弹模量较低时,原始开裂点在基层及底基层发生;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均高于材料的断裂韧度,原始裂缝将会由于荷载作用而持续扩张,直至形成贯通裂缝。  相似文献   

12.
李贵民 《隧道建设》2019,39(9):1494-1499
以下穿岩堆段的丽香铁路黄山哨隧道为工程依托,对岩堆段地表开裂及洞内初期支护边墙严重变形的问题进行研究。地表埋设6根测斜管监测地表位移情况,洞内布置3个断面进行围岩压力、钢架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压力、锚杆轴力量测。在分析现场岩堆段洞内外受力机制及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数值计算结果优化二次衬砌断面型式及进一步加大二次衬砌厚度及配筋。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隧道岩堆段变形: 1)地表岩堆土石接触面开裂处增设截排水措施; 2)加大隧道初期支护钢架型号及加长岩堆侧边墙径向系统锚杆; 3)加大隧道边墙轮廓曲率并优化隧道二次衬砌型式为圆顺型; 4)隧道预留变形量加大至30 cm; 5)隧道二次衬砌内净空预留50 cm补强空间; 6)隧道拱部设置42小导管超前支护。现场岩堆段采取以上措施后已顺利施工通过,根据洞内外监测结果显示,结构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TRIP钢在汽车底盘结构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构分析和CAE仿真模拟,采用高强度低合金TRIP钢成功冲压制造了城市小客车车架横梁件。该横梁件不仅强度得到提高,而且达到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成本,而且扩大了高强度钢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来弘鹏  谢永利  杨晓华 《公路》2011,(4):203-207
首次基于连续体的结构优化理论和有限元方法,采用简化的假定条件,应用拓扑优化理论,以应变能最小即刚度最大为约束条件,成功对不同应力场软弱围岩公路隧道衬砌结构体进行了结构优化.单拱隧道衬砌结构拓扑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应力场和不同的围岩强度,衬砌结构的断面型式和厚度差别较大;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衬砌结构断面高跨比应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缩型反射裂缝的扩展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裂缝扩展机理的分析,以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单元方法为基础、利用ANSYS计算软件,研究了产生反射裂缝的力学机理,分析了各参数对含裂纹路面结构的应力场以及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出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是导致裂缝向上扩展的根本原因,降低基层材料的弹性模量能抑制或延缓基层裂缝的扩展;当裂缝已经反射到面层后,降低面层材料的弹性模量也可以起到抑制或延缓基层裂缝的扩展;同时,外界环境和路面结构对裂缝的扩展亦有较大的影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地设计沥青面层和基层的厚度,以保证路面结构具有预期设计的抗裂性。为防止或减少反射性裂缝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ALIZE软件,对非洲法语区典型柔性粒料基层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结构受力特征和超标准轴载对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结构层应力集中度高,弯沉盆范围小,容易产生车辙及疲劳裂缝;结构整体模量较低,联轴对结构影响较小;增加沥青层厚度可快速降低基层、底基层以及土基等结构层顶面压应变值,有利于提高抗车辙能力,而提高基层模量可有效降低沥青层底拉应变,进而提高面层的抗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力学剪应力理论的沥青路面开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土力学剪应力理论为基础,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应力、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论述荷载与温度湿度的耦合作用;分析了材料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荷载水平应力、水平阻力系数、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开裂的影响;提出了材料的临界弹性模量的观点和高强度、低模量的选择原则,以及控制温差总量、限制超重车辆行驶等防止沥青路面开裂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聪  彭浩 《隧道建设》2020,40(10):1433-1440
襄阳市东西轴线项目沉管预制采用节段整体式全断面顺浇法,具有高强度、大断面、大体积的特点,管节控裂难度较大。为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裂缝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采用Midas FEA软件,进行沉管管节在设计工况下的水化热温度应力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分析管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节连接处抗裂安全系数较低。进而选取理论开裂风险最高的边墙倒角位置和施工难度最高的中隔墙倒角位置进行模型试验,实际模拟钢筋及预埋件施工工序,全面检验原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可靠性,并布设智能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局部块体试验,合理优化钢筋及预埋件的结构形式和安装工序,验证混凝土性能并优选施工配合比;同时,通过提出的原材料温控标准对模型试验进行温度智能监测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桑塔纳轿车车顶冲压成形动态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卫刚 《汽车工程》1998,20(3):187-192
本文建立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CAE系统,其中包括模具和板材几何造型系统、冲压成形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系统以及分析结果后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应力测试是汽车行业常用的疲劳寿命分析手法,当车身零件发生焊点开裂等疲劳破坏问题时,在应力集中位置贴伏应变片,然后在特定的恶路进行应力测试,采集应力数据,结合材料的疲劳限度及S-N曲线,通过分析应力数据能判断出是否存在疲劳破坏的风险,从而协助分析车身零件疲劳开裂的原因,并结合CAE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此外,实施对策后,以相同工况再次进行应力测试,通过分析疲劳开裂对策后状态测量所得的应力数据,可快速判断其对策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对策成功率,确保新车型按时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