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探地雷达探测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势;结合某桥梁工程实例,将探地雷达方法应用于嵌岩桩桩底溶洞探测工程,采用GSSI公司的SIR-3000型探地雷达,选用270MHz天线对嵌岩桩桩孔底部持力层8m范围内的溶洞存在情况进行判断。通过对雷达图像进行逐一分析发现:所有检测桩孔底部持力层中都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溶洞;但是部分桩孔底部存在充填型溶洞,通过开挖至溶洞深度消除其影响;持力层基岩中裂隙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情况,整体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1,66(10):169-175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溶洞极为发育,对工程建设产生较大影响。在未探明桩底岩溶发育情况下进行桩基施工和终孔,易发生溶洞漏浆、溶洞顶板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桩基自重较大且承担桥梁上、下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若处理不当,将引起塌孔、地面沉降、埋钻等严重事故。钻孔灌注桩在掘进过程中需要泥浆护壁,但现行的物探方法难以透过钻孔灌注桩的泥浆对桩底基岩溶洞发育情况进行有效勘查。本研究结合3个工程实例,运用现有桩底溶洞声呐探测技术,通过汇总、整理、分析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地区的3个项目的桩底探溶声呐实测数据,总结了该探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方法,验证了探测方法的探测精度和可靠性,并提出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探地雷达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四川广元至川陕界公路梁家湾特大桥桩基基底进行了隐伏岩溶探测。实践证明:应用探地雷达探测桩基基底隐伏岩溶是一种快速、高效、经济、可靠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在道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几个典型的工程检测实例,详尽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道路岩溶初勘探测、道路结构层厚度检测以及隧道掘进中的超前预报探测等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成果,结果表明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项川  袁勇  胡艳军 《路基工程》2012,(6):192-194
结合岩溶地区某运营双线铁路路基的坍塌,有针对性地对塌陷地段路基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确定了路基中的岩溶通道和溶洞的位置及特征;采用注浆的方法对该地段路基进行了加固,并以地质雷达进行验证,证明注浆用于岩溶路基的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龙岗河中桥两侧拓宽新建桥梁为4×21.6 m简支T梁,拓宽的两座桥梁共有桩基21根,桥台下桩径为1.2 m,墩柱下桩径为1.5 m,C25混凝土,钻孔灌注嵌岩桩。由于溶洞分布复杂,以及前期勘察、设计原因,导致部分桩基施工完成后发现桩底持力层存在尺寸大小不一的溶洞。为了确保桩基质量和桥梁的使用安全,对溶洞净高大于1.5 m的桩重新钻孔成桩,穿过溶洞将桩底置于完整的基岩上。对持力层内溶洞净高小于1.5 m的桩底溶洞采用钻孔高压切割压浆处理,将桩底层溶洞充填物清除并回灌高强度水泥浆。该文主要对桩基施工完成后持力层内出现溶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处理方法;还详细介绍了溶洞净高小于1.5 m的钻孔高压切割注浆补强方法、工艺、效果等。  相似文献   

7.
蔡晖 《路基工程》2014,(1):175-178
某在建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开挖过程中,隧道底部出现溶洞,地下水发育,已完成的仰拱段可能存在岩溶分布。通过探地雷达的探测,分析该隧道段的典型波形图,确定出了该段隧道底部岩溶的分布情况,并通过钻探资料验证,两者基本一致,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良地质段、特别是岩溶地段,若事先没了解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塌方、涌水等事故。岩溶经常形成于可溶性灰岩地层,多沿岩层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形成溶洞。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无损伤检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日益成熟,而岩溶洞穴与其周围围岩之间,介电常数、导电率等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可用地质雷达探测灰岩地层来动态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公路隧道中最常用的地质雷达法(GPR)进行,通过对其使用原理、优缺点、应用条件的分析,以湖南某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岩溶地质灾害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某地区存在较大的电解质差异性,最终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较好的雷达探测效果。溶洞的探地雷达具有较强的反应,空洞、填充溶洞或者基岩的电常数具有较大差异,溶洞界面很可能将导致探地雷达出现弧形,并且造成比较强的反射。雷达同相轴的散乱、不连续等情况也经常出现再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等状况,同时其反射能量非常强,在评价岩体完整性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上述指标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坝、堤防的隐患探测.在介绍探地雷达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的探地雷达图像,分析了大坝坝肩存在渗漏通道的图像特征,指出了渗流通道的范围和大小,为大坝的除险加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鹰嘴岩隧道岩溶突水探测及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渝湘高速公路鹰嘴岩隧道左洞ZK39+810~860段发生岩溶突水,采用探地雷达探测技术,探测岩溶突水的成因及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管波勘探法的探测原理及其在阳阳高速公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从经济、工期、风险等角度分析了管波勘探法与其它方法的优势。分析表明采用1桩1孔+管波勘探的方法进行岩溶桩基的勘察是可靠的,该方法比1桩2孔方法节省费用约36%,比1桩1孔+后处理桩底溶洞的方法节约16%,同时争取了至少1个月的工期。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位于厚覆砂层岩溶坍陷地区的广清高速公路桥梁钻孔桩的施工,对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成孔、穿越溶洞处理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并提出实施技术的保证措施,可为桥梁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岩溶发育地区,采用地质雷达对桩基穿过地层的溶洞分布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并合理确定岩溶地区桩基成孔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以某穿越岩溶地区的桥梁桩基础施工为例,探讨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地质超前预报与成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桥梁桩基岩溶地质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桥梁桩基岩溶地质进行处理,是为了使桩基在成孔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岩溶地质,并使成桩完整和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工程施工实践,对有溶洞的桥梁桩基成功处理方案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探地雷达是探测浅部介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概述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解释理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给出了探地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岩溶区桥梁桩基桩长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公路工程》2009,34(4):1-4,15
根据岩溶区桥梁基桩的工程特点,并考虑桩身转动时桩尖断面与基底岩接触面上产生的反力矩等对基桩的影响,提出了岩溶区桥梁基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在溶洞顶板抗冲切、抗剪验算中分别引入格里菲斯判据和莫尔判据,推导了岩溶区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计算新方法,并由此得出最小顶板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根据地质钻探资料,确定岩溶区桥梁基桩桩长的计算流程,并应用于湖南省宁道高速公路,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地质雷达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探和质量检查,特别在深度较大的桥梁桩基孔底检测方面,可以灵活、高效、精确、无损地判断地层构造和不良地质体,避免其将来对桥梁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贵州盘县至兴义段的桥梁桩基工程,介绍了地质雷达原理,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桥梁桩基孔底进行检测,并通过钻取桩基岩芯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桥梁桩基孔底无溶洞、溶沟,且基岩完整性较好,能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孙震  蒋建国  刘程 《路基工程》2017,(4):214-217
应用AKULA 9000C地质雷达,对云南省玉磨铁路新平村#2隧道基底溶洞进行探测,并简要分析了地质雷达探测隧道基底溶洞的机理。结果表明,隧底地质钻探情况与地质雷达预测结果大致相符,地质雷达探测法具有快速、准确定位空洞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