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本文针对弯梁桥中普遍存在而又极易被人忽视的桥梁偏位问题展开研究。以依托工程——孤山川11号桥(曲线梁桥)为例,对桥梁顶升、纠偏数值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依托桥梁的顶升、纠偏施工仿真分析。得出了使用位移模拟主梁顶升施工,顶升桥台处主梁截面应力增量与顶升桥墩处主梁截面应力增量差别较大;顶升桥台与桥墩断面主梁时,其截面应力增量规律相似,且小于应力限值等结论。论文所提分析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桥梁顶升、纠偏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对某钢管混凝土十字交叉吊杆拱桥支座更换顶升方案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并探讨主梁与梯道梁相接处的钢板连接、主梁与主拱相交处的橡胶圈、单点顶升与多点顶升、顶升位置、附加支撑以及顶升最大高度对拱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及建议,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桥梁在主梁整体滑移后会产生主梁移位、桥墩偏位、支座破坏和桥面损坏等现象,导致桥梁承载能力减弱。文中以江西兴国县陈屋高架桥第3联左右幅为背景,对桥梁进行主梁滑移加固技术研究,提出在11#~14#桥墩两侧设置临时钢支架体系并在盖梁上布置同步顶升系统整体顶升第3联主梁、在钢支撑顶及10#、15#墩台上安装四氟滑板支座临时支撑主梁、设置顶推系统纵向顶推第3联主梁和11#~14#桥墩、更换第3联所有支座、对裂缝进行修补的维修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既有V墩连续刚构桥进行顶升改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保证主梁和V墩在顶升过程中的安全是整个改造工程的关键。该文对采用抱箍梁顶升改造的V墩连续刚构桥梁进行整体和局部分析,研究了其在顶升改造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并讨论了结构在顶升过程中的安全性,找出了V墩在顶升过程中的薄弱部位,为加固防护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推法实施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拆除跨越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对主梁的支撑形式进行了根据顶推施工的需求改造,并分析研究了顶推施工过程及顶升桥梁更换支座施工中主梁、桥墩的结构受力,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调坡顶升施工为工程背景研究桥梁顶升墩柱之间不同步性位移差的力学性能和其性能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梁格模型与参数化分析方法对比了仅不同墩柱之间在较大的顶升位移差以及同时考虑横桥向顶升位移差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准确地评估了顶升墩柱不同步性对桥梁受力的影响,并基于结构应力提出3个位移量级,从而提出基于位移差的性能控制量化分析。其次,基于主梁抗裂安全控制提出采用不同墩柱位移差衡量顶升施工的质量和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为快速判断顶升施工安全性提供参考思路。最后,通过实例工程实施及相关监测数据验证本文不同步性位移量级性能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柏林哈维尔河上新建了一座桥梁,替换已逾百岁的弗雷桥(Frey Bridge)。弗雷桥是沟通柏林东西的交通要道。新弗雷桥(New Frey Bridge)为一座双拱肋钢-混组合结构桥梁,主梁重400t,长61.3m,宽24m。施工时,在靠近柏林奥伯恩哈芬街的一个小码头拼装,然后再运输到桥址处(见图1)。主梁的运输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通过爬升式液压千斤顶将主梁顶升400 mm,在相互连接的2艘运输船上安装主梁的滑行系统。因为水深和河宽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同步顶升施工是桥梁支座更换及高程调整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结合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了桥梁顶升高度的确定原则和计算方法,给出了安新高速公路典型桥梁顶升高度计算实例,介绍了桥梁高程同步顶升施工工艺,总结了同步顶升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为主跨268m双塔单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辅助墩负弯矩区主梁采用支点顶升法施工。为研究该桥辅助墩支点顶升及回落施工对结构受力的影响,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顶升施工全过程中桥塔、主梁、斜拉索的受力。结果表明:顶升施工中桥塔、主梁变形较大,顶升回落后其变形基本恢复至顶升前状态;顶升施工中塔梁固结段位置处桥塔结构应力变化显著,桥面板后叠合区域的钢梁结构应力变化较为明显;顶升后斜拉索索力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顶升回落后斜拉索索力基本与顶升前索力相一致;支点顶升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受力情况,对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尹天军 《桥梁建设》2020,50(2):105-110
昆山市吴淞江大桥主桥为2×101 m的塔梁墩固结体系斜拉桥,为满足升级到Ⅲ级航道的通航要求,需将全桥整体顶升抬高1.87 m。该桥采用整体同步顶升方案施工,其中两侧引桥先采用断柱顶升法施工,主桥后采用抬梁顶升法施工。在主桥整体顶升中,首先在主墩墩底以上1 m处施工托换结构(由抬梁和抱柱梁组成),并将原桥墩内部空心部位用C50灌浆料填充密实;托换结构施工后,安装液压自锁式千斤顶和跟随千斤顶,同步进行主墩及过渡墩墩柱切割;墩柱切割后将主墩处主梁放置在托换结构上,过渡墩处主梁直接放置千斤顶上,通过PLC同步控制系统顶升桥梁至设计标高;最后,对主墩及过渡墩墩柱进行接高及加粗,完成1.87 m接高区段墩柱连接。  相似文献   

11.
杨俊  盛君 《交通科技》2007,(2):27-29
叠合梁斜拉桥的主梁是一种组合结构,在确定合理成桥索力时,与其他类型的斜拉桥有着不同之处。文中针对叠合梁斜拉桥的特点,结合具体算例,采用平面双层框架模型模拟主梁,根据零位移法初定一个成桥索力,在此基础上考虑恒载和活载的共同作用,根据应力平衡法确定主梁弯矩的合理恒载可行域,再根据索力对主梁弯矩的影响矩阵进行索力调整。所得索力更加符合斜拉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襄阳汉江三桥主桥索塔采用无上横梁双直立索塔,主梁在索塔处设置紧缩段及顶板纵向设置加劲矮肋的特点,通过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对索塔的横向稳定性、主梁紧缩段传力、设置纵向加劲矮肋后主梁应力分布特性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上海首座自锚式悬索桥(安亭吴淞江人行天桥)主梁的施工为例,详细介绍柔性主梁的受力特点、主梁的施工标准、主梁的施工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和斜拉桥的合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蓬娟  黄才良  张哲 《公路》2003,(9):18-21
一般情况下,斜拉桥的合拢指的是梁与梁之间的合拢,即在主梁上预留一定长度的合拢段。公和斜拉桥根据该桥的施工特点,采用一种新颖的合拢方案,即在滑动模架上连续施工主梁,直到两边的主梁与边墩合拢。这种新方法的应用成功,为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及合拢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北方某独斜塔斜拉桥,拉索呈单索面稀索体系布置。该桥为混合梁斜拉桥,主跨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51+120)m。主塔采用钢混组合式桥塔,索塔锚固区采用钢锚箱结构。钢箱梁主梁为单箱多室结构,宽度大,梁高小,索梁锚固区域采用梁式钢锚箱连接。该文介绍了该桥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创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现浇箱梁的安全验算,主要包括主梁和横梁两部分内容。当然,最精确的计算方法是空间有限元实体单元计算方法。但对桥梁设计人员而言,空间有限元实体单元计算方法费时又费力,往往计算效率很差。将现浇箱梁分为主梁和横梁两个部分计算,即:将空间三维物体简化为平面二维物体,然后用平面杆系分别计算纵向主梁和横向横梁。但是,对于横梁计算,计算参数(主梁传递的剪力分布等)的取值不同,配筋结果往往有很大出入。通过工程实例深入研究了横梁的受力特性(ANSYS空间实体单元),并且根据横梁受力特性选定了最为稳妥的横梁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藉口镇藉河大桥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45 m+84 m,主跨155 m,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钻石形塔,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纵梁,该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辅助墩及过渡墩处设置减隔震型抗震支座。阐述了该桥总体设计时在孔跨布置、主梁、主塔、斜拉索、基础等方面的尺寸确定。对高烈度地区独塔斜拉桥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8.
*南京江北新区水月桥设计考虑桥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采用新月的造型,通过平纵弧线变化形成韵律感,体态轻盈。结构上采用不同半径的主辅式钢梁,将结构美观、受力合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主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钢箱梁截面,梁下设置V型桥墩,辅梁铺设在主梁伸出的挑梁上,产生通透轻盈的视觉效果,达到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的和谐统一。该桥的景观创意及结构设计可以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骑骡沟大桥斜拉桥方案为背景,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的纤维单元模型,对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和钢筋混凝土主塔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和非线性抗震能力的评估,计算分析表明:考虑材料非线性后,主梁的面内、外弯矩以及主塔的轴力、面内、外弯距均有较大程度地降低,主梁纵向位移以及主塔的面内、外剪力均由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集贤路跨派河大桥主桥是主跨132 m的钢桁拱-箱形梁混合结构桥梁,桥梁边跨至梁端24 m采用了分离式钢箱梁与钢桁拱连接。阐述该主桥总体设计时在主桁型式、片数、矢跨比等方面的方案比选及确定,以及吊杆、桥面板等结构构造设计细节。该桥的建成对同类型桥梁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