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谌博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45-147,169
用双曲线回归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星野法3种方法进行了路堤沉降与稳定观测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拟合结果的分析说明了三种方法的各自特点。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短期沉降预测能力均较好,星野法模型较其它两个模型与实际最贴近,双曲线模型与星野法模型拟合效果相近,而指数曲线模型预测的最终沉降量较另外两个模型偏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降观测值推求最终沉降量和固结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跃 《公路》1994,(2):23-27
本文介绍利用实测沉降值推求最终沉降量的双曲线法,线岗法和星野法,以及利用实测沉降量推求实际固结系数和最终降量的门田法,作者在岱黄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观测分析中应用了其中的几种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证明这几种方法对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管理和验证设计方案效果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路软基沉降双曲线预测法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双曲线法是一种重要的沉降预测方法。由于待定参数少且其易于确定,表示的沉降发展规律与许多实际工程相符合,因而广泛应用于公路软基沉降预测中。本文通过汕汾高速公路实例,对双曲线法进行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沉降预测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沉降预估界面及沉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武  罗鑫 《公路》2003,(11):144-147
由于沉降资料分析的工作量大,所以利用Matlab5.3软件开发了沉降预估可视化界面。利用这一界面采用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和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法对高路堤沉降进行预测,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网络在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人工神经网络法为主,研究了多因素条件下的沉降预测问题,同时与浅岗法和S型曲线法这2种在近几年推广应用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法预测的最终沉降大体相近,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的沉降较大(同时更接近实测值);S型曲线法较小;浅岗法居中。由于神经网络是用实测数据直接建模,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并且偏大的数值对工程来说是偏于安全的,所以选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沉降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以中石油云南省某专用铁路场坪堆载预压下人工填土地基沉降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深厚人工填土地基在堆载预压下沉降变形规律,研究了时间因素对双曲线法沉降预测结果的影响,并给出观测数据不充分时预测值的修正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堆载完成初期人工填土地基沉降主要为瞬时沉降,堆载一段时间后沉降为固结沉降;采用双曲线法预测装卸场地基的沉降时,时间起点取21天最合适,时间终点越大、观测数据越多,预测结果越准确;在预测点观测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采用多个试验点分析得到的修正系数修正预测值可有效地减小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7.
刘利军 《路基工程》2016,(4):234-238
以蓟汕高速公路某大型鱼塘软基处置为背景,对处置方案进行了比选,确定抛石挤淤+堆载预压+泡沫轻质土联合处置技术。对采用抛石挤淤、堆载预压固结、沉降稳定后填筑泡沫轻质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沉降观测,对置换并堆载后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用双曲线法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双曲线拟合法预测工后沉降,与实际沉降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是一种新型小直径刚性桩软基处理技术,其承载力的发挥影响因素复杂。充分利用已获得的实测数据,合理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该文以收集的35根现场实测试桩荷载-沉降数据为基础,对双曲线模型、调整双曲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及灰色模型共4种常用模型的曲线拟合及承载力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曲线拟合精度、极限承载力预测精度及稳定性受桩端持力层条件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调整双曲线模型对不同持力层条件均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及预测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理论计算方法无论在参数取值方面、还是在基本理论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利用现场实测数据推算或预测沉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文中根据岳阳城陵矶进港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期和预压期的沉降观测资料,分别采用指数函数、双曲线函数、泊松曲线对软基的沉降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指数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软基沉降规律对指导路基与路面设计、施工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某高速路实测软基路段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Asaoka模型、复合双曲线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复合双曲线模型与沉降实测数据变化较吻合,能较好地反映路段的沉降规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 Logistic模型曲线存在唯一反弯点,对“台阶”状曲线拟合误差较大,沉降预测效果较复合双曲线差;3) Asaoka模型仅能预测本级荷载下的最终沉降量,无法越级预测,对施工中软基沉降预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兰永一级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沉降实测资料,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幂多项式模型及Asaoka预测方法,对地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采取将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的方法,对4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用于实际工程,Asaoka模型为最佳模型,对Asaoka方法的等时间间隔取值,一般为30天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内软土的类型、形成环境及特点。以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软基断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其软土的成分、厚度、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及软基沉降特征,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型软土、平原型软土、滨海型软土、沼泽相软土在广东省内均有发育,各类型软土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而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本研究选择的工程案例中,软土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分布厚度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指数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中后期沉降放缓并趋于稳定的现象明显不符,而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更加吻合。鉴于不同预测方法的考虑因素不同且预测结果具有或多或少的互补效果,选择了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的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沉降量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石油云南某石化装卸场铁路专用线整体道床区域堆载预压现场的测试数据,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深厚人工填土地基在堆载预压下沉降变形规律,探讨了人工填土在整体道床沉降控制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堆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变形曲线出现明显的反弯点,以碎石土等粗粒料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人工填土沉降变形主要分为瞬时沉降和蠕变变形,其中瞬时沉降占比达到66.3%~83.6%;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灰色系统理论和双曲线法对地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比GM(1,1)模型更适合应用于人工填土地基的沉降预测,经堆载预压处理的深厚人工填土地基工后沉降能满足整体道床的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成良 《路基工程》2013,(4):179-181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能否确保工期、质量,关键在于能否正确估算地基最终沉降。以江苏沿江高速公路常熟段工程为依托,采用三点法与星野法两种理论推算其最终沉降,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计算的最终沉降,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计算的沉降值与实测值都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新疆戈壁土地基由于特殊土工特性,地基沉降预测是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根据兰新二线新疆段DK1335试验段地基沉降观测数据,应用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对戈壁土地基进行了沉降预测,分析评价这些方法在戈壁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路基沉降预测的非等间隔Asaoka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沉降预测对于确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非常重要。《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推荐的沉降预测方法对沉降观测数据时间间隔的要求并不一样。其中,Asaoka公式是根据一维固结问题推导得出,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需要沉降观测数据为等时间间隔数据。根据微分变差分原理,采用前向差分和后向差分推导出了非等间隔Asaoka法。工程实例应用结果显示非等间隔Asaoka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直接应用于非等间隔沉降数据,避免了Asaoka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桩荷载传递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量试桩资料表明,桩身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多符合双曲线模型,故有必要对基桩荷载传递性状进行非线性分析。为此,文章首先讨论了桩侧摩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然后引入双曲线模型,以荷载传递法建立桩身荷载传递基本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导得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土体分层性质的幂级数解答,并将其用于实测试桩资料的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非线性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的描述桩身荷载传递性状,且参数易于获取,是一种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