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以福州仓山龙津阳岐水系补水活水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征,采用适合平原河网地区且能灵活调度水工建筑物的MIKE 11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补水活水方案进行模拟。所提出的补水方案是:丰水期进行自然纳潮补水,补水方向为南引北排;枯水期因闽江潮汐动力不足,应利用泵站补水,补水方向则为东引西排和南引北排。所得结论可为后期水系运维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结合无锡某厂区的防洪和雨水利用,根据厂区的地形、建设方案和市政规划,分析内涝的产生与山体洪水的威胁,计算排洪沟的尺寸,进行防洪和山体雨水利用设计,年可收集山体雨水量约4 711 m~3。通过年均水量平衡计算,厂区屋面年雨水收集量17 812 m~3,除满足景观及绿化用水外,有10 245 m~3可用于生产用水,使厂区径流系数减少52%。逐月计算水景、绿化、雨水收集及雨水处理系统的水量平衡,年可以收集利用22 523 m~3雨水,节约水费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3.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根据各区域发展条件和降雨情况讨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项目实例探讨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屋面雨水通过收集管道、沉淀池、蓄水池和过滤系统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处理后用于水景循环、灌溉绿化等再利用,以实现节水节能目标,改善和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段晓东  钱玮 《交通科技》2011,(Z2):164-167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结合无锡市清晏路雨水收集再利用方案的设计,对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目前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郊野森林公园为例展开分析,并以吉水县城北郊野森林公园为例对郊野森林公园设计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对吉水县城北郊野森林公园项目难点展开分析,结合项目设计理念梳理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吉水县城北郊野森林公园站卡总体方案规划,并就山体破坏生态恢复设计、公园内林相改造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协调等进行分析,最后建设成具有休闲、观光、健身、科普、生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郊野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景观水系补水水源和水质维护等问题,根据国内外建设现状及其景观性、生态环境和防洪排涝的要求,提出基于水质水量控制的分析方案。以某缺水城市大型景观水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应用研究,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水系调度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水体的输入项与输出项科学全面地分析决策,在满足景观水系水质要求的同时,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减少了再生水补水量和循环净化水量。  相似文献   

7.
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对场地主要元素水体进行有效疏导,采用系统治理思路,遵守自然做功、自然排水的原则,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布置海绵及景观设施,同时满足雨水径流有序净化、蓄存、排放。项目采取三大策略:循环+重构+弹性边界;改造内容涉及三大方面:生态修复+场地利用+雨水管理。在生态学和海绵城市概念的指导下,对场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通过多个节点的串联,将绿化展示、生态讲解、活动体验融为一体。白藤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以期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及实践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乌鲁木齐市自然气候特征和水资源匮乏现状,阐述了将雨水作为第二水资源对于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市的重要意义,结合乌鲁木齐市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并以明华街西巷道路雨水生态利用工程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产生的效益。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生态排水系统实现雨水利用从技术、经济和可实施性等方面完全可行,对缓解半干旱地区缺水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闵行区郊野公园首期开园范围内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北片)为例,重点介绍了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绿化技术要点、工程管理养护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该项目在实施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难点。该次绿化生态综合改造实施效果良好,通过对项目的剖析以获得更好的施工经验,以期为后续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排水与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管网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对苏州市雨水管网现状,以及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完善雨水管网与城市防洪、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三方面的关系,按照建设生态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雨水处理回用的设想,以实现城市水安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黑臭水体治理是我国现阶段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目标、地点、范围上部分相互重合,在建设的措施、手段、途径上具有共同建设的需求。本文从控源截污和雨水源头削减,活水循环和雨水净化利用,生态修复和雨水调蓄等三大方面对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共同建设展开研究,实现降低工程投资,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俞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19-222,33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集汇水、过滤、灌溉、储水和自动排水功能为一体的道路雨水资源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面临迅速的城市化和极端天气这两大挑战的情况下,我国正采取一种新策略,将城市变成巨大的“海绵”,城市“海绵化”改造被提上建设日程,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海绵城市”建设正日益受到重视。海绵城市对于系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参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萍乡市的建设经验,结合相关规范、标准和图集,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人行道的海绵化设计,可供后续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分类,探讨了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特别对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工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雨水利用应与生态小区建设相结合、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观点,使雨水资源在源头得到资源利用,在末端得到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