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回复反射技术以其独特的回复反射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文章以回复反射器、三角警告牌、车身反光标识和尾部标志板等回复反射产品为例,分析了回复反射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回复反射技术中的车身反光标识技术。在对我国车身反光标识标准中所规定的回复反射性能和粘贴技术规范等方面与欧美国家标准的异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措施。回复反射产品增加了车辆的识别性,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回复反射器光度试验原理,分析观察角α对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的影响。最后,以某乘用车回复反射器作为研究对象,用三维视图表达不同观察角下的回复反射器配光性能分布,为回复反射器的光度性能研发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适用范围、试验条件和结果判定对比分析我国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标准与日本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标准中环境试验的具体试验内容,了解不同标准的要求和侧重点,为设计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有企业向记者反映,自2011年工信部第632号文发布以后,货车及挂车车身上需要粘贴的反光标识由于型式较多,给生产企业和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632号文中明确规定,总质量大于12吨的货车、车长大于8米的挂车应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尾部标志板,厢式货车和厢式挂车应装备符合规定的反射器型车身反光标识。而其他情况下则按照标准粘贴反光膜型反光材料。同为反光标识,反光膜、车辆尾部标志板和反射器型反光标识究竟有何不同?他们各自起到怎样的作用?为何需要分车型粘贴不同型式的反光标识?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5.
孟丽  鲁伟 《汽车科技》2000,(1):36-39
主要阐述了回复反射器特性测量系统的组成,从理论分析与具体实验证明系统具有测量准确,可靠性好,且完全符合标准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回复反射器的配光需要从设计开始控制,争取较大的视表面面积,做好配光模拟分析,同时考虑远离高温发光源;在制造阶段,对反射器模芯的制作质量进行把关;控制好注塑时的工艺参数,并进行注塑首检的光度粗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反射器作为自行车安全标志的一个特殊部件,始创于1930年。7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上海自行车公司所属上海自行车零件厂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了“菱光牌”自行车反射器。80年代初,广东顺德勒流自行车灯厂从国外引进反射器模具生产自行车反射器,与此同时,上海自行车公司与德国合资成立的华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也从德国引进了反射器模具生产自行车反射器。同时天津大学、天津勃海无线电厂也相继开始研制反射器模具。从而掀起了我国开发研究制造反射器的热潮。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规定,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5年第137号公告),决定对机动车灯具产品(前照灯、转向灯;汽车前位灯/后位灯/制动灯/视廓灯、前雾灯、后雾灯、倒车灯、驻车灯、侧标志灯和后牌照板照明装置;摩托车牌照灯、位置灯);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汽车制动软管、机动车后视镜、机动车喇叭、汽车油箱、门锁及门铰链、内饰材料、座椅及头枕等11类机动车零部件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至此,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的机动车零部件由原来的安全玻璃…  相似文献   

9.
烟台长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车灯反射器和公路反光产品为主的企业。公司长期以来坚持技术创新,并积极投身行业及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致力于打造中国反射器品牌。作为行业优秀零部件企业的代表,长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秉持做精做专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发展有声有色。本期杂志我们邀请烟台长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塑料")总经理由迎春先生,分享他经营企业的经验,聊聊他与长虹塑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作者在日本企业对反射器长达半年之多的研修和在国内反射器镧造业数十年的工作经验,较祥尽的描述了塑料反射器模具的制作方法并对反射器电铸模具的维护和保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华晨V5车型氙光组为例,通过选取光源、挡板和参数,设计多椭球反射杯,并运用ASAP进行配光模拟,从而实现氙光单元的开发设计.最后通过PAS单元进行实际配光模拟和样件实车夜视对比分析,得出配有25W低功率氙光单元照明系统的车辆具有更佳的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轻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振频率、振型等是反映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模态参数,是评价桥梁动力性能的重要依据。以某轻轨连续刚构为例,采用大型桥梁专业分析软件MIDAS建立该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相关模态参数,其计算结果可供桥梁设计和成桥检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形状、颜色以及标志版面的尺寸、反光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高速公路加宽改扩建的施工组织和交通组织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加宽改扩建中临时交通标志的设计方法和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非轴对称抛物面汽车矩形车灯反射镜的成形为例,利用Dynaform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定常加载模式、峰形加载模式、减小模式和谷形模式等不同压边力加载模式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压边力加载模式下的模拟结果,并借助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获得了合理的压边力加载曲线。  相似文献   

15.
In the light of semi?rigid material as base course for perpetual asphalt pavement,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fatigu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with semi-rigid base cause and different asphalt layer's thickness were computed with BISAR30 after chosen typical pavement The impact of thickened layer on the stress of the semi?rigid base,the dry shrinkage and temperature shrinkages of the material were analyzed,and its adaptability as base for perpetual pavement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under the same load,with thickening of the asphalt layer,the compressive stress on the top and the tensile str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semi?rigid base decrease obviously and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base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2)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semi-rigid base is remarkably weakened,which leads to the fractures,erosion and reflecting cracks of the semi?rigid base to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感知周围车辆的驾驶行为并识别其意图将成为新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方法只考虑单一驾驶行为且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差,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驾驶行为感知字典模型(Driving Behavior Perception Dictionary Model, DBPDM)。将车辆行驶状态视为时间序列,设计基于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结合在线梯度下降(Online Gradient Descent, OGD)优化器的在线预测模型,提出基于驾驶行为预测的意图识别构架(Intention Recognition Framework, IRF)。首先,采用图Lasso方法估计典型驾驶行为的稀疏逆协方差矩阵构建驾驶行为字典库,并采用Logdet散度方法计算各逆协方差矩阵的差异获得行为感知字典模型。然后,基于在线预测模型对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结合主车车辆的行驶状态作为稀疏表示的观测信号,以获取预测时域内的目标车辆意图。最后,采用NGSIM (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真实驾驶数据对模型进行开发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行为感知模型能对6种典型驾驶行为构建行为字典,在分类准确率上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明显提升,对换道和转向行为样本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9.1%和92.9%;该模型能够在相对早期阶段准确地识别出车辆行为;在线预测算法能较好预测出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运动状态,从而间接地反映出其在预测时域内的驾驶意图;IRF可在换道和转向行为开始前的1.5 s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目标车辆的意图,平均识别准确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汽车驾驶舱视觉舒适性能够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的稳定性,因此汽车驾驶舱的人机工程布置和内饰设计需要考虑减少驾驶舱眩光的产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SPEOS的汽车驾驶室眩光评估方法。利用光线追踪法分析产生光反射部件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在考虑材质属性、外界环境、真实光学效果和阳光照射方向的前提下,利用视觉仿真精确映射汽车驾驶舱的眩光位置。以某型SUV驾驶舱为例,通过光线跟踪分析发现,组合仪表不会有光线的直接照射产生眩光,中控大屏幕会有通过天窗和右边侧窗玻璃的光线直接照射产生眩光;通过视觉仿真分析发现,组合仪表由于光线折反射导致轻微眩光,中控大屏幕眩光面积较大;前挡风玻璃区域在中午和下午眩光较为严重,左边外后视镜区域在下午有空调镀铬装饰和风口造型的成像;中控大屏幕贴合AR防眩光膜优化后,分析结果表明,整块屏幕视觉效果趋于一致,视觉功效有显著提高。通过制定驾驶舱炫目主观评价流程并进行主观评价分析,得出驾驶舱眩光主观评价分析结果与仿真方法评估结果一致,表明该评估方法在新车研发和车型改款试制前期对驾驶室眩光分析和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FWD数据反算模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国内外路面结构层模量反算方法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图表法和回归公式法、迭代法、数据库搜索法、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五类方法的特性,根据反算模量研究现状,选取了回归公式和迭代法进行模量反算,结合反算模量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从动荷载与静荷载、各结构层材料非线性、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两种模量反算结果差异,从而提出模量反算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An inverse railway wag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verse wag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using only measurements of wagon body responses as inputs.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provid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to embed in low-cost devices that can be mounted on each freight wagon in a large wagon fleet. To minimize cost, complic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inconvenience of these devices, the constraint is imposed that transducers and connections are limited to locations on the wagon body. Inputs to the inverse model developed include only vertical and lateral translational accelerations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s of roll, pitch, and yaw of the wagon body. The model combines the integration and partial modal matrix (PMM) techniques together to form an IPMM method. Besides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some motion quantities such as the lateral and yaw displacements of wheelset are also predicted. Results from the inverse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full scale laboratory suspension tests for vertical suspension excitations. The inverse model was also compared with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completed in VAMPIRE® for more complicated track input profiles. The model result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