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电力隧道密集穿越高铁桩基项目,采用大型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电力隧道与邻近高铁桥梁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软土地区浅埋电力隧道的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及高铁桥梁桩基础的影响。获得了隧道开挖过程产生的地面沉降、高铁基桩的沉降、高铁基桩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中小直径电力隧道在软土地层中采用浅埋、顶管方式施工对高铁桩基的影响较小,并建议在工程中对顶管线路两侧的土体采用旋喷桩加固,能有效减小高铁桩基附近的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9,(10)
以某顶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大直径浅埋顶管隧道邻近桥桩施工对道路路面及桥梁桩基变形受力的影响,并研究袖阀管地表注浆加固与桥桩加固措施对路面沉降及桥梁变形的控制效果,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顶管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变形及受力影响较大,施工引起桩基向隧道发生侧移,且桩身上部位移要大于下部位移,靠近隧道的桩基易产生较大的侧移与桩身拉应力;未采取辅助措施下隧道施工引起的路面沉降、桥梁桩基变形及应力远超过规范允许值,危及道路及桥梁结构的安全,需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电力隧道一般修建于城市的主干道及中心区,周边开发强度大,电力隧道在运营期容易受到近距离施工扰动影响,产生沉降与裂缝,严重危害到电力隧道的运营安全。通过对上海市已建的17条电力隧道进行现场调查,对电力隧道病害的现状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将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接头张开量以及结构裂缝变化量作为电力隧道运营期的监测目标。针对上海电力隧道现有的三种不同结构类型(盾构,顶管,明挖)和电力设施安全运行要求,设计了电力隧道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数据管理。在杨高中路电力隧道进行了系统的安装并实施了长期监测,并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数据灵敏可靠,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周边施工做出及时反应,可以实时准确的评估结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杨  史培新  潘建立  俞蔡城 《隧道建设》2018,38(10):1680-1687
为研究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及顶管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对群管顶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确定小间距圆周群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提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先顶管群对后顶管引起地层损失及最大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群管顶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随着顶管埋深的增加,单根顶管引起的沉降槽宽度系数随之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随之减小,顶管顶进时的初始地层损失率为1.5%。由于顶管顶进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及先顶管群对土体的加固作用,地表沉降得到有效控制,管幕所有37根顶管顶进结束后的平均地层损失率减小至0.8%。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某地下人行过道顶管上穿电力隧道的监测保护工作为依托,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工程结构顶管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着重对电力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并将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顶管施工对下穿电力随的影响主要以竖向隆起为主,水平位移可以忽略;电力隧道结构变形随着顶管进程的增加而增大,并在顶管掌子面接近隧道上方前后达到最大值,但未超过规范的控制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圳某大断面顶管近距离上跨运营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引起顶管下部盾构隧道不同监测断面竖向变形实测值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浅覆土大断面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规律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发现浅埋大断面顶管施工会引起下部盾构隧道产生隆起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顶管施工区域约3倍顶管宽度范围内。顶管外注浆及管内配重对控制隆起变形快速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工程实践,分析总结顶管施工中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以及在顶管穿越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州市某分洪道顶管工程实测所得的地面沉降数据,探讨Peck公式在预测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中的适用性,并借助函数拟合的方法,修正理论Peck公式下沉降曲线与实测沉降曲线的偏差。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及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通过推算和验证,当α和β分别介于0.229~0.809,0.176~0.324时,可利用修正Peck公式预测该地区下顶管施工引发地面沉降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张鹏  李志宏  曾聪  马保松 《隧道建设》2017,37(9):1120-1125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过沉降槽偏移修正的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曲线表现为非对称,最大沉降点可能出现在轨迹弯曲内侧,也可能偏向外侧;2)曲线顶管与隧洞相对位置引起的土体损失变化是造成沉降槽偏移的主要原因,相对位置与顶管穿越地层性质、顶进力、注浆压力和轨迹曲率半径等因素有关;3)修正的Peck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砂层和淤泥质土层中曲线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槽偏移效应和最大沉降量。  相似文献   

10.
昝永奇 《隧道建设》2017,37(Z1):99-106
深圳求水山隧道下穿机荷高速公路收费站,地面车流量大,隧道超浅埋并穿越回填土富水地层,结构松软,施工沉降难以控制,施工不当会引起隧道变形坍塌和路面沉陷,危及地面行车安全。为找出控制沉降的关键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沉降分析,先确定超浅埋隧道在下穿富水软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变形的原因,再对隧道施工各工序的时间和步距数据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优化后隧道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微台阶工法)及拱脚加固、掌子面封闭、地下水处治、开挖及支护工序卡控、监控量测等控制变形技术措施,成功解决变形沉降难题,将拱顶下沉控制在45.6 mm左右,地面沉降控制在184 mm左右,化解了工程安全风险,确保了隧道施工和地面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建设中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问题,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地下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环境安全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城市隧道工程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城市隧道工程实例,分别从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设计及施工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1)建立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区域经验关系,有助于通过公式修正预测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2)工程地质条件决定工后沉降速率及恢复速率,以粘性土为主地层的工后沉降历时较长,地下水位回升后地面沉降反弹不明显;砂性土为主地层的工后沉降历时较短,地下水位回升后地面沉降有一定反弹。(3)由施工不当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占较大比例,实行高效的施工管理以及工程动态设计是城市隧道地面沉降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顶管法T接隧道工法在施工过程中的主隧道响应,以无锡地铁3号线顶管法施作联络通道工程为背景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况节点了解施工过程,并对施工过程中的主隧道沉降、结构收敛以及结构本身的应变等通过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施工具体步骤、工况阶段以及沉降和隧道收敛等的规律,得出如下结论:整个施工过程是较为安全的,且施工过程中影响结构响应的主要因素为盾构推力和内支撑顶力变化。通过试验研究,对顶管法修建T接隧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鹏  李洋  高毅  于少辉  李应飞 《隧道建设》2019,39(11):1838-1847
为研究“CC工法”施工地表变形规律,依托实际项目,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实际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总结本项目“CC工法”顶管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将隧道上部覆土扰动分为3类,发现隧道掘进时地表变形呈先隆起后沉降的形态,最终地表总体表现为下沉形态;提出后掘隧道与先行隧道之间存在地表变形影响叠加区,对叠加区的范围和形态进行研究,并分析得出后掘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地表变形的影响程度;修正传统Peck沉降预测公式,引入地表损失量修正系数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并验证修正系数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影响“CC工法”顶管隧道施工地表变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地下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及监测规范,在顶管推进线上布设横纵向监测断面,结合地表沉降理论和现场实测数据,得出管线在不同阶段时的沉降原因。通过监测得出地表沉降大小随时间和顶管推进距离的变化曲线,呈现出管线地表的沉降机理,并提出顶管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对地下构筑物安全的影响,非开挖的管线施工方式已成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最佳施工方案之一.依托南昌市某新建道路排水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双顶管施工对上部既有电力方涵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和单一先后施工对既有结构沉降的影响有着差异,且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产生的影响更大.在实际工程中,因为工期等综合因素,也可采用双顶管施工,但是需加强施工期间对于既有构筑物结构沉降的监测,并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因为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会存在埋深较浅、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若不对地面沉降进行严格控制,则会产生大幅度沉降,造成周边建筑、道路、地下管线损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工程案例,其次对地表沉降监测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施工地表沉降控制的具体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触变泥浆在顶管施工过程中起到润滑减阻、支撑地层等作用,是顶管施工中的关键之一。为解决长距离、大断面矩形顶管沉降控制困难及阻力过大的问题,通过对触变泥浆中各种原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类比试验,寻找各种原材料对泥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每种材料对触变泥浆性能的影响,从而根据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地层情况确定了适应本工程的触变泥浆配合比,顶管推进减阻30%左右,解决了大断面矩形顶管沉降控制困难和推进摩擦阻力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盾构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建工程领域,盾构法隧道施工具有安全、快速、地表沉降小等优点,如何控制地表沉降成为工程的一大难题。本文依托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广深铁路,对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沉降随时间发展规律、沉降与盾构机掘进的关系、横断面沉降槽分布形式和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9.
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隧道建设》2005,25(4):47-50
详细阐述了南京某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在路堤填筑和路面修筑完成后的地表沉降、孔隙水压、水平位移及深层沉降的监测过程。监测结果分析,科学地指导了路堤填筑和路面修筑的施工;总结了路堤施工中监测工作对施工安全、方案选定、施工设计和施工时机选定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成都地区电力隧道并结合当地高含水卵石地层的特点,利用权重分析的方法对泥水平衡式和土压平衡式机械顶管进行了方案比选。结果表明,土压平衡式顶管更适合成都地区电力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