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也不同于智能汽车中热议的功能安全、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上逐渐应用给我们带来的更进一步挑战。本文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概况,介绍了欧美国家在应对汽车信息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分析了我国在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汽车信息安全标准规范方面所做的工作,最后提出了应对汽车信息安全的工作建议,即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考虑到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建议借鉴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经验做法,重点从设计、制造等源头环节和产品本身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规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智能网联汽车的高度智能化和网联化是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车联网的信息安全因素,否则将会影响到车辆的智能化控制精度。本文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简要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同时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工作主要集中在分析、挖掘安全漏洞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的安全威胁,提出一套从汽车自身安全水平、车辆智能网联化水平和企业应急响应体系3个方面综合分析汽车信息安全的测试评估体系,并通过实车验证了该测评体系合理可行,为汽车研发过程中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周辉 《车时代》2021,(1):110-110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是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在充分的认识智能网联汽车积极一面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多种风险隐患,这些风险隐患直接影响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因此,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汽车智能网联系统是当前智能化汽车发展的核心方向,对于汽车性能提升以及汽车使用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汽车智能网联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了汽车智能网联系统及技术,并提出了汽车智能网联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汽车智能网联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也逐渐由传统的主被动安全,扩展到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等方面,其中“预期功能安全”(Safety of the Intended Functionality,SOTIF)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讲至关重要。为及时反映近期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理论与技术创新,促进汽车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本刊编辑部拟组织出版“预期功能安全”专刊(正刊)。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主流趋势和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与人、道路、云、APP之间构成了复杂的车联网,而车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必然也会面临各种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本文旨在由车联网的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车联网中的智能网联汽车、通讯通道、云管理平台和移动应用之间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而构建车联网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12日,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由联盟信息安全工作组统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梆梆安全研究院联合编撰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正式发布。为指导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首次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方法论,从本质层面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之所急。  相似文献   

9.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智能网联汽车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汽车信息安全现状和问题,结合汽车远程刷新系统的例子提出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分析的信息安全目标和架构,并分析信息安全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11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规划了发展蓝图,也创造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专家观点     
正李骏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说:"要加速推进'五个标准'。第一是加速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体系的建设;第二要加速中国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的突破;第三个是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库建设;第四是要加速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能力建设;最后一个是要加速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主要将智能化和网络化联合起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构成。不管是以往汽车产业,还是现阶段的新兴产业,都在不断的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促进商业化发展。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项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信息安全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概述,分析其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探究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汽车智能化发展对汽车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能够有效管理车辆信息安全。为此,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现行标准,分析了整车信息安全测试方法,为汽车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定及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智能汽车的技术体系架构的组成,介绍了环境感知系统,智能汽车的检测方法及智能汽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简介闯红灯提醒、盲区来车提醒、避撞提醒和紧急制动提醒等。最后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成了芯片、5G、物联网、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涉及到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等核心命脉,因此产业发展的趋势必定是依靠自主研发推动核心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已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在数字化"路车协同"技术领域展现出"弯道超车"的巨大潜力。文章结合智能网联产业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如何通过风险资本、龙头车企集团及政府部门之三力叠加,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以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新闻     
《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在京发布2021年12月13日,2021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发展论坛期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简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代表编制组正式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指南》(2021版)以"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三横两纵"技术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朝智慧出行阶段加速推进、渗透率逐年提高,同时使交通效率提高、交通事故降低,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受到法律法规和道路测试管理的不完善以及数据不安全等问题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剖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有效发展的策略,从而有效解决了当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也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TüV莱茵与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汽智联")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测试能力和影响力,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基地,深度开发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安全评价体系,以及测试场景评估方法,推动汽车智能网联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睿 《专用汽车》2023,(11):34-36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中车辆感应技术、辅驾技术、车载网络组织技术具有的特点展开详细分析,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逻辑框架的建立、标准体系建立依据、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三个方面入手,系统论述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发展框架的构建方式,为进一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智能化发展的进程,现阶段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也成为新的汽车发展趋势。在车联网逐步向智能网技术发展进程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根据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概况,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发展体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便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实际应用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