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根据我国城市客车市场发展趋势、电动城市客车发展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分析在我国城市客车领域推广电动汽车的可行性和市场容量,并提出在我国城市客车领域推广发展电动汽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舒娅 《北京汽车》2010,(3):5-10,23
文中以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观点,详细论述了其发展需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蜕变4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指出混合动力汽车是传统内燃机车和电动汽车的混血儿,是电动汽车市场的先行兵。通过建设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推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战略机遇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且引起了汽车工业强国和国际汽车巨头的高度关注,纷纷加大力度研发和推出电动汽车产品。因此,如何应对市场开放格局下外资品牌的强势冲击,并与传统汽车强国展开市场角逐,已成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全球电动汽车重点区域(美国、日本和欧洲)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电动汽车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纯电动汽车品种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国家对纯电动汽车政策的支持,纯电动汽车因其环保概念、购置税减免、后期消费成本低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纯电动车品种的改良速度的加快,纯电动汽车二手车市场的需求量明显增大。但是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起步晚,发展速度又太快,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本身就是新产品,纯电动汽车的二手车市场更是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二手纯电动汽车需求与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纯电动车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宇宁  金灵 《天津汽车》2010,(11):12-15
伴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电动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热点。为促进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文章在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3类电动汽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电动汽车市场推广3个阶段的营销策略,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开发和培养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解决机动车排放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清洁车辆,这也是我国在"八五"、"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电动汽车项目以及发起"清洁汽车行动"计划的初衷所在.发展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创新和开拓电动汽车市场的要求以及我们参加电动汽车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实践,提出如下想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电动汽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当前,本科高校培养的电动汽车人才与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存在匹配度不高,无法很好地适应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本科高校电动汽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动汽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电动汽车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节能减排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论述了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类型和基本要求,分析了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阐述了我国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同时指出了我国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汽车工业而言,电动汽车是未来20年用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希望所在。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部分电动汽车实际生产能力已接近产业化,与之相关的技术、市场、管理、计划等问题正是它们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世界上几个有影响力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计划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对这些计划的思考,结合国家科委“十五”国家863计划中关于电动汽车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能对我国汽车工业在汹涌而至的电动汽车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5年来,我国城市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内短途派送运力需求持续大增,为具有零排放、适合短途配送等特点的新能源物流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柴油车的发展面临巨大危机,非限购的大中城市的新能源车占比增长较快。路权是新能源物流车的核心,新能源物流车获得优势路权,促进行业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多地适用于商用车在城市间长途行驶,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乘用车,实现城市内短途代步。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并行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动汽车当前存在的充电难、续驶短和价格贵等问题,比较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过程中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细分市场终端用户的需求,总结不同细分市场的商业推广模式,提出推进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燃油汽车的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尤其在国家工业政策的推进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优先并格外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销量。但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池、动力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不够成熟,还需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一、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动力传动路线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电动汽车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本文将着重阐述国内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国内的芯片设计及制造行业内在的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缓慢,持续的芯片贸易制裁和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市场严重缺芯,因此我国的芯片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被迫提速。在这方面,不光需要芯片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力,其实在应用端也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下面主要阐述一款基于国产汽车级主控芯片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在开发中所遇到的CAN通讯发送串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串联混动的一种,发动机在该车辆上不直接驱动车辆,仅驱动发电机发电为车辆提供电能,相对于传统车及其他混动车型发动机,其工作点及车辆控制策略都更为简单,凭借这一特点,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新能源的舞台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列举了中国市场出现的几款典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并对其工作模式、性能参数及市场表现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李超 《汽车电器》2023,(9):96-99
目前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环保和节能提出了要求,汽车电子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中国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纯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纯电动汽车故障可分为一级故障、二级故障和三级故障,通过对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诊断流程和维修方法。通过掌握该诊断流程和维修方法,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欢 《时代汽车》2013,(7):30-36
纵观近两年国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不难发现,一大批行业先驱纷纷"倒下"。唏嘘之余,更须沉思,我们"错"在哪里?看似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暗礁不断,如何平稳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都在思索的问题。技术瓶颈"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这一代的主流技术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从1991年开始就在美国参与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互联网、交通与汽车之间进行融合和对接,进一步形成了"互联网+汽车+交通"的发展态势。该发展态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界限进行打破,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此外智能化电动汽车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为了迎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战略与政策。在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与汽车和交通进行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机遇和挑战。文章站在智能化电动汽车发展的视角上来探究"互联网+汽车+交通",对我国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汽车产品,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商业化示范运行阶段是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目前,我国已有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分别启动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商业化示范运行,电动汽车商业化运行的功能定位对于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奥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汽车实用技术》2014,(5):12-12
<正>由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界等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共同发起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5日在京成立,百人会力求打破行业、学科、所有制和部门局限,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据了解,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75万辆,同比增长39.7%,其中纯电动汽车1.4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76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4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不断创新高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