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研究特长高瓦斯隧道运营期不同通风方案下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建立瓦斯在隧道内的运移模型,分析了运营期隧道在自然通风+竖井通风、自然通风+射流风机、自然通风+竖井通风+射流风机等3种不同组合通风方式下的隧道内气体速度流场和瓦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当瓦斯释放点位于竖井位置下游时,会导致下游瓦斯浓度变高;2)射流风机开启后,隧道内气体流速会相应增大,在射流风机前方的风速可达10 m/s以上;3)自然通风+射流风机的组合通风方式优于其他组合式通风方式,其隧道内瓦斯平均浓度值为0.48%,较自然通风+竖井通风、自然通风+竖井通风+射流风机组合的最优值分别降低了44.83%、31.43%。研究结果可供运营期特长高瓦斯隧道通风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运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射流风机的升压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三维数值分析,确定了影响射流风机升压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射流风机升压效率的措施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射流风机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及选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国平  王日升  尚春鸽 《公路》2001,(12):66-69
射流风机巳在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及地铁通风中被广为应用,射流风机的性能也倍受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及业主的重视。射流风机在公路隧道通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射流风机的计算及选型将直接影响公路隧道的成本,本文就射流风机在隧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及选型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公路隧道通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修建了很多设有纵向式通风系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隧道,随着内纵向通风系统由安装在车道上方顶板(或拱顶)上的小口径射流风机组成。我国公路长隧道的通风方式,以往都采用横向和半横向式。给向式射流通风只是近几年才应用于公路隧道的一种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向行车公路隧道设置回车道、紧急避车带的特点,根据隧道射流通风原理和模拟试验结果,对射流特性、通风效率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射流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给出了升压系数,回车道、停车带局部阻力系数等通风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射流风机与回车道、停车带最小间距,射流组的最小控制间距,风机的壁面距,风机中心距,机组洞口距,不同压源共同作用下的射流增压的计算,风机增压与风机组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以保证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通风特性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带出口匝道城市隧道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变化规律,获得隧道总风量及分流比的高效控制策略,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搭建总长为38 m的1/20带匝道隧道通风比尺模型,研制可实现8台模型风机联动的变频控制系统、16个断面的速度及压力数据的实时测量与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在风速u ≥ 2.5 m·s-1时,比尺模型同步满足阻力、惯性力和压力相似准则),进行各通风段射流升压力变化对隧道内风量及风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主线通风段与匝道通风段风量存在联动耦合效应,当调节某通风段射流升压力时,该通风段及与之串联的通风段风量均随着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与之并联的通风段,风量随射流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总风量和分流比分别是影响城市隧道内、外环境的关键因素,调节分流前主线段射流升压力不改变分流比,但对控制隧道总风量变化最为高效,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总风量变化幅度达1.43%·(N·m-2-1;调节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射流升压力对隧道总风量的影响有限,但能有效控制分流比,单位射流升压力作用下的分流比增幅分别为(-4.43,4.16)%·(N·m-2-1;利用分流前主线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内环境,利用分流后主线段或匝道段的射流风机控制隧道外环境,是最为高效的通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秦岭终南山隧道通风设计采用三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目前,隧道通风系统中的竖井尚未正式投入使用,隧道内射流风机所构成的全纵向通风系统,能否满足当前交通流量状况的供风要求,以及火灾状况下提供的风速是否大于临界风速,是我们所关心的焦点。为此,本文通过计算,着重分析在现有通风条件下,在正常运营和火灾工况下,洞内可容纳的最大车辆数。据此,就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初期运营通风状态作出评价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公路隧道自然开口及射流风机的位置,实现降低隧道建设成本、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目的,以开设自然开口的公路隧道分段式纵向通风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公路隧道的通风数学模型,研究自然开口和射流风机的布置位置对隧道CO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自然开口后,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并非一定优于不布置自然开口;在多自然开口通风方案中,将距离隧道出口较近的自然开口作为排风自然开口可提高分污效果;将自然开口集中布置在隧道后部,同时将较多的射流风机布置在自然开口群后端,可增大隧道出口的实际通风量并降低隧道出口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特长公路隧道不同行车速度下的风量计算,运用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送排式通风射流风机和轴流风机的优化配置研究.研究表明:竖井(斜井)分段送排通风设计时,应通过各行车速度及风量计算射流风机台数,合理配置射流风机;如按最大行车速度设计可能会导致某一速度情况下风量不足,最小行车速度设计又将导致隧道通风能力严重过剩.主风机的选型应结合射流风机设置的控制风量进行.按最大设计风量计算,将导致主风机的选型偏大;按最小设计风量计算,将导致主风机的选型偏小,而射流风机的能耗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全射流风机纵向式通风在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中的优点 ,从方案选择、计算方法、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全射流风机纵向式通风的设计要点 ,并提出建议 ,为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方案选择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在西安一安康高速公路上,隧道长18.02km,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座隧道。其营运通风方案是在左右线共设三座竖井,竖井底由风道(穿过风机房)与隧道相连。中交隧道公司中标的二号竖井是一座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井深661.1m,直径12.8m,通风道3个,累计长1906m,风机房面积1681m^2,附属洞室长652.5m,工期20个月。针对此项工程,在地质复杂、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交隧道公司正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调配施工所需资源,积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具有"超宽扁平"化的特点,其结构区别于一般公路隧道,因此纵向通风中射流风机布设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获取矩形大断面隧道射流风机最佳的布设位置参数,以获取最佳风机升压效果,保障射流风机高效运行,以太湖水下特长公路隧道工程为矩形大断面隧道模型蓝本,利用CFD软件Fluent建立隧道射流纵向通风方式的三维模型。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得出升压影响系数判断射流通风质量,研究射流风机安装高度、横向净间距和纵向间距对纵向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风机升压系数与风机距顶壁距离成正比;当风机距隧道顶壁距离为1.2D~1.4D(D为风机直径)时,升压系数为0.897~0.931;射流风机横向间距不断增加时,升压系数先增加再减小,当风机横向间距为2D~2.4D时,升压系数可超过0.9;随着射流风机纵向间距的增加,其升压系数先增加再减小,当风机纵向间距在140~170 m时,升压系数为0.887~0.936。综上,考虑到建筑限界等条件,射流风机的最佳布设位置应为:距隧道顶壁1.2D~1.4D处,风机横向间距2D~2.4D;风机纵向间距140~170 m,最优间距为150 m。  相似文献   

13.
曲线公路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小半径曲线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对风机升压折减效率的影响,优化曲线公路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采用CFD方法对曲线隧道内多种风机布置方式及射流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并列风机组横向位置,以隧道断面轴对称线为基准向隧道内侧移动0.5m风机折减效率最高,其余位置风机折减效率不同程度下降;在满足隧道内建筑限界要求的基础上,风机组离拱顶越远风机折减效率越大;曲线隧道内,风机射流受到曲壁面的影响,射流特性较直线隧道更为复杂,风机诱导段距离约为90m,风机组纵向间距应大于100m。  相似文献   

14.
四人八垴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人八垴隧道主要的通风方式进行定性比较,合理选择斜井、竖井方案与井位的基础上,对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送排分段式纵向通风进行计算、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的通风方案既能保证营运安全,又能节约通风系统的营运费用.  相似文献   

15.
刘静  雷帅  冉利刚  曾艳华  方勇 《隧道建设》2017,37(Z2):161-168
为达到节约投资、降低竖井施工安全风险和结构安全风险的目的,对南大梁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运营通风方案进行优化研究。以交通运输部新颁布的规范为立足点,对按照新老规范设计的运营通风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8.2 km长的华蓥山隧道可由2座竖井分2区段送排式通风调整为左洞全射流纵向式通风、右洞1座竖井分2区段送排式通风,竖井兼作左右洞排烟通道。优化后的运营通风系统配置风机总功率减少1 176 k W(23.1%),近、中、远期稀释污染物时开启风机功率分别降低2 290 k W(60.7%)、2 512 k W(66.6%)和1 892 k W(45.9%)。  相似文献   

16.
高寒高海拔螺旋隧道不同于普通直线隧道,曲线线型与低气压将直接影响射流风机的升压效果。本文以卧龙沟1号隧道通风工程为依托,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不同射流风机安装横向净距,横向偏移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流场情况、风机轴心风速、风机升压能力。研究表明:在半径为720m的螺旋隧道中,两台No112型射流风机横向净距取1.7倍的风机直径,且向螺旋曲线内侧偏移约0.5m时具有最好的射流、升压能力;射流风机纵向间距宜为100m。研究成果可作为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保证公路隧道安全行车条件下,合理使用隧道通风设备可有效节约能源.浙江省台州高速公路黄土岭隧道内设置通风控制系统,主要由车辆检测器、射流风机和相应弱电控制设施构成,节约了投资,简化管理,同时也满足了隧道的通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隧道设计及防灾救援应急预案编制阶段,必须对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排烟方案进行设计,其中包括火灾需风量、通风计算及通风设备控制方案编制等。本文介绍了火灾需风量与火灾规模和排烟模式的关系,介绍了两种需风量计算方法,即按临界风速计算和按大面积火源烟羽流模型计算。压力平衡分析就是分析通风阻力、洞口两端气压差、阻塞车辆通风阻力、火风压、射流升压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确定射流风机的开启台数。  相似文献   

19.
邓敏  闵泉  熊雅  宋晓  李勇  任锐 《中外公路》2021,(1):190-196
为研究"互补式通风+排烟竖井"组合通风方式隧道内风速变化规律,采用物理试验研究手段,对初步拟定的隧道通风方案进行模拟研究。针对营尔岭隧道建立1∶10的通风物理模型,观察隧道模型各区段内气体的流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竖井采取排风状态,打开上行隧道竖井阀门,增大竖井风机频率时,上行隧道送风段及其短道段风速保持稳定,排风段风速减小;下行隧道送风段内竖井到隧道出口段风速减小,竖井到右线横通道段风速保持稳定,短道段和下行隧道排风段风速增大;打开下行隧道竖井阀门,增大竖井风机频率时,上行隧道内的风速均保持增大;下行隧道排风段风速有缓慢增加趋势,但总体上各个区段的风速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静电除尘装置(ESP)在我国公路隧道中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辆在公路隧道中产生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质严重影响着行车视距和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各种提高公路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处理方案。通过调研分析公路隧道用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效果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情况,探讨了静电除尘装置应用于我国公路隧道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与其他废气处理技术相比较,采用静电除尘技术治理隧道废气在世界公路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技术成熟稳定,处理效果优良,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静电除尘加射流风机的纵向通风系统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通风方案,也是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公路隧道的发展、静电除尘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在我国的公路隧道中安装静电除尘装置将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人民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