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岚 《摩托车》2003,(6):24-24
如果说我对摩托车的钟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丝毫都不过分,且深恐招来“玩物丧志”之嫌,因为这十几年来,一天看不见摩托车,美酒佳肴也淡而无味;一天不骑摩托车,深夜的梦境中也会驾车狂飙…… 我对摩托车的痴迷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从我第一次试骑“嘉陵50”时起,我的生命就与“摩托车”这三个字紧紧地系在一起了。 1993年2月2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把现在与我朝夕相处的伴侣——幸福XF250D摩托车“迎  相似文献   

2.
徐自强 《摩托车》2006,(2):13-14
朋友常说,我是“为车而生,为车而活”的人,我喜欢各种摩托车,骑过无数种摩托车,但惟独不喜欢弯梁车。人们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没想到这句话竟在我身上应验了。虽然本人向来对弯梁车没有任何的好感,也知道这种车在东南亚一带相当盛行,一台改装后的弯梁车更可以达到惊人的速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连商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衣服也没有几件是适合老年人穿的,可见我们的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太不够了。我因为是一个摩托车迷,对摩托车就格外关注,经常去逛摩托车商场,一些商场中摆放的摩托车确实不少,但很难发现哪一辆车适合老年人骑,更不用说专门为老年人设计摩托车了。也许厂家会认为摩托车是年轻人的“玩物”,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反应较慢,因此就不骑车了。其实不然,通过《摩托车信息》等杂志我了解到有许多老年人喜欢骑摩托车长途旅行,2000年第8期的《摩托车信息》不就登了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的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前,我就想着能拥有一辆摩托车。不过说实话,那时我对摩托车没有多少认识,只觉得“那个东西”很威风,跑起来很快。当时我所能见到的车子,还是听大人们说的,叫“幸福  相似文献   

5.
金色鱼塘     
90年代初,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幸福250A,经过数次手术,终于成了一堆废铁。没有车的日子是黑暗的。我从此六神无主、日渐消瘦。摩托车三个字变成了一条“千年虫”,它侵占了我的大脑,影响了我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所有思维。我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右手总会下意识地拧手把……我“病了”。可是,第一辆车已把我搞得几乎身无分文。就凭目前这点收入,想买摩托车,只能是白日做梦。于是,我成天冥思苦  相似文献   

6.
业内人士都明白,农村市场是摩托车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因而,目前农村摩托车市场不旺的问题便显得更加突出和显眼。这几年无论厂家还是商家针对开拓农村摩托车市场,事情没有少做,心血没有少费,但总是收效甚微,农村摩托车市场始终热不起来。何也?我以为原因在下面: 请恕我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这有点像谈恋爱,光说“我爱你”,但没有把心掏给我所爱的人,没有滴血的行动,这个恋爱是谈不好的。要以心换心,要献出  相似文献   

7.
用户热线     
摩托车是我业余生活中除了围棋之外的最大爱好,其次还有足球。认识《摩托车信息》十分偶然:那是1999年11月,我在订了一份关于摩托车的杂志后,才发现《报刊目录》中占据了半个版的一则广告信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在大西南的重庆有一份创刊于1987年的名为《摩托车信息》的期刊。或许“信息”二字的商业化含义,我没有补订,但我记下了通讯地址(那时我已热衷于爬格子)。一个月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了一篇稿,题为“浅  相似文献   

8.
熊熊的火焰     
2000年是我难忘的一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摩托车--本田CG125,这也是我与这铁"怪物"结下不解之缘的开始,虽说是辆不知转了几手的摩托车,但从其出厂铭牌上判断它的确是辆纯种本田车.我凭借自己的汽修经验对它重新进行了一番修理,修好后,从未骑过摩托车的我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学骑摩托车.一开始总是把离合放快了,又不加油门,起步便熄火,要不就是将油门加大了,离合放快了,人车一起窜了出去.  相似文献   

9.
范晓东 《摩托车》2004,(12):33-34
在我国的摩托车制造史上,曾经有一个直立并列双缸、排量750mL 的偏三轮摩托车,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它的排量和发动机的独特设计都是一流的。可惜的是,它在我国的摩托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为爱好摩托车的朋友留下很多遗憾。至今,我国也没有自行设计和制造过如此大排量的并列双缸摩托车,它就是“东海750mL”摩托车,您听说过吗?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并拥有了它,我的“东海”是1973年出厂的,比我小两岁,提起这辆车还有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一个远在边疆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突然对摩托车发生了极大兴趣,要我帮他推荐几本首读刊物。蓦然,“老朋友”——《摩托车信息》马上跃入我的脑海:“那你就看《摩托车信息》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本杂志怎么样?”朋友问。“看后你就知道了,请相信我。”是的,《摩托车信息》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不禁使我想起  相似文献   

11.
虚惊一场     
春节长假,我与老公驾着摩托车出游.这一天来到一个加油站加油时,老公发现摩托车仪表板上有一颗十字槽小螺钉松动了,于是老公对加油的小妹说:请问你这里有没有小一点儿的梅花起?借我用一下.  相似文献   

12.
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两年前街头的一次偶遇让我走进了这个摩托车世界。说句内心话,我很喜欢贵刊,因为它给予了我丰富的摩托车知识,并培养了我对摩托车的良好兴趣。下班回家抑或是周末闲暇,我都会捧着一本《摩托车信息》细细地品味其中每一个段落。虽然,我也是一个十足的汽车爱好者,但是我很反对“摩托车产业是一个夕阳产业”这一说法。因为,汽车和摩托车作为交通休闲工具是并不冲突的,正是因为摩托车那种人车合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驾驶乐趣和集实用性、经济性、方便性为一体的风  相似文献   

13.
说起摩托车,我可算是个超级车迷了。我对摩托车的感情用“痴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它是一辆怎样的车,只要是摩托车就能使我为之心动,而大排量摩托车更是让我心仪已久。在我们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里,很难见到超大排量的摩托车。一次我正在吃饭,一位摩友突然打电话来说:“快来,××车行里有一辆雅马哈1300旅行车。”我一  相似文献   

14.
谜面曰:“任我污染任我走,只因有牌身份优,交警吸我污浊气,股股烟尘路人愁”,谜底请在文章里找。我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对实行“禁牌”政策的城市中摩托车的命运很是关注,并以我所居住的沈阳市为例对“禁牌”政策谈些看法。现在沈阳市拥有摩托车正式牌照并有市内通行牌照的数万辆摩托车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幽默摩托车     
“师傅加多少?”“再来三两”。“亲爱的,我没想到这是一辆拼装摩托”。幽默摩托车@强春云  相似文献   

16.
我当教练     
最近这段时间,我正在学习汽车驾驶。从一上车起就开始和教练朝夕相处了。看着教练对我们这班弟子的细心教导,使我想起了去年我当“教练”的一段经历。我认为我也算是个摩迷,十八岁开始骑车,十九岁就拿到了驾照。以后的五六年风风雨雨,我和摩托车始终是形影不离。我的“弟子”是我妻子,以前她对摩托车没什么认识。自从和我开始恋爱至结婚,我经常骑车带着她四处兜风,在乘车的快乐中,使她感到了驾驶摩托车的优越性,并宣称: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要拥有一辆“爱骑”。  相似文献   

17.
忘忧草     
“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一次寒冷。依依不舍爱过的人,往往有缘没有份……”每当听到周华健的这首“忘忧草”,我就忍不住泪眼朦胧,这是我的好朋友小辉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想起小辉忧郁的眼神,以及他骑上摩托车长发随风飘散的身影,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8.
李渤军 《摩托车》2003,(7):25-26
凡是有过修摩托车经历的人,大都尝过被一些不“规矩”的摩托车维修人员“修理”的滋味。我把时下的摩托车维修行业概括为三个字:狠、黑、毒。不用细说,单看这三个字就够让人毛骨悚然的,但细想起来绝不是没有道理,而且也绝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般人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曾经拥有过三辆摩托车。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我现在拥有的只是没有发动机的两个车轮——自行车,而我过去的摩托车经历在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的反复中悄然度过了。 1997年,我成了一名公务员,为了忙工作,半年内我跑废了两条自行车外胎与一条内胎,单位只好给我配了一辆红色的轻骑“野马100”摩托车。当时心里怪怪的,可能是平生驾驶的第一辆摩托车,怎么看都好奇,把它打扫干净(在仓库中已经放了1年).然后让舅舅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热爱摩托车的人来说,摩托车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家庭成员;对于一群热爱摩托车的人来说。在他们心中都渴望有一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