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沥青面层用矿料的级配离析是客观存在的。广惠高速公路A段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根据矿料的多次级配筛分平均值进行级配设计,并对使用效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使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设计时体积特征更明确,最佳沥青用量来源更有依据,采用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确定合成级配的矿料间隙率,并按照常温下沥青刚好填满矿料间隙的假设换算沥青用量和有效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混合料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用量符合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经验用油量范围,且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满足相关要求,说明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8组AC—13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其体积参数空隙率W、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计算3个粒径组和油石比与体积参数的关联度,得出大于2.36 mm部分矿料粒径对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小于0.3 mm粒径和沥青形成的沥青胶浆,0.3~2.36 mm部分对体积参数的影响最小.在混合料设计中,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大于沥青用量,应注重矿料级配特别是粗集料骨架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级配对混合料空隙率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吸收层常设置于沥青面层和基层之间,以延缓和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高沥青用量的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是应力吸收层的重要材料之一。通过室内试验重点研究应用于应力吸收层的AC-10橡胶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对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并对级配的各档集料用量提出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对石灰岩集料的经济型SMA沥青混合料开展矿料级配优化工作,首先根据逐级填充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确定粗集料最佳组成,以等体积替代方法试验得出细集料各含量最佳组成;然后通过分析粗、细集料含量与路用性能的关系,确定经济型SM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矿料级配;最后对经济型SMA路用性能与不同集料、级配混合料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灰岩集料级配优化后的经济型SMA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玄武岩集料SMA沥青混合料相当,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优于玄武岩集料SMA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料级配变异性对沥青混合料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原材料级配变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级配范围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各档原材料大样本量筛分统计结果确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合理波动范围,从材料设计上充分保证原材料生产加工变异性过大所引起的生产级配波动以及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使材料变异性在配合比设计阶段便达到有效的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矿料级配对GTM和马歇尔法成型的AC-16型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成型方法不同,级配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大小排序并不一致,传统马歇尔击实可能会改变矿料级配的结构,而GTM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其矿料级配参数的回归关系式可作为优化级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性能,基于不同级配特点,确定了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最佳级配,提出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并对比研究了其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9%的沥青用量情况下,研发的新型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进行优化设计,设定骨架密实和设计8%空隙率2个优化条件,据此提出新型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分级掺配法.矿料成型采用改进的干捣实方法,根据集料分界点分2步逐级掺配集料,粗集料部分每级集料掺配比例依据骨架判断公式和高斯拟舍结果得出,细集料部分每级掺配比例依据高斯拟合结果得出,进而确定粗细集料各自总的质量百分率,由此得到一条骨架密实型级配曲线,并进一步按照优化务件确定油石比.用成型试件对混合料沥青膜厚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动稳定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较好,功能化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度对沥青混合料产生的影响,着重从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两方面论述其对沥青路面高温性能的影响。结合5种试验级配,采用车辙试验,以动稳定度来表征各种级配的高温性能,从而提出优化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应力吸收层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设计试验夹具和制作试件,确定试验参数并进行圆盘拉伸破坏试验,采用拉伸劲度、拉伸破坏强度、断裂能评价其低温抗裂性,分析矿料级配、试验温度、沥青结合料类型、油石比对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裂能是评价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综合指标,矿料级配对其抗裂性能影响较敏感,贴近级配中值混合料抗裂性能并非最优;低温抗裂试验比较合理的温度为0℃;普通SBS改性沥青难以满足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VMA的大小是根据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和空隙率规定的。理论上讲,规范规定的最小VMA应该是此种混合料的临界VMA。笔者采用动态三轴蠕变试验对表面层AC-13型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确定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临界矿料间隙率值。沥青混合料在相同的沥青用量下,其耐久性与裹覆在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厚度相关,沥青膜厚度越大,其耐久性越强;否则,反之。将确定的临界矿料间隙率值转化为设计空隙率下的矿料间隙率,并通过计算沥青膜厚度验证该矿料间隙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级配变化对应力吸收防水粘结层低温性能的影响,文章选用3种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性能对比试验。利用Superpave方法进行混合料设计,变化油石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比较3种级配体积参数,以弯曲应变能密度为评价指标,对3种级配的混合料进行低温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级配1的沥青混合料弯曲应变能密度最小为0.00111MPa,级配3的混合料弯曲应变能密度最大为0.00183MPa,说明断级配应力吸收层防水层粘层的低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型沥青油膜厚度计算模型,计算了砂砾式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隔离膜厚度.与传统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隔离膜厚度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分别研究了矿料间隙率、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吸收沥青用量对隔离膜厚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砂砾式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隔离膜厚度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技术,以直观的沥青混合料颗粒级配体积特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形特性研究,从级配颗粒填充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颗粒级配组成和矿料间隙分布的统计自相似分形特性,给出了相应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岛法"可以定量描述级配颗粒组成的分形特性,利用"计盒维数"能够描述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的除冰机理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进行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组成设计,提出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为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矿料界面滑移剪切行为的关系,从沥青混合料矿料的接触及滑移特性入手,开发了专门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矿料滑移剪切性能的滑移剪切试验,分析了试验条件、级配和沥青等对滑移剪切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60℃、加载速率20 mm/min时,滑移剪切试验的评价指标滑移剪切能EI与车辙动稳定度DS的相关性最好,以此初步推荐了滑移剪切试验的试验条件.矿料滑移剪切试验表明混合料的级配和沥青种类及其用量对滑移剪切能EI有显著影响,适当增加最大公称粒径、采用改性沥青以及最佳油石比等措施能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以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主要控制筛孔9.5 mm、4.75 mm、2.36 mm、0.075 mm和油石比组成5个因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对应筛孔取上限、上中值、中值、下中值和下限等5个通过率作为5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AC-13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区域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蒙古某高速公路以货运为主的实际情况,结合规范中关于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马歇尔设计方法的要求,在最低矿料间隙率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ATB25混合料建议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的范围,采用当地玄武岩集料,进行了马歇尔击实试验,确定了最佳沥青用量,对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并通过理论分析的办法验证了最佳沥青用量的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沥青结合料性质对富沥青、砂粒式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沥青性质与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6种不同沥青进行结合料老化前后的性能试验。在级配固定、沥青用量相同、体积参数一致的条件下,对6种沥青对应的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低温性能进行大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性质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抵抗低温开裂能力存在显著影响,沥青不同,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疲劳寿命相差10-400倍,低温极限弯曲破坏应变相差3-6倍;此外,与老化后沥青相比,未老化的原样沥青结合料性质与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其中原样沥青60℃粘度、软化点及针入度等指标与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性能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建议作为选择应力吸收层所用优质沥青的关键指标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