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CAN线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通讯线,动力网CAN线尤为重要,其涉及到汽车高压部件能否实现安全正常充、放电。本文以比亚迪e5动力网CAN线为研究对象,针对动力网CAN线故障的复杂、费时、无头绪等问题,提出先短路再断路后虚接(线路中串电阻)的分析方法,通过汽车仪表板故障警告灯和故障诊断仪提取并梳理各个模块故障时的典型特征,用测量电阻法可有序、迅速、清晰定位动力网CAN线故障点。此方法也为后期排查电池子网CAN线故障、舒适网CAN线故障等提供了参考。经过多次实际上车实验,已确定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解决CAN线问题及各项赛事CAN线故障排查中省时、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2 CAN总线在东风雪铁龙凯旋轿车上的应用2.1东风雪铁龙凯旋轿车全CAN总线系统东风雪铁龙凯旋轿车采用全新的全CAN总线系统电气结构(图13),取代VAN/CAN两种总线并存的电气结构,全CAN总线系统由4个CAN网组成:速率为500 kb/s的高速通讯动力CAN(CAN I/S);速率为125 kb/s的低速容错舒适CAN(CAN CONFORT);速率为125 kb/s的低速容错车身CAN(CAN CAR);速率为500 kb/s的高速诊断CAN(为适应污染控制法规诊断和制造商诊断而保存K线  相似文献   

3.
研究乘用车高速CAN物理拓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干线长度、支线长度、阻抗匹配以及CAN子网中节点数量的设计方法,对各参数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并结合实际车辆的CAN线束物理拓扑进行了优化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CAN总线技术在赛纳轿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局域控制网CAN实际上是一种多路传输系统。结合东风雪铁龙赛纳(XSARA)轿车所用的多路传输系统,介绍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智能控制盒(BSI)的控制、管理功能及相关的CAN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10.VIN码VELITE6的VIN码各字段含义如图49所示。11.全车网络全车网络可大体上分为D1 CAN(低压车身电气部分)和D2CAN(高压电驱动部分),D1 CAN主要包括P CAN、X CAN、I CAN、以太网LIN网络;D2 CAN主要包括动力总成拓展总线、电池包管理总线、高压拓展总线。除以太网和LIN网络外,均与DLC相连,可连接诊断电脑进行诊断(图50)。网关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CAN应用于公交客车的技术在国外已趋成熟,在国内的应用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使用新的客车技术也已成为我国客车制造业的趋势.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分析了CAN在国内外客车上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和公交客车应用CAN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我国公交客车应用CAN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东风标致3008和东风自主品牌东风风神L60车辆上出现的CAN通信故障为案例,结合工厂线末商业化流程为指导思路,用车辆诊断工具采集故障在线时CAN网数据进行分析,以查找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入社农户比例、登记成员数、社均成员数、出资额四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在江苏省行政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一个首创、三个全覆盖"的特点,并且合作组织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但在江苏省广大农民的不断实践与创新下,发展模式实现了创新与优化,即出现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大户(能人)+农户"及"合作社+政府部门+农户"等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先介绍2019款比亚迪E5电动汽车CAN网络系统的结构,再分别针对3个CAN网络系统的实车故障进行检修,其中包括动力网主总线故障、动力网支总线故障、舒适网主总线故障。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全车CAN、VAN-CAN与CAN-LIN等主流车载通信网络架构方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东风雪铁龙C5轿车,提出了基于全车CAN的通信网络的架构方式、数据传输及性能特点.通过分析认为,全车CAN网以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成本、系统兼容性好及便于标准化等优点将成为未来车载通信网络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风积沙地区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长松  黄俊文  肖均 《隧道建设》2011,31(2):202-207
为积累风积沙地区公路隧道施工经验,以榆神高速神木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对该隧道在风积沙段施工中采用的3种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采用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手段,同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3种方案的沉降控制效果、施工技术难度和施工周期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了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小导管+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工期紧张,需要快速施工且对地表沉降没有严格控制要求或允许较大地表沉降的场合;水平旋喷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适用于对地表沉降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场合;大管棚+上下台阶临时仰拱法在介于上述情况之间时适用。  相似文献   

12.
汉中市龙岗大桥主桥为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协作体系桥,跨径组合为25 m+90 m+2×162.5 m+90 m+25 m。主桥桥型以“鱼跃龙门”为构思主题,主塔采用“H”型空心薄壁塔身,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塔柱拉索锚固区采用“井”字预应力钢筋来平衡拉索水平分力。介绍了主塔造型的景观构思,对桥塔结构特点、结构设计构造、整体计算和拉索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结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关于隧道穿越复杂地层塌方处理的对策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穿越复杂地层,施工中的塌方发生,针对吉茶高速公路麻栗场隧道塌方情况,进行了塌方原因的分析。文章通过麻栗场隧道塌方处理实例,浅述塌方处理的对策与采用"护拱法"、"护拱法"+"拱上拱"及"护拱法"+"密排工字钢拱架"等方法,进行塌方处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步骤以及处理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晓兵 《隧道建设》2014,34(5):397-401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在轨道建设前期如何前瞻规划、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沿线资源,探索适合的建设模式对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借鉴香港"轨道+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阐述城轨TOD与香港地铁"轨道+物业"的理念,分析香港地铁"轨道+物业"模式在大陆应用存在的问题,介绍"轨道+物业"理念在深圳地铁6号线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将"轨道+物业"的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TO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最后对国内城轨TOD成功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出让和储备机制,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规划接驳机制,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及技术规范支撑,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欧Ⅳ及之后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优化燃烧+SCR”与“EGR+”两大主要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及其在欧洲和北美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SCR和EGR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等,同时描述了PM后处理器DOC、DPF、POC的发展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陶可 《中南公路工程》2012,(4):78-80,88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状态对CRCP+AC复合式路面的影响得知,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既要有一定的层间联结强度,又不宜联结过于牢固。经对复合式路面常用的4种刚柔结合面层间联结材料进行的室内直剪与应力松驰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土工布”是一种值得在CRCP+AC复合式路面刚柔结合面上推荐使用的层间联结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抗震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速公路上的1座连续刚构桥(90m+2×160m+90m)为例,参考新实施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国外相关规范,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抗震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的整个过程进行论述,为类似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油车微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系统在柴油车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燃烧器+DOC+添加剂+DPF”的喷油助燃催化再生技术,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单片机的再生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分析了控制系统各硬件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DPF可靠再生。  相似文献   

19.
结古寺滑坡防治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古寺滑坡在玉树“4·14”地震后出现了开裂和位移,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该滑坡的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雨+地震工况下,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为确保滑坡顶部结古寺和滑坡前缘城镇安全,需对该滑坡进行加固防治。针对该滑坡的工程危害性,进行了整治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技术、施工及经济等方面,建议采用抗滑键+桩板墙+抗滑桩+截排水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隔热保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小刚 《隧道建设》2010,30(3):225-230
从冻土隧道冻害产生的基本因素、冻融圈的变化规律分析,提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隔热保温的设计思路及“防水板+隔热保温层+防水保护层”的隔热保温结构形式,并结合围岩温度变化进行现场测试,分析得出围岩地温在逐渐回冻,从而验证了隔热保温设计的合理性,其设计方法及思路可为以后相关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