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10,(51):12-12
瑞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奥托立夫近日宣布,为了满足亚洲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奥托立夫上海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工厂投资1300万美元,并扩建4000m2厂房。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12,(49):13-13
瑞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奥托立夫日前宣布,将在美国犹他州投资1300万美元建造一座新工厂,用于生产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剂。该工厂将成为奥托立夫在美国市场的第六座工厂,建成后,奥托立夫全球范围气体发生剂的总产能将得以提高20%。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05,(31):12-12
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供应商奥托立夫(Autoliv)公司7月21日公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133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与去年同期135亿美元相比,也有所下滑。分析师认为,这很可能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而其销售同时出现疲软有关。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05,(36):13-13
世界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制造商.瑞典的奥托立夫近日宣布,公司每季股息从每股30美分将增至每股32美分,并开始托速其股份回购计划,这家气囊制造业龙头老大表示,公司从2002年开始先后增加股息5次,超过170%。从始于2000年的第一次回购计划起,共回购了1400万股共计4.2亿美元。这些股票按现时市价计算,增值了2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12,(10):12-12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日前表示,正在对奥托立夫公司所生产的侧面安全气囊展开调查。据NHTSA透露,丰田、本田、日产以及斯巴鲁均采用了奥托立夫生产的侧面安全气囊,这四家汽车制造商近日因侧面安全气囊故障一共召回2750辆汽车。  相似文献   

6.
奥托立夫公司(Autoliv)已专门为SUV车型开发了二种新式安全气囊,其一为车前脸部安全气囊(FEA),旨在减轻SUV在碰撞行人时的程度(见图1);另一种是前保险杠安全气囊(BA),意在解决发动机罩/底盘较高的SUV车型与小型乘用车相撞时的损害不对等问题(参见图2).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存在分散、规模小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据统计, 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为1670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1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大于10亿元的却只有38家。“十一五”计划中,“2010年前基本建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2020年形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发展,而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是“放开搞活”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匆忙中,我们又走过了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众所周知.商用车尤其是载货车相比于乘用车企业要“历史悠久”, 这样的历史渊源形成了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以生产商用车零部件产品起家的现实。但是,随着商用车市场发展速度的减缓.商用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经营现状随之恶化。相反.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本该给乘用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乘用车零部件企业却在零部件研发、生产、管理等各方  相似文献   

9.
潍柴2020攻略     
正当国内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发布2011年及"十二五"发展规划之时,立志挑战全球第一的潍柴集团却把目光投向了10年之后的2020。根据潍柴集团的战略设想,集团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其中发动机业务板块2020年销量目标是250万台,销售收入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0,(6):12-12
全球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生产商奥托立夫(Autotiv)近日表示,将收购德尔福亚洲汽车安全系统业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针对国外零部件市场重组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产业也纷纷进行战略整合,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另外,2003年以来,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零部件企业,也一直面临着主机厂商的战略重组和大部分整车厂家把整车降价成本的压力转移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当中的双重压力。那么此时,处在夹击之下零部件企业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呢?为此,记者在本刊特约通讯员王永明的陪同下走访了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鹤立。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汽车技术如何飞速发展,汽车安全性仍然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部分。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致力于“拯救更多的生命”的汽车安全专家奥托立夫展示了其创新技术和理念,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本刊记者对奥托立夫中国区总裁孙逸进行了专访,就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愿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安全》2010,(11):21-23
第四届(2010)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于近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但通过记者的走访,发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火爆发展的背景下,零部件展览却表现了不相协调的冷清,中国零部件行业同整车企业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在本届展览会上有了更加生动的体现,如何举办更具国际性的展览会,中国零部件企业如何突围?我国如何从零部件大国成长为零部件强国,从而为汽车产业的继续腾飞提供支撑?这些都已经成为摆在关注零部件发展的诸多人士面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及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企业战略角度如何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安全气囊及安全带制造商奥托立夫近日宣布看低全年销量,并且计划削减3000名员工,以应对市场低迷和原材料、燃油价格飙升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特点 1)零部件业始终是外商投资热点 2004年新签约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有21家,投资额14.19亿美元,无论是从合资数量还是从投资额看,零部件业是外商投资的热点。2005年零部件合资企业共计38家,零部件合资项目7家,合资规模较以往大,这从投资额、合资生产产品及合资双方企业规模可见一斑。2006年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有13家,虽说数量没有以往多,但相对整车等领域,零部件的合资风头还是强劲的。  相似文献   

17.
1产业大.企业规模小 规模小、集中度低也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通病,因而必须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需要规模经济,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据了解,国外最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销售收八在160亿美元以上,但中国最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年销售收八还不到10亿美元,差距非常明显(见表1)。专家指出,要让零部件企业超前于整车企业发展,建立起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联合舰队,同时要积极学习国外零部件厂商先进的商业运营理念。  相似文献   

18.
突破制约零部件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波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7,(10):28-31
零部件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石。面对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资合作进程中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汽车零部件如何绝地重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专用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状态不容忽视。在我国,专用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内存在着企业实力普遍不强、零部件品种较少、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专用车零部件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即使在2009年国内汽车整体形势转好的情况下,国内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产品技术亟待升级、资金周转不灵、海外市场萎靡不振以及外资、合资企业在华步步紧逼等,这些都考验着我国的专用汽车零部件企业。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罗兰贝格与金融服务公司拉扎德联合发布《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2020》,该系列报告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一期。最新一期报告对2020年全球约60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财务发展状况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对挑战的关键战略举措,旨在为全球零部件企业决策者提供全球视野和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