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图像方法的沥青路面离析判定方法和离析标准;根据混合料的燃烧筛分结果和级配的分形维数,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程度及其与沥青路面构造深度的关系,建立采用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判定路面离析的标准。结果表明:图像法测得的构造深度与铺砂法大致一样,构造深度比1.05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离析的评定标准;离析标准的确立可快速、无损、准确地实现沥青路面离析判定。  相似文献   

2.
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晓光  朱云升  丛林 《公路》2005,(12):175-179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缺乏离析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问题。在大量调查国内外资料基础上,分析运用构造深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可能性。在各种构造深度测试方法中,以激光断面仪最为有效快速。采用离析区域构造深度与均匀区域构造深度比值作为离析评价指标.得出了不同程度离析的砰价标准。针对均匀区域构造深度难以测定的问题,提出了几种均匀区域构造深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应用构造深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离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AC-20型沥青混合料,通过现场测定成形沥青混凝土面层的PQI密度、构造深度、芯样密度,并对芯样进行了级配分析和计算其空隙率,证明了无核密度仪PQI应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度检测是可行的和可靠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面致密、无离析、轻度离析、严重离析等类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离析的路面空隙率、密度、油石比、构造深度、级配等技术特征,并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离析程度提出了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判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分析和试件体积参数的分析,探讨以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和空隙率判别混合料级配离析的可能性,并提出判别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的标准方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可以用级配偏差值,沥青用量、空隙率和理论最大密度差值等指标进行评价和判别。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离析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C-20I型沥青混合料为例,论述了离析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离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预防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方法,以及已经离析的沥青路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沥青混合料离析分为无、轻度和重度三种水平,根据不同程度离析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与空隙率等关键指标,计算不同季节不同离析程度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根据动态模量,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得到不同程度离析发生在各个结构层时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分析离析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小混合料离析造成的路面早期病害,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镇江段高速公路SUP-25下面层施工为例,分析了离析产生的原因,总结了路面离析的种类,研究了混合料级配的优化,提出了集料堆放、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施工环节中预防离析的处理措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离析现象,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离析问题的处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 ,具有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和耐久性好、成本低廉、便于施工等优点。目前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然而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制配、贮存、运输和摊铺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因素破坏其原有特性 ,其中以混合料的离析影响最大。离析使路面基层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为了保证路面基层质量 ,研究探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离析原因 ,进而寻找减少或消除离析现象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 物料均匀混合理论物料混合是一个物理过程 ,物料粒子有序…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有效控制方法 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摊铺时存在集料离析、温度离析等施工质量问题。集料离析改变了混合料的原有级配,严重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同时混合料级配变化还影响到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温度离析使得不同地方的压实性不同,温度高的地方压实易得到保障,但温度低的地方压实困难,压实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沥青路面施工阶段温度离析的问题,该文对红外热像仪与传统检测工具的精确度进行比较,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沥青路面施工各阶段温度离析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其检测的温度数据与路面压实度的关系,并提出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红外热像图可以反映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温度离析情况;碾压后红外热像图颜色较亮的位置,往往存在碾压遍数不足、压实效果不好的情况;温度离析越严重,路面压实度变异越大;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进行温度监控,能够保证路面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变化、特别是级配组成变化特点,分析现场压实厚度和空隙率变化及其分布特征,从而掌握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特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级配曲线多呈S型,粒径≤0.074mm的粉料含量有着超出设计上限的趋势,摊铺机后混合料级配离析程度随着摊铺宽度而增加,现场空隙率分布变异性在摊铺机边缘最大,结构厚度分布变异性在2台摊铺机接缝处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任京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66-168,177,16
在柔性路面设计、养护和修复中,抗滑性和构造是应当考虑的重要的安全特征。主旨是优化橡胶沥青路面的表面构造特性,宏观上减少溅水、喷射及滑水现象;微观方面增强低、高速行驶时的摩擦力。采用英式摆式仪法和体积法来测量摩擦表面特性,取试验室制备的试件代表实际道路表面。研究采用两种级配和三种沥青结合料:常规沥青;湿法橡胶沥青;干法橡胶沥青。在相同的混合料配比基础上,以增加1%的橡胶沥青来测试其含量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用来评价橡胶沥青的生产工艺和混合料级配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比密级配具有更大的构造深度。与常规混合料相比,橡胶沥青混合料能提高路面抗滑性。该研究表明,用不同工艺生产的橡胶沥青对路表面特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原因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祥  孙文州 《公路》2004,(6):138-145
对江苏省某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分析了路面各沥青层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组成,结合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钟燕辉  李强  陈忠平  李嘉  张君静 《公路》2007,(4):117-123
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离析的路面雷达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到了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与密度、空隙率、沥青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密度与构造深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对芯样介电常数与级配、密度、空隙率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路面雷达检测判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摆式摩擦系数仪和铺砂法分别检测了成型板式试件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对五种级配对应的摩擦系数、构造深度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认为,将橡胶颗粒添加到路面中可以改善路面的抗滑性,橡胶颗粒的掺量越多,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好。外掺法获得的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要优于内掺法的。此外,可通过控制关键筛孔4.75的通过率来调控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通过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和检验,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贝雷法检验指标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采用贝雷法对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可使矿料级配达到骨架密实结构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能力,并较好地改善了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级配离析问题和压实度不足问题,满足了湿热地区对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宇 《交通科技》2014,(1):72-75
在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加大抗车辙沥青路面的厚度,并通过采取多级嵌挤密级配设计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和掺加抗车辙剂的方法对胶结料进行改性,从而综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绥牡高速公路长大纵坡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在加大沥青层厚度和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础上,可以使路面获得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合格集料并利用级配控制原理使设计混合料级配与要求值一致,能够大幅度减少路面离析,减少维修费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主要阐述了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原理;对级配控制原理的检验;混合料的集料规格选用规则;分析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应由几种规格集料组成。  相似文献   

19.
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阐述了该型转运车的使用效果,证明了其能有效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江  王旭东 《公路》2006,(7):170-174
针对某高速公路的水损坏现象开展钻芯调查,对芯样的空隙率、厚度、油石比和级配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开展了现场渗水试验,从材料和结构角度分析了路面结构产生水损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