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问与答     
《驾驶园》2008,(10):62-63
问:怎样检修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和气门弹簧?答:1、气门与气门导管的检修检修气门与气门导管时,首先要检测气门与气门导管的配合间隙。用内径百分表测量气门导管内径。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气门杆的外径。其配合间隙为:气门导管内径与气门杆外径之差的标准值为进气门:0.04~0.09mm,排气门:0.045~0.10mm,超过规定值时,应更换气门或气门导管。此外,气门杆弯曲会使气门在导管内运动时出现卡滞而造成气门关闭不严,对此应校直气门杆或更换新气门。  相似文献   

2.
1.气门及气门座圈的检修清洗气门后,检查气门头部是否损坏,如发现气门头部有翘曲、裂纹、凹坑或磨损严重时,应予以更换。检查和测量气门杆外径,如杆部损伤或磨损严重、端部磨损出现凹坑、锁片(块)磨损,均应予以更换。对于B系列和C系列柴油机,气门杆外径不得小于7.94mm;对于N系列柴油机,气门杆外径不得小于l1.405mm。  相似文献   

3.
气门间隙是指在气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摇臂碰头与气门杆尾部(顶置式)之间的间隙.发动机气门间隙一般在0.20~0.45mm之间,但也有的发动机气门间隙小到0.08mm,大到0.8mm.  相似文献   

4.
气门间隙的作用是:抵消四冲程发动机热态时配气机构传动件热胀的伸长量,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活塞在气缸内一定位置时)保证气门与气门座贴合紧密且密封良好。气门的结构如图1所示,气门头部配合气门座定时开启与关闭;气门杆部在气门导管中做往复运动,并将  相似文献   

5.
俞经满 《汽车运用》2001,(11):46-46
检验气门杆与导管配合间隙在汽车发动机的修理中,气门杆与导管更换前后都要检验其配合间隙,目的是检验气门杆与导管配合间隙是否超过使用极限和修理后的配合标准,确定是更换还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6.
气门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零件,工作中承受交变负荷、高温和化学腐蚀,极易损坏。当发动机长时间使用或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而功率下降、经济指标恶化时,更应检查气门锥面密封是否良好。 气门的损坏有锥面磨损而出现沟槽,因烧蚀而出现凹坑、麻点或结炭;因长期使用杆部磨损变细或受力变形弯曲;杆端因磨损而使平面破坏等几种情况。 使用中的气门杆部直径差通常不大于0.01mm,当过  相似文献   

7.
31.巧卸气门座圈方法2则 (1)点焊收缩法:在气门座圈的内表面,沿2/3周长点焊一圈,再取一段与气门座圈内径等长的矩形铁条,也焊接在气门座圈的内表面上。自然冷却后,收缩力使原来的过盈配合发生改变,然后将废气门杆反置入气门导管抵住矩形铁条,用锤轻轻敲击,气门座圈就很容易脱出座孔。 (2)加热法:在更换铝合金汽缸盖上的气门座圈时,可将汽缸盖放入盆内,注入废机油,加热至沸腾,迅速从盆中取出汽缸盖,轻轻振动,座圈就会自动脱出,座圈承孔也不会变形或损伤。32.冷冻法镶嵌气门座圈 东风EQ140与解放CA141两种车在镶嵌气门座圈时,按要求留有过盈量,再把座圈放入液氮中冷冻到-196℃后,迅速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进、排气门“黑色液体软氮化”的技术要求,将LTC—1工艺也用于气门生产,并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实验与探索。结果表明,在φ8mm×104mm杆部范围内,其圆柱度不大于0.008mm,化合层不小于0.005mm且均匀连续,气门外观色泽均勺美观,各方面的效果与美国康明斯上装用的气门的质量相同。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在维修过程中,常忽视许多小问题,如:1)更换活塞时,容易忽视活塞销孔中心到活塞顶的高度尺寸(俗称活塞压缩高度),其尺寸的变化,可能引起发动机燃烧室压缩比的变化。压缩比变小,发动机动力下降,加速性能差;压缩比变大,发动机动力提升,燃烧室温度急剧升高,严重时活塞顶会碰撞气门。2)更换气门摇臂时,容易忽视气门摇臂轴中心到气门间隙调整螺钉孔中心尺寸,其位置度偏离过大时,会导致气门间隙调整螺钉偏斜气门杆中心,气门间隙产生异响。  相似文献   

10.
四、配气机构 1.进气门盘部直径为φ37mm,排气门盘部直径为φ31.5mm,气门杆部不应有变形,盘部应无裂纹;盘锥面锥角为45°0′± 5′;盘部外圆的厚度应不小于0.50mm。 2.气门间隙:先调好皮带的松紧度后,发动机冷态时,其间隙为0.140~0.170mm。 3.进气门导管孔径为φ8_( 0.022)~( 0.040)mm,进气门杆部为φ8_(-0.015)mm;其配合间隙为 0.022~ 0.055mm,极限  相似文献   

11.
降低汽油机部分负荷泵气损失需要灵活的可变气门机构,凸轮驱动式液压可变气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依然面临压力波动和气门落座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本文中通过调节节流阀开度使0~4 800 r·min~(-1)的气门升程在0~8.2 mm范围内连续可变,仿真探究了活塞直径对压力波动和节流孔径对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了活塞直径和节流孔径,试验研究了液压油温度对气门运动特性和气门落座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增大活塞直径能降低系统工作压力并减小压缩波峰值,有利于降低压力波动,最终选取挺柱和气门活塞直径分别为17和14.5 mm,小于1.6 mm的节流孔径可使4 000 r·min~(-1)时的气门落座速度小于0.5 m·s~(-1)。转速不变,气门最大升程随节流阀开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节流阀开度,转速越高气门最大升程越大,节流阀开度越大,不同转速时的最大升程差异也更大。节流阀全关,液压油温度对升程的影响很小;相同节流阀开度,随液压油温度升高,气门腔压力和气门最大升程逐渐降低。气门落座速度对液压油温度不敏感,不同温度的气门落座速度方差仅为4.9%。  相似文献   

12.
气门间隙是指发动机冷机状态时(即35℃以下),气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气门杆端面与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端面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受热膨胀伸长,使气门间隙变小;因气缸盖变形而将气门摇臂座中心抬高,使气门间隙变大。若气缸盖是铸铁材料,气缸盖和气门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样。而气门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汽门处在高温下工作,气门等机件因受热膨胀而伸长,所以,必须在气门冷态时预留一定的气门间隙,以保证在气门受热膨胀伸长时,仍能使气门与气门座紧密配合。由于气门长时间的工作,改变了原来的气门间隙。所以,当听到气门有“嗒嗒”的异响时,应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在调整气门间隙时,必须按厂家规定的数值去调整,并且使气门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气门间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车型:LS400(UCF10) 1UZ-FE发动机。故障现象:此车因气门异响,加速不良来本站检修。更换了高压线、火花塞、气门调整垫片,启动后一切正常。装回气门室盖上饰板后,启动后马上熄火。故障诊断:开始已经启动正常,仅装好气门盖上饰板后,出现这种故障,第一感觉是可能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彗眼 《摩托车》2012,(2):66-68
1.气门气门是发动机进、排气道中的控制元件如图1所示。在进气行程中,发动机依靠进气门的开启,可使新鲜可燃混合气进入汽缸。在排气行程中,则依靠排气门的开启,把燃烧室膨胀做功后的废气排出汽缸。气门由头部、杆部和锥面组成。气门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气门头部的工作温度异常高。进气门温度在300℃~400℃之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通常发动机烧机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气缸磨损严重;活塞环对口、装反或弹性下降;气门油封老化或损坏,气门导管与气门杆的配合间隙过大,气门导管松动;活塞与气缸壁间隙过大;机油油面过高;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损坏和废气涡轮增压器油封损坏或回油管堵塞等。然而上述这些烧机油的原因,一般是指在用车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发动机的配合副,如活塞与气缸、气门导管与气门杆等因磨损配合间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工作时,听到气门有"嗒嗒"的清脆异响,应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在调整发动机气门间隙时,必须按照生产厂家规定的数值去调整,并且使气门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进行.调整气门间隙的位置:侧置式发动机在挺杆上,顶置式发动机在摇臂上.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有逐缸调整法、二次调整法、表达式调整法等.但由于发动机种类繁多,进、排气门排列顺序各不相同,用以上方法调整气门间隙,有不便记忆和繁琐之感.而且如果不知道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或喷油顺序),调整起来将更加麻烦.现介绍针对2种不同情况下调整气门间隙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型汽油机开发了一种机械式连续可变气门升程(CVVL)机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构可实现气门升程在0.35~8.93mm之间连续调节,对应气门开启持续期104~250℃A,且机构运动稳定性好,没有气门升程曲线失真现象,机械损失优于原机气门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田—雅阁汽车的F22B1发动机装备独特的单顶置凸轮轴4气门结构,它的VTEC机构可使进气门正时及升程随工况需求同时改变。 一、结构简介 进气门总成是由主摇臂、副摇臂、中摇臂组成的(如图1a),它们分别由凸轮轴上的3个相应凸轮(如图1b)驱动。低速时,3个摇臂各自动作,但只有主副摇臂是压在气门杆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不拆缸盖更换气门油封气门油封老化或损坏时,排气管冒蓝烟,发动机烧机油。按照传统的维修方法,需要拆下发动机缸盖并顶住气门后,取下气门弹簧、气门锁片等,然后更换气门油封。这种方法虽然可靠,但比较费时,而且拆装中往往会损坏缸垫,污染冷却液,甚至引起点火正时错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